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丞相府,书房。
烛火通明,映照着诸葛亮清癯的面容和坐在下首、略显拘谨的西曹掾马齐。空气安静得能听到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诸葛亮并未直接发难,而是如同往常处理公务般,拿起一份关于汉中军粮储备的文书,语气平和地问道:“承伯(马齐字),汉中今秋新粮入库情况,与往年相比如何?严老将军处可曾催粮?”
马齐微微躬身,回答得条理清晰:“回丞相,汉中今岁风调雨顺,新粮入库较去岁增了一成半,仓廪充实。严老将军月前曾有文书提及军马草料储备之事,下官已按规程批复,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调拨,目前并无新的催粮文书。”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神情自然,甚至带着下属汇报工作时的恭谨。
诸葛亮点了点头,看似随意地又拿起另一份卷宗:“前日李中都护遇刺,震惊朝野。据查,刺客所用弩箭,乃军中专用之三棱破甲锥。承伯掌管部分军械文书备案,可知近来此类弩箭,可有异常调动或损耗?”
马齐眉头微蹙,露出思索之色,片刻后摇头道:“丞相明鉴,三棱破甲锥管制极严,调动皆需多重手续备案。下官近日并未见到有关此物的异常文书。或许……刺客所用乃历年缴获或私下彷制之物?”
他将问题推了回去,反应合乎情理。
诸葛亮不再询问文书,转而将目光投向马齐,语气依旧平缓,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压迫:“承伯入我幕府,已有五载了吧?记得当初,是杨仪举荐于你。”
马齐心头微微一跳,面上不动声色:“是,下官蒙威公(杨仪字)提拔,得入丞相府效力,常感念丞相与威公知遇之恩,夙夜勤勉,不敢懈怠。”
“勤勉自是好事。”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话锋陡然一转,语气依旧平澹,却如惊雷炸响在马齐耳边,“只是,本相有些好奇,你既感念杨威公知遇之恩,为何半年前,要暗中将他在一次酒宴上非议李严的牢骚之言,记录并密报于李严?此举,岂非令举主寒心?”
马齐脸色瞬间一白,猛地抬头看向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立刻强自镇定下来,辩解道:“丞相……丞相恕罪!下官……下官当时只是觉得威公酒后失言,恐影响将相和睦,故而……故而想请李中都护稍加包容,绝无挑拨之意啊!”他跪伏在地,声音带着惶恐。
“哦?是为将相和睦?”诸葛亮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目光如炬,“那本相再问你,野三关冲突前三日,由汉中发往江州、关于军马草料调度的那份加急公文,为何比正常流程快了一日抵达?经手传递的驿卒,又为何在完成任务后不久,便‘意外’坠马身亡?”
马齐的呼吸骤然急促,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喉咙发干,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这两个问题,一个涉及他暗中脚踏两只船的行径,另一个则直接指向了野三关事件的关键时间节点和灭口行为!丞相……他竟然查到了如此细节!
“还有,”诸葛亮根本不给他思考的时间,声音陡然转厉,如同寒冰,“你妹婿在汉中担任督粮官,你利用职务之便,数次在关于江东动向的文书上,添加或修改某些看似不起眼、实则极易引人误判的词语,是为何故?在决定是否对吴用兵的御前会议上,你那份看似客观、实则处处引导的陈述,又是受何人指使?!”
最后一个问题,如同重锤,狠狠砸在马齐的心房上!他浑身剧颤,脸色惨白如纸,再也无法维持镇定。丞相不仅知道了他暗中传递消息、修改文书,甚至连他在御前会议上的作用都一清二楚!这绝不是普通的调查,这是……这是早已布好的网!
“丞相……我……下官……”马齐瘫软在地,语无伦次,心理防线在诸葛亮连番精准无比的敲打下,彻底崩溃。
诸葛亮看着他,眼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和一丝痛惜。他缓缓从袖中取出一份由江东“蛛网”提供的、关于“隆昌号”与申仪、司马懿关联的密报抄件,以及李严整理的关于异常公文传递和驿卒死亡的调查报告,轻轻放在马齐面前。
“马承伯”,“灰隼”。”诸葛亮的语气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最终宣判,“事已至此,还有何言?”
“灰隼”二字,如同最后的丧钟,敲响了马齐所有的侥幸。他面如死灰,瘫在地上,如同被抽走了所有骨头,良久,发出一声绝望的、如同野兽般的呜咽。
就在诸葛亮在成都丞相府内逼问马齐的同时,荆北战局,因司马懿的后手,骤然生变!
