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夏的京城商界,清和轩的名字如冉冉升起的新星,愈发响亮。护国公府的生意能在短短一年内实现规模翻倍、口碑爆棚,离不开许兰与许伟兄弟二人的同心协力——许兰以远见卓识主抓经营拓展,许伟凭精准天赋专攻账目管理,一文一武(算)的搭配,让清和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扎稳打,最终在京城商界崭露头角。
许兰的经营思路向来开阔。在规范账目体系搭建完成后,他凭借许伟提供的精准数据支撑,果断推进两大扩张计划。一方面,他筛选出三家盈利稳定、口碑良好的加盟店,升级为直营店,统一调配空间食材、规范服务标准,还推出“灵泉养生会员制”,累计吸纳会员两千余人,仅会员预存金额就为生意注入了充足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他瞄准京城高端宴请市场,在总店二楼开设“清雅阁”包厢区,主打“药膳定制”服务,邀请余晚星亲自拟定养生菜单,搭配空间灵泉水酿造的清冽米酒,成为官员富商宴请宾客的首选之地,单包厢营收就占总店月利的三成。
而这一切扩张的底气,都来自许伟搭建的账目管理体系。许伟每日汇总各门店数据,每周出具经营分析报告,将采购成本、食材损耗、营收分布等核心信息清晰呈现。当许兰计划开设“清雅阁”时,许伟通过账目分析,精准核算出包厢装修、食材采购、人员配置的总成本,还预测出日均客流量与盈利周期,让许兰在投资时心中有数;当部分门店反映灵蔬供应不足时,许伟通过库存账与销售账的交叉对比,算出各门店的灵蔬消耗速率,建议许兰扩大城郊空间食材种植基地,同时优化配送路线,将食材损耗率从3%进一步降至1.5%,每月节省成本近百两。
兄弟二人的配合愈发默契。许兰在外开拓市场、洽谈合作,遇到任何经营难题,只需一个眼神或一句嘱托,许伟便能从账目中找到解决方案。有一次,江南客商提出批量采购空间草药销往江南,许兰拿不定主意,许伟立刻调出草药专柜的销售数据与库存明细,算出批量销售后的补货周期与利润空间,还提醒道:“三哥,江南湿度大,草药需特殊包装,且运输成本要计入报价,避免亏损。”许兰依言调整合作方案,最终达成一笔价值五千两的大单,既拓展了省外市场,又保证了合理利润。
随着生意蒸蒸日上,清和轩的名气不仅传遍京城,还吸引了朝廷的关注。户部尚书亲自考察清和轩的账目管理体系,对许伟搭建的规范账册赞不绝口:“小小年纪便能将生意账目打理得如此清晰透明,实属难得!清和轩的经营模式,值得京城商户学习。”随后,朝廷举办的“商贾良策”研讨会,还特意邀请许兰与许伟兄弟参会,分享经营与账目管理的经验。
会上,许兰畅谈“诚信经营+特色赋能”的理念,讲述空间食材如何成为清和轩的核心竞争力;许伟则详细介绍了账目体系的搭建逻辑,从分类账册到数据核对,再到决策支撑,条理清晰、干货满满。参会的商户们纷纷围拢过来,请教经营难题,甚至有人提出高薪聘请许伟担任账房总管,都被他婉言拒绝:“我与三哥同心协力,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好,钱再多也比不上兄弟情分。”
此次研讨会后,清和轩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达到新的高度,不仅有更多加盟商慕名而来,还有宫廷御膳房主动抛出橄榄枝,希望长期采购清和轩的空间食材。护国公府的生意版图,从最初的几家食肆,扩展到涵盖餐饮、草药、零售、定制服务的综合性商业体系,每月纯利突破三千两,成为京城商界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许兰站在总店二楼的窗前,望着楼下络绎不绝的食客,心中感慨万千。他转头看向正在核对账目、神色专注的许伟,笑着说道:“四弟,我们做到了。若不是你在后方把账目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也不敢这么放心地拓展生意。”
许伟抬起头,脸上露出腼腆却坚定的笑容:“三哥,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会继续完善账目体系,为我们的生意保驾护航,争取把清和轩开到全国各地去。”
然而,树大招风。就在兄弟二人规划着更大的商业蓝图时,许伟在核对月度账目时,发现一笔异常支出:城郊种植基地的采购账中,出现了一笔价值五百两的“农具购置款”,但库存账中并未记录相关农具,且签字人是刚入职不久的管事。
“三哥,这笔账有问题。”许伟将账册递给许兰,“五百两购置农具过于离谱,且没有入库记录,很可能是有人虚报账目、中饱私囊。”
许兰接过账册,脸色渐渐沉了下来。随着生意规模扩大,人员越来越复杂,难免混入别有用心之人。更让他担忧的是,这位管事是通过一位朝中官员推荐入职的,背后或许牵扯着更大的利益集团。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