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 > 第113章 政策利用,打破壁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章 政策利用,打破壁垒

天刚亮,林烨就坐在桌前翻笔记本。纸页上密密麻麻写着几条红线划过的句子,旁边贴着从系统里调出来的资料片段。他一支铅笔夹在耳朵上,另一支握在手里,时不时在纸上写几个字。

二哥推门进来时,手里端着一碗稀饭,放在桌上发出轻响。“吃点东西。”他说。

林烨没抬头,“等会儿。”

“你昨晚又熬到几点?”

“不清楚,后来记完最后一项就睡了。”

二哥看了看摊开的本子,上面写着“区建设科职能范围”“跨县工程审批流程”“申诉材料提交节点”。“你还真打算往上递?”

“已经整理好了。”林烨合上本子,伸手从抽屉里拿出三份装订整齐的文件,“今天就送去。”

二哥没动,“万一他们不收呢?或者压着不回话?”

“那就等。”林烨把文件塞进帆布包,“等不了一个月,还能等三个月。只要程序没错,材料齐全,他们就得接。”

“可县里那边……”

“县里拦我们,是因为觉得没人能替我们说话。”林烨站起身,背上包,“现在不是没人说,是我们自己拿着规定去问。他们要是再卡,就得当面解释为什么卡。”

二哥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下,“你这路子,跟打架不一样。”

“本来就不靠拳头。”林烨走到门口,停了一下,“以前咱们做事,总想着快,能干就上。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人看着规则,我们就得比他们更懂规则。”

外面天光亮了些,风从院子那头吹过来,卷起地上的灰土。搅拌机停在角落,外壳上的水泥块还没清理干净。

二哥跟着走出来,“我陪你去。”

“不用。”林烨摇头,“你在村里盯着浇筑,今天这活不能耽误。我去送材料,回来还得看进度。”

二哥张了张嘴,最后只说了句:“那你路上小心。”

林烨点点头,迈步出了院门。

区建设科在县城西边的老办公楼里。两层青砖房,墙皮有些地方剥落了,门口挂着一块木牌,字迹有点模糊。林烨走到收文窗口,把文件递进去。

工作人员抬头看了他一眼,“什么事?”

“提交一份建议报告,关于跨区域农村建设协作的。”林烨说,“请交给统筹办。”

那人接过文件翻了翻封面,又看了看骑缝章和附件目录,“你是哪个单位的?”

“林家村建筑合作社。”

“村级组织?”工作人员皱眉,“这种事一般由乡政府统一报送。”

“我们是独立施工队,有营业执照,也有工程记录。”林烨从包里拿出副本,“这是近三个月的施工数据,还有群众反馈和成本分析。如果您需要,我可以留下复印件。”

工作人员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去,“名字登记一下。”

林烨掏出笔,在登记本上写下姓名、日期、联系方式,一笔一划写得很清楚。

“回去等通知吧。”工作人员收好材料,“我们会按流程处理。”

“谢谢。”林烨收回回执单,折好放进衣兜。

走出办公楼时,太阳已经升得高了些。街上人多了起来,自行车铃声一阵阵响起。他站在路边看了眼手表,十点十七分。

回程路上,他在供销社买了包螺丝,又去五金店问了批铁皮的价格。路过邮局时,进去查了查信箱,空的。

下午两点,他回到村里。二哥正在工棚前指挥工人拆模板,看见他回来,走过来问:“怎么样?”

“交了。”林烨把回执单拿出来给他看,“编号047,登记在案。”

二哥盯着那张纸看了半天,“他们会回吗?”

“不知道。”林烨走进办公室,把帆布包放下,“但他们收了,就是第一步。”

“就这么简单?”

“不简单。”林烨拉开抽屉,把笔记本放回去,“但他们一旦开始走流程,就不能随便停下。我们每一步都合规,他们想拦,就得公开理由。到时候,压力就不在我们这边了。”

二哥沉默了一会儿,“你说的这些……我听不太懂。但我知道一点,你没乱来,也没退。”

“这不是退不退的事。”林烨坐下来,“是现在咱们做的事,已经不是盖几间房那么简单了。机器造出来了,效率提上去了,如果还被堵在村口,那以后谁还敢改?谁还敢试?”

二哥低头看着地面,“我以前总觉得,力气大就能干活,手快就能挣钱。现在看你这样一步步走,我才明白,有些事,光有力气不行。”

林烨没说话,只是打开台灯,翻开新的一页纸。

接下来几天,他每天早上检查工地进度,下午核对材料账目,晚上重新梳理政策条款。系统里的《基层行政运作指南》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重点部分做了标记。他还调出“财富值”界面,看了一眼剩余额度——够兑换一份《八十年代基建项目申报手册》,但他没动。现在不是靠系统直接给答案的时候。

第五天清晨,邮局的人送来一封信。

林烨拆开一看,是区建设科的正式复函。抬头印着红头文件格式,正文写着:“经研究,你方提交的《关于跨区域农村建设力量协作发展的建议》内容详实,数据充分,符合当前农村基建提质增效方向。原则同意林家村建筑合作社作为独立承建单位参与邻县中学重建项目招投标工作,请当地主管部门予以配合。”

下面盖着公章,日期是三天前。

他看完,把信递给刚进门的二哥。

二哥接过信,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手指顺着行距往下移。读完后,他抬起头,声音有点抖:“这是……批了?”

“批了。”林烨说。

“那咱们……真的能去干?”

“能。”林烨拿起桌上的铅笔,在日历上画了个圈,“明天开始准备投标方案。这次不只是为了接活,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机械施工能落地,也能合规推进。”

二哥站在原地没动,手里的信纸边缘已经被捏皱。

“你早想到了是不是?”他低声问。

“我想的是,只要材料够硬,流程没错,总有门能开。”林烨站起身,走到窗边。院子里,搅拌机旁边堆着新运来的砂石,两个工人正往斗车里装料。

“以前我们怕被人挡,现在我们拿政策说话。”他说,“他们要是还想拦,就得当面讲理。”

二哥把信折好,小心翼翼放进胸口口袋。他走出去几步,又回头。

“你说……以后别的村,也能这么干吗?”

林烨看着他,“你想让更多人用上这台机器?”

二哥点头。

“那就从这一封回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