正如赵云所料,魏国黎阳水军都督夏侯尚,在得知文聘水军主力西进、汉水下游空虚,且荆北江东军似乎将注意力转向西线清剿郭淮残部后,认为时机已到,亲率大小战船二百余艘,精锐水卒万人,浩浩荡荡溯汉水而上,直扑襄阳!
魏军水师旌旗招展,声势浩大,意图一举切断襄阳与下游江陵等地的联系,甚至配合张合陆上主力,威胁襄阳城本身。
然而,夏侯尚万万没有想到,文聘的主力并未真正远离!根据赵云的密令,文聘早已将主力战舰秘密埋伏在汉水险要之处蓝口聚!
当魏军水师前锋得意洋洋地闯入蓝口聚狭窄的水道时,两岸山林中突然战鼓震天,烽火四起!无数江东战船从隐蔽的河湾、支流中猛冲出来,瞬间截断了魏军水师的归路!
文聘立于楼船之上,手持长戟,厉声高喝:“夏侯尚!文仲业在此等候多时了!尔等中吾赵将军之计矣!放箭!”
刹那间,汉水之上,箭如雨下!火船借风势,直冲魏军船阵!双方战船瞬间绞杀在一起,狭窄的江面成为了血腥的屠场!
夏侯尚又惊又怒,仓促应战。但江东水军蓄势已久,以逸待劳,又占据地利,顿时将魏军水师打得晕头转向,阵型大乱。夏侯尚虽奋力指挥抵抗,但败局已定,只得在亲卫拼死保护下,丢弃大量战船和士卒,狼狈向下游溃逃。
蓝口聚一战,魏军水师遭受重创,短期内再无力威胁荆北水路。赵云凭借精准的预判和文聘出色的执行,再次化解了司马懿的一记杀招!
消息传回宛城,一直稳坐钓鱼台的张合,终于皱紧了眉头。水陆并进的计划受挫,仅靠陆军强攻防备森严的襄阳,难度极大。而西线吴蜀和谈的消息,也如同阴云般笼罩在他心头。
“大将军……看来,您的谋划,遇到了麻烦啊……”张合望着南方,喃喃自语。他知道,自己必须重新评估局势了。或许,固守宛城,保持压力,等待新的变局,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荆北的战火,因这场水战的胜利,暂时得以缓和。
秭归城外,蜀军大营。
费祎几乎在接到成都密报(马齐被控制)的同一时间,也收到了荆北蓝口聚大捷的消息。
双重利好之下,他知道,最终摊牌的时机,成熟了!
他立刻以丞相特使的身份,正式向江东方面发出和谈邀请,地点就设在两军阵前临时搭建的一座营帐内。此次会谈,不再是秘密接触,而是公开的、高级别的正式谈判。
陈砥接到邀请,与苏飞、樊友稍作商议,毅然决定亲自赴会。这是一次冒险,但更是展现江东诚意、奠定和平基础的关键一步。
营帐内,双方代表相对而坐。江东方面以陈砥为首,苏飞、樊友及书记官陪同。蜀汉方面以费祎为首,廖化、周仓、陈到等主要将领皆在座。气氛依旧严肃,但少了之前的剑拔弩张,多了几分务实的凝重。
费祎率先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陈太守,诸位将军。今有确凿证据表明,此前一系列边境冲突及误会,皆系魏国大将军司马懿派遣细作‘灰隼’(已查明为原我丞相府西曹掾马齐)精心策划挑拨所致,意在使我两家鹬蚌相争,彼好渔人得利!此诚为国贼之行径,人神共愤!”
他当众公布了部分关于马齐勾结魏国、篡改文书、煽动战争的证据(隐去了具体细节和情报来源),听得廖化、周仓等人目瞪口呆,继而怒火中烧!他们这才明白,自己满腔的悲愤和麾下儿郎的鲜血,竟然是被如此卑劣的阴谋所利用!
“竟……竟是如此!”周仓虎目含泪,一拳砸在桉几上,“可恨!可恨啊!”
廖化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良久,才重重叹了口气,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费祎继续道:“鉴于此,我季汉皇帝陛下与诸葛丞相,深感此前兵戈相见,实为亲者痛、仇者快之憾事。为顾全大局,共抗国贼,丞相特命祎前来,与贵方商定罢兵息战,重修旧好之事!”
陈砥起身,拱手肃容道:“费参军,诸位将军。魏贼司马懿之阴谋,天人共鉴!我主吴公亦早有察觉,奈何此前误会深重,沟通不畅,致使干戈骤起,生灵涂炭,此亦我江东之憾。今真相大白于天下,我等自当摒弃前嫌,携手抗魏!”
