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顿了一下,给与会者留出回味和自豪的时间,然后话锋如剑,直指核心:
“但是,同志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现在要思考的,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英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靠什么?我们好不容易摆脱了物质上的贫困,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斩断贫困的根子,不让它代际传递?”
连续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让会议室的气氛更加凝重,所有人都知道,书记要切入今天最重要的主题了。
周惟清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定格在悬挂在墙面上的英林县地图,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的中心,仿佛点在了所有人的心坎上:
“答案,就在这里——在教育!”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这是我们老祖宗就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信念!”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产业富民,解决的是当下的生计;教育强县,铸就的是未来的脊梁!如果我们不能让英林的孩子们,特别是那些偏远乡村的孩子们,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那么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付诸东流!贫困的阴影,就可能换一种形式,重新笼罩在他们的头上!”
他列举了几个数据,是年前姜南星牵头调研整理的:“大家可能都清楚,但我们还是要正视:我们部分乡村小学,几个小学合并一起,但师资力量依然薄弱,音体美等课程难以开齐开足;教学设施设备虽然有了改善,但与县城相比仍有差距;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辅导,还是个大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谈何教育公平?谈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所以,新的一年,乃至未来几年,”周惟清收回目光,重新看向与会众人,语气斩钉截铁,“县委决定,将‘教育提质增效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工作来抓!要举全县之力,持续投入,久久为功!”
他开始具体部署,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第一,硬件投入再升级!发改委、财政局牵头,教育局配合,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校舍布局,重点向偏远薄弱学校倾斜。不仅要确保校舍安全,更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让农村孩子也能通过网络,共享县里、甚至市里省里的优质课程资源!这件事,南星主任,你要担起主要责任。”
姜南星立刻点头,沉稳应道:“明白,书记。发改委已经初步梳理了项目库,会后我将立即组织细化方案,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
周惟清满意地颔首,继续道:“第二,软件建设是核心,是关键!组织部、教育局、人社局,你们要联动起来,在‘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上下功夫!要大胆创新教师招聘和培养机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补贴,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同时,要深化与省市师范院校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定向培养计划,为我们英林储备未来的师资力量!还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轮训和交流机制,让优秀教师能够流动起来,带动薄弱学校!”
组织部长和人社局长纷纷点头,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
“第三,关爱体系要健全!教育局、妇联、团委,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不仅要管学习,还要管生活、管心理。要推广‘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确保这些孩子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宣传部要挖掘和宣传这方面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被点到的几个部门负责人一一领命。
“同志们,”周惟清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按在桌面上,目光灼灼,“教育是慢功夫,可能投入大,见效周期长,不像引进一个企业、落地一个项目那样立竿见影。但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关系到我们英林未来几十年发展底蕴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工程!我们这一届班子,不仅要为英林当下的发展负责,更要为英林长远的发展负责,为英林子孙后代的福祉负责!这件事,没有任何价钱可讲,必须全力以赴,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不容推卸的责任担当,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周惟清讲完,看向身旁的夏云州:“云州,政府这边,具体落实就看你的了。有什么困难,县委做你的坚强后盾。”
夏云州立刻接口,语气干脆利落:“书记放心!政府这边坚决贯彻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发展的根本。财政再紧,也不能紧教育;事情再难,也要把教育这件大事办好!会后,我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对照书记刚才提出的要求,逐条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纳入年度重点督查考核范围!”
他与周惟清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是信任与默契。这对老同学、老搭档,在关乎英林长远发展的大计上,从来都是目标一致,步伐统一。
其他与会领导也纷纷表态,坚决支持县委决策,将结合各自分工,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各项工作。
姜南星在周惟清点名后,补充了几句,展现了发改委主任的专业和务实:“书记,县长,各位领导。发改委将立即启动相关项目的论证和申报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我们会严格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真正惠及学校和师生。我们也将配合教育局,做好教育发展规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
她的发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为周惟清的宏大部署提供了坚实的落实路径。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时,每个人脸上都少了些节日的慵懒,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昂扬的斗志。周惟清一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讲话,尤其是对教育扶贫的深刻阐述和强力部署,如同一声响亮的号角,吹响了英林新一年奋进的序曲。
散会后,众人鱼贯而出,三三两两低声交流着,显然还在消化和讨论会议内容。
夏云州快走几步,与周惟清和姜南星并肩,笑道:“惟清,你这番话可是给大家上了紧发条啊。不过,这个调子定得好,教育确实是根本。”
周惟清揉了揉眉心,虽然疲惫但眼神清亮:“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把基础打得更牢靠些。”
姜南星也笑道:“夏县长,接下来可要辛苦你们政府班子了。”
“分内之事。”夏云州摆摆手,又压低声音对周惟清说,“惟扬那边,情况稳定了吧?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稳定了,在康复中。谢谢。”周惟清心中一暖,拍了拍老同学的肩膀。
回到办公室,周惟清站在窗前,望着楼下院子里行色匆匆、奔赴各自岗位的干部们,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一场关乎英林未来、更为深远和持久的“耕耘”已经开始了。而教育,就是这片希望田野上最需要精心播撒、耐心守护的种子。
阳光正好,洒在英林的青山绿水之间,也照进这间象征着责任与权力的办公室。周惟清深吸一口气,转身坐回办公桌前,桌上,已经堆起了几份亟待处理的文件。新年的忙碌,就此拉开了大幕。而他,以及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正月十六,清晨的阳光带着初春特有的清透与暖意,温柔地洒在英林县城的大街小巷。元宵节的喜庆余韵尚未完全散去,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一丝炮竹的硝烟味与甜糯的汤圆气息。但对于许多家庭而言,这一天标志着一种结束与另一种开始——轻松闲适的假期结束了,春季学期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县委家属院内那栋熟悉的周家小楼里,气氛比往常更早地苏醒,并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兴奋、期待与淡淡离愁的复杂情绪。今天,是周弘毅小朋友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第一天上幼儿园。
清晨,家里比往常更早地忙碌起来。小林林兴奋得像是要去参加一场盛大的探险,一大早就自己爬下床,嚷嚷着要穿那套早就准备好的、印着小汽车图案的新衣服和新运动鞋。张姐乐呵呵地帮他洗漱,王姐则在厨房准备着格外丰盛的早餐。
周惟清和姜南星今天也特意调整了工作时间,决定一起送儿子去幼儿园。看着儿子像只快乐的小麻雀,在家里蹦蹦跳跳,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又略带感慨的笑容。
“林林,书包检查好了吗?水壶带了吗?”姜南星蹲下身,帮儿子整理了一下歪掉的小领子。
“带好啦!”小林林响亮地回答,拍了拍自己胸前的小熊书包,里面装着他心爱的小画本和一盒蜡笔。
周惟清也难得地没有催促,只是站在一旁,目光温和地看着妻儿,眼神深处,是一位父亲见证孩子成长的柔软与骄傲。
一家三口,加上非要一同去见证的张姐,坐车来到了县直机关幼儿园。园门口彩旗飘飘,充满了童趣。许多和孩子一样兴奋又有些紧张的家长,正领着自家宝贝走进园区。
小林林一手牵着爸爸,一手牵着妈妈,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他看到滑梯、秋千,看到墙上五彩斑斓的卡通壁画,看到好多和他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小脸上满是新奇,没有丝毫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