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 > 第112章 市场拓展,遭遇壁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市场拓展,遭遇壁垒

天刚亮,二哥就进了院子。他手里捏着一张纸,脚步急,走到林烨跟前直接摊开:“邻县教育局来了信,说三所中学要重建,点名让我们去谈。”

林烨正蹲在搅拌机旁边检查出料口的缝隙。他抬头看了眼纸上的公章,没说话,伸手接过细看。字是打印的,语气客气,但落款时间是昨天下午。

“他们怎么知道我们有这设备?”他问。

“监理回去说了。”二哥靠着机器站直,“那天你让妹妹记的数据,人家全带走了。小学那边验收完,第二天就有县里的人去看现场,拍了照。”

林烨把纸折好塞进衣兜。他站起身,绕着搅拌机走了一圈,手指敲了敲滚筒外壳。声音清脆,焊缝结实。这东西已经连续跑了三天,每小时能出两方料,人工拌料五个人都赶不上它一半。

“准备投标材料。”他说,“把施工方案、成本核算、工期计划全做出来。加上这次用新设备的记录,做成附件。”

二哥点头:“我这就叫人抄几份。”

“别用手抄。”林烨从办公室抽屉里拿出一叠油印纸,“用这个。昨晚印的样张,试过三次才清楚。标题写‘林家村建筑合作社承建能力说明’。”

二哥接过油印资料翻了翻,眼睛一亮:“这字比大队部打的还工整。”

“系统弄的模板。”林烨没多解释,“今天下午我就去县里,当面交。”

当天傍晚,林烨回来了。他肩上挎着帆布包,脸上没什么表情。二哥正在院里清点钢筋,见他进门立刻迎上去。

“怎么样?”

林烨把包放在桌上,拿出来一份红头文件。纸角有点皱,像是被人反复传阅过。

“项目是真的,但他们不让我们单独接。”他指着其中一条,“外单位承建必须挂靠本地施工队,签联合协议,否则预算不能立项。”

二哥凑过去看,眉头越皱越紧:“这是什么意思?咱们干得好好的,非得拉个本地人分钱?”

“说是防止外地队伍不熟悉情况,出问题没人兜底。”林烨坐下来,倒了杯水,“其实那个负责人私下说了,上面有人打招呼,不让外面的进来抢活。”

二哥一拳砸在桌上:“谁不知道咱们现在效率高?一台搅拌机能顶二十个壮劳力!他们自己那帮人盖个房子拖半年,凭什么拦着我们?”

“吵没用。”林烨翻开笔记本,“我问了几个村的情况,不止这一个县。西边两个地方也想修校舍,可一听我们是外来的,连门都不让进。”

“那就别做了!”二哥声音抬高,“咱们自己村里还有六户等着翻房呢,何必跑出去受气?”

林烨盯着他:“你想不想让更多人用上这台机器?”

二哥愣住。

“这不是一台搅拌机的事。”林烨指了指窗外,“是以后所有的村子都能这么快干活。但现在有人不想变,他们怕变了之后,自己的位置保不住。”

屋里安静下来。

过了会儿,二哥低声说:“那你打算怎么办?总不能一直被卡着脖子。”

“两条路。”林烨打开系统界面,在心里默念调出资料,“一是先把质量和服务做到没人能挑出毛病,让他们想拦都找不到理由;二是查政策,看看有没有哪条路能绕过去。”

“政策还能绕?”

“不是绕。”林烨摇头,“是按规定来。他们出红头文件,我们也拿红头文件说话。我刚才回来的路上去了趟县档案室,借了几份去年的工程管理办法。有些条款写着‘鼓励跨区域协作’,只要能找到依据,就能申请特例。”

二哥听得半懂不懂,但看出林烨已经想好了。

“你要写报告?”

“已经在写了。”林烨拉开抽屉,取出几张草稿纸,“标题是《关于跨区域农村建设力量协作发展的建议》。我把咱们这几个月的施工数据全列进去,对比人工和机械效率,再加一个成本分析表。”

“人家会看吗?”

“不一定。”林烨说,“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他们肯定不会改。现在至少让他们知道,有人在盯这件事。”

二哥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站起来:“那你缺人手的话,我去把之前那几个项目的照片找出来。还有村民送鸡蛋那次,我也拍了张合影,能证明口碑。”

林烨点头:“行。另外把搅拌机运行记录再核一遍,我要确保每一个数字都对得上。”

接下来两天,合作社办公室灯一直亮到后半夜。林烨伏在桌前整理材料,铅笔在纸上划出一道道重点线。他对照系统给的《七十年代基层行政运作指南》,逐条分析邻县的规定是否符合上级精神。

系统提示偶尔闪现,但他都没动。他知道这种事靠不了金手指直接解决,只能一步步走实。

第三天早上,二哥抱着一摞纸进来:“都齐了。施工前后对比图八张,群众签字的感谢信三封,还有上次邻村验收时写的评语原件。”

林烨接过翻看,每一页都盖了章,日期清晰。

“够了吗?”二哥问。

“差不多。”林烨把材料按顺序码好,“还差最后一点——得说明为什么必须由我们独立承接。不能只说我们行,还得说别人不行。”

“怎么说?”

“拿事实说话。”林烨翻开其中一页,“你看这里,咱们用新设备后,每平方米造价降了两块七,工期缩短四十天。如果挂靠别的队,他们没有配套机械,进度肯定拖。到时候耽误开学,责任谁担?”

二哥咧嘴笑了:“这话说出去,他们得掂量。”

“所以这份报告不只是申请,也是提醒。”林烨合上本子,“让他们明白,拦我们,损失的是整个项目。”

中午饭没人吃。林烨坐在桌前写最后一段,二哥站在旁边帮忙校字。妹妹送来热水,放了一下就凉了。

太阳偏西的时候,材料终于定稿。林烨用夹子把所有文件固定好,封面贴上新的油印标题。他拿起铅笔,在右下角写下提交日期。

“明天就送去?”二哥问。

“先不急。”林烨把文件放进帆布包,“我得再确认一遍上级部门的收文流程。要是递错了地方,白忙一场。”

“你还想去找谁?”

“区里的建设科。”林烨说,“他们管统筹规划。如果能拿到他们的认可,县里再拦,就得给出充分理由。”

二哥点点头,转身去收拾桌子。他把散落的草稿一张张叠好,突然停下。

“你说……他们会不会故意压着不批?”

林烨抬头看了他一眼:“会。”

“那怎么办?”

林烨站起身,走到窗边。院子里,搅拌机静静停着,轮子陷在土里,外壳沾着干掉的水泥渣。远处工棚的灯还没亮,两个工人正弯腰搬钢筋。

他回过头,声音很平:“那就继续写第二份,第三份。直到有人愿意听为止。”

二哥没再问。

林烨坐回桌前,打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一行字:**跨区域施工审批权限归属及申诉路径梳理**。

他拿起铅笔,开始一条条往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