他顿了顿,提出江东方面的和议条款:“为表诚意,我方提议:
一,双方即刻罢兵,恢复战前态势。秭归、夷陵等地,仍按战前归属管辖。
二,双方相互释放所有战俘,并妥善安置伤者。
三,共同遣使,公告天下,揭露魏国司马懿之阴谋,昭示吴蜀盟好之决心。
四,建立边境沟通机制,避免日后再生误会。
五,待局势稳定,可共商联合北伐,讨伐国贼之事!”
陈砥提出的条款,合情合理,既维护了江东的利益,也充分照顾了蜀汉的颜面和诉求。
费祎与廖化等人低声商议片刻,起身代表蜀汉回应:“贵方所提条款,我季汉无异议!此乃基于正义与共同利益之盟约!我等当共同遵守!”
双方代表,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和阴谋的考验后,终于在这一刻,达成了停战盟约!
“取酒来!”费祎高声道。
虽是在军营,无美酒佳肴,但简单的浊酒一碗,足以表达此刻复杂的心情。陈砥、费祎、廖化、苏飞等人共同举碗。
“为逝者!”
“为生者!”
“为吴蜀盟好,共讨国贼!”
“干!”
酒碗碰撞,浊酒入喉,辛辣中带着一丝苦涩,更带着放下仇怨、携手未来的决然。
秭归城头,持续了月余的战火,终于熄灭了。
和约既成,后续事宜迅速展开。
蜀汉大军开始有序撤离秭归外围,向永安方向撤退。江东方面则开放通道,释放战俘,接收城池。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各方。
成都,皇宫。病榻上的刘备听闻“灰隼”竟是身边近臣,吴蜀战端竟起于魏国阴谋,怔忡了许久,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充满了无尽悲凉与愤怒的叹息,剧烈地咳嗽起来。诸葛亮侍立榻前,默默无语,只是轻轻为陛下抚着背。此战,季汉损失折将,国力消耗,虽最终揭穿阴谋,保全了联盟,但代价,实在太沉重了。
建业,吴公宫。陈暮接到秭归和约达成的捷报,终于畅快地大笑出声,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好!叔至不负孤望!孔明亦不失为明主!”他立刻下令,犒赏荆北及西线有功将士,并准备正式的国书,与蜀汉确认盟约,共同声讨司马懿。
许都,大将军府。司马懿看着接连传来的密报——马齐暴露被控、夏侯尚水军惨败、吴蜀罢兵盟成……他的脸色始终平静,但握着棋子的手,指节却微微泛白。
“好一个诸葛亮……好一个陈叔至……好一个赵云……”他低声自语,听不出喜怒,“竟能如此快地扭转乾坤……倒是小觑了他们。”
他将棋子轻轻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不过,棋局还未结束。”司马懿的眼中,重新恢复了深邃与冷静,“一时的得失,算不得什么。吴蜀联盟,真能铁板一块吗?北方的威胁,可并未解除……”
他看向南方,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我们,来日方长。”
秭归城头,陈砥与苏飞、樊友等人,望着如潮水般退去的蜀军,望着城下尚未完全清理干净的战斗痕迹,心中百感交集。
战争结束了,但留下的创伤需要时间抚平。将士的鲜血,不能白流。与蜀汉的联盟,也需精心维护。
“我们赢了……却也输了。”陈砥轻声道。赢了,是挫败了司马懿的阴谋,保全了荆北,维系了脆弱的吴蜀联盟。输了,是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暴露了内部的问题,也让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难以完全消除的阴影。
苏飞拍了拍他的肩膀:“太守,至少我们避免了最坏的结果。经此一役,魏贼阴谋暴露,我江东与季汉,当能更加警惕,日后携手,必不让司马懿再轻易得逞!”
樊友也道:“是啊太守!咱们守住了秭归,守住了荆西!接下来,就是好好整顿防务,安抚百姓!”
陈砥点了点头,目光逐渐变得坚定。是的,战争结束了,但争斗远未停止。北方的巨兽仍在窥伺,内部的隐患也需清除。对于年轻的他而言,这场血与火的考验,是一次痛苦的磨砺,也更是一次成长的洗礼。
他转身,看向北方,看向那广袤的中原大地。
“司马懿……我们之间的账,才刚刚开始清算。”
烽烟暂熄,长江水依旧东流。但时代的浪潮,却因这场发生在秭归的激烈碰撞与最终和解,悄然转向。一个由阴谋与鲜血揭开,却又因智慧与妥协而暂时平息的篇章翻了过去,而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正在所有人的脚下,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