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魏砥 > 第550章 图穷匕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李严遇刺的消息,如同一声平地惊雷,瞬间震动了成都。

光天化日之下,刺客竟敢对位高权重、奉丞相之命查桉的中都护下手!这已不仅仅是挑衅,而是赤裸裸的宣战!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原本就对魏国细作之事将信将疑的一些官员,此刻也不得不正视这血淋淋的现实——一条毒蛇,确实已深深潜入季汉的心脏!

丞相府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诸葛亮面沉如水,手中的羽扇停滞不动。他面前站着刚刚经历生死一刻、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的李严,以及闻讯赶来的董允、蒋琬等心腹重臣。

“可知刺客来历?”诸葛亮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熟悉他的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汹涌的怒涛。

李严咬牙道:“刺客身手矫健,配合默契,所用弩箭乃是军中专用的三棱破甲锥,淬有剧毒。行动失败后撤退迅速,现场未留下任何明显身份标识。但……其行事风格,与魏国‘猎豹营’的手法极为相似!”

“猎豹营……司马懿的亲卫死士……”蒋琬倒吸一口凉气,“他竟然将手伸得如此之长!如此之深!”

董允忧心忡忡:“对方狗急跳墙,刺杀方正(李严字),说明我们的调查方向是对的,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们!但也意味着,接下来的追查将更加危险。”

“危险?”诸葛亮冷哼一声,眼中锐光乍现,“彼辈越是猖狂,越是证明其穷途末路!传令!”

他一顿,声音斩钉截铁:“一,即日起,成都全城戒严,由翊军将军陈式接管城防,许进不许出!严查一切可疑人等!”

“二,调白毦兵一部入城,加强丞相府、皇宫及各位重臣府邸护卫!”

“三,李严!”

“臣在!”李严躬身。

“你受惊了,但此事非你不可。继续深挖!将排查范围,集中到近半年来所有因公务前往过江州、永安、鱼复等边境地区,或有亲属、门客与‘隆昌号’及孙福有关联的六百石以上官员!重点是那些……曾在杨仪麾下任职,或与张裔、姚胄等负责粮草转运、文书传递的部门有过密切往来之人!”诸葛亮的目光如同利剑,似乎已锁定了某个范围。

李严、董允等人心中皆是一凛。丞相点出的这几个方向和人名,无疑将怀疑的焦点指向了掌管机要文书和后勤转运的核心圈子!

“臣,遵旨!”李严精神一振,领命而去。虽然危险,但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他信心倍增。

诸葛亮又看向董允:“休昭(董允字),宫中宿卫,尤其是陛下身边,务必万无一失!”

“丞相放心!”董允郑重应下。

一场针对潜伏高层的风暴,在成都骤然升级!

秭归城外的蜀军大营,费祎也几乎在同时收到了李严遇刺的紧急密报。

他拿着密信的手微微颤抖,既惊且怒。刺杀李严,这无疑是“灰隼”或其党羽的疯狂反扑,也印证了孙福口供的真实性——此獠确实潜伏在成都高位,能量惊人!

“看来,丞相和江东那边的追查,已经触及其核心了。”费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立刻意识到,这对西线战局而言,既是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最佳的和谈契机!

对方越是疯狂,越是说明其害怕暴露。而李严遇刺这件事本身,就是向蜀汉朝廷、向军中将士证明魏国阴谋存在的又一铁证!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主战派的复仇情绪,为和谈扫清障碍。

他立刻再次秘密联系苏飞,请求紧急会面。

依旧是子时,依旧是废弃的龙王庙。但这次,双方见面的气氛与之前截然不同。

“费参军,成都之事,我等已听闻,李将军无恙否?”苏飞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真正的关切。毕竟,李严遇刺,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两家现在是“并肩作战”。

费祎面色凝重:“有劳苏将军挂心,方正兄幸得护卫拼死保护,仅受惊吓。然,魏谍之猖獗,由此可见一斑!此等行径,人神共愤!”

他顿了顿,直视苏飞:“苏将军,事已至此,你我双方当摒弃前嫌,同仇敌忾!祎已得丞相授权,只要贵方能协助我季汉擒获元凶‘灰隼’,拿到确凿证据,此前所提三项条件,皆可作废!我季汉大军,愿即刻撤回永安,与贵国重修旧好,共讨国贼司马懿!”

苏飞心中猛地一跳!三项条件全部作废!这意味着,江东无需致歉,无需赔偿,更无需退出荆西之地!这几乎是恢复到战前状态!诸葛亮此次的让步,不可谓不大!

“费参军此言当真?”苏飞强压激动,确认道。

“千真万确!”费祎郑重道,“此乃丞相亲笔手令为证!”他取出一封盖有诸葛亮印信的绢书。

苏飞仔细验看后,深吸一口气:“好!既然如此,我代陈太守及我主吴公,应下了!我方必倾尽全力,助贵方擒获此獠!只是……如今‘灰隼’惊觉,恐更加隐匿,追查难度极大。”

费祎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正因其惊觉,或会露出更大破绽!据我方最新排查,结合孙福供词及李将军遇刺时机,怀疑范围已可大幅缩小。祎有一计……”

他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谋划细细道来。苏飞听着,眼中异彩连连,最终重重点头:“此计大妙!我立刻传讯建业与襄阳,配合行动!”

龙王庙内,吴蜀双方的代表,在这一刻,因为共同的敌人和迫在眉睫的危机,真正放下了成见,开始紧密合作。一场引蛇出洞、图穷匕见的最终行动,悄然展开。

荆北,襄阳。

赵云几乎同时收到了来自成都(李严遇刺)、秭归(费祎密报)以及建业(庞统最新指令)的三方信息。

局势的急剧变化,让他心弦紧绷,同时也看到了打破僵局的希望。

“‘灰隼’将现,西线和谈在即……”赵云目光灼灼,“司马懿绝不会坐视!他必会在最后关头,全力一搏,破坏和议!”

他走到沙盘前,目光在宛城和宜城之间逡巡。郭淮新败,退守鄀城,但实力犹存。张合主力仍在宛城虎视眈眈。

“司马懿的后手……会是什么?”赵云沉吟着,“强攻襄阳?时机已失。继续让郭淮骚扰?效果有限。莫非……是水军?”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汉水下游方向。魏国在樊城以北的黎阳等地,一直驻扎有一支不容小觑的水军,由将领夏侯尚统领。此前这支水军主要任务是防备江东水师北上,并未参与荆北陆战。

“文聘将军的水军主力西调,汉水下游空虚……若夏侯尚此时率水军溯流而上,直扑襄阳,或分兵袭击我沿江粮道……”赵云想到这里,背后不禁冒出一层冷汗。

“必须阻止他!”赵云立刻做出决断,“汉升!”

“某家在!”黄忠应声。

“你速率五千步骑,并张翼所部,即刻南下,增援编县、当阳一线,做出我军将大举清剿郭淮残部,甚至反攻鄀城的态势!声势要大!”

黄忠一愣:“子龙,此时分兵南下?若张合来攻……”

“无妨!”赵云摆手,“我自有道理。你只需依令行事,务必让魏军斥候认为我荆北主力已转向西线!”

“诺!”黄忠虽不解,但仍坚决执行。

随后,赵云又写下密令,让信使火速送往正在汉水巡弋的文聘军中。

“文将军:夏侯尚水军或将异动,请将军伴装继续西进,实则秘密分兵,于蓝口聚一带设伏,若魏军水师果真来犯,务必予以迎头痛击!荆北安危,系于此战!”

虚虚实实,声东击西。赵云要以积极的姿态,迷惑和震慑北方的敌人,为西线的最终解决,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稳定的后方。

建业,吴公宫。

陈暮看着手中汇集了成都、秭归、襄阳三方情报的汇总,以及庞统与徐庶拟定的最终行动计划,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带着杀伐之气的笑容。

“好!狐狸尾巴,终于藏不住了!”他拍桉而起,“司马懿想用‘灰隼’搅乱乾坤,我就先剁了他的爪子!再挖了他的眼睛!”

“主公,庞军师之计虽险,但确是眼下最快逼出‘灰隼’之法。”徐庶道,“只是,需我各方密切配合,时机拿捏需分毫不差。”

“那就做到分毫不差!”陈暮决然道,“传令!”

“一,命‘蛛网’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全力配合诸葛亮、李严在成都的行动,散布消息,制造压力,务求逼其现形!”

“二,通知叔至,秭归前线保持最高戒备,既防蜀军反复,更防魏国细作最后时刻铤而走险,破坏和谈!”

“三,令陆逊、魏延在江淮方向,向曹休所部施加压力,做出我军可能北上姿态,牵制魏军兵力,使其不敢全力支援荆北或干扰西线!”

“四,”陈暮目光转向北方,带着一丝冷厉,“启动我们在洛阳的最后几张牌,将司马懿如何策划挑拨吴蜀、如何置边境将士性命于不顾的‘部分铁证’,直接送到曹叡的龙书桉上!我要让他司马懿,也尝尝被自家主子猜忌的滋味!”

“诺!”徐庶凛然领命,匆匆而去。

庞统留下的计策很简单,却很致命——利用李严遇刺造成的震动和已缩小范围的排查,故意放出“已掌握‘灰隼’关键证据,不日即将收网”的风声!同时,在内部制造紧张气氛,让怀疑圈内的几个重点目标相互猜忌,逼迫真正的“灰隼”为了自保或切断线索,不得不再次冒险行动!

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灰隼”在巨大压力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赌的是诸葛亮和李严的控制力,赌的是各方行动的同步性!

成都的戒严仍在继续,气氛空前紧张。街头巷尾,流言四起。有的说丞相已锁定了细作,即将动手;有的说细作狗急跳墙,可能还会制造更大的混乱;更有甚者,隐晦地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某些平日位高权重、却在此次风波中表现“异常”的官员府邸。

李严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加大了对几个重点目标的“关注”力度。虽然未曾直接抓捕审讯,但这种无形的压力,足以让心中有鬼之人坐立难安。

其中,掌管文书典籍、能接触到大量往来公文的尚书郎 董恢,以及负责部分军械调配、与已抓捕的王泓有过数面之缘的牙门将 李韶,表现最为异常。董恢称病告假,闭门不出,其府邸护卫明显加强。李韶则几次试图通过旧部打听城外戒严情况和李严的调查进展,显得焦躁不安。

然而,无论是诸葛亮还是李严,都隐隐感觉,这两人或许都还不是最终的“灰隼”。他们的级别和能量,似乎还不足以策划如此大局,调动“猎豹营”死士行刺李严。

真正的“灰隼”,依然隐藏在更深的阴影里。

就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引起了李严的注意。

根据对王泓的进一步审讯和其往来文书的核查,发现他在野三关冲突前,曾收到过一封来自汉中的普通公文,内容是关于一批军马草料的调度确认。这封公文本身毫无问题,但其送达的时间,比正常流程快了一天。而负责传递这封公文的驿卒,在完成任务后不久,便因“意外”坠马身亡。

“汉中……军马草料……异常的传递速度……灭口……”李严脑海中猛地划过一道闪电!

他立刻调阅了近期所有与汉中方向的公文往来记录,尤其是涉及粮草、军械等敏感物资的调拨文书。很快,一个名字反复出现在这些关键文书的审批或经手环节——丞相府西曹掾 马齐!

马齐,职位不算最高,但身处丞相府机要位置,能接触到各方情报,且其妹婿,正在汉中太守麾下担任督粮官!更重要的是,在决定对吴开战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正是这个马齐,以一种看似客观、实则煽动性的语气,详细陈述了“哨卡被袭”和“江东傲慢”的“证据”,极大地影响了当时悲愤交加的先帝(刘备)和部分将领的情绪!

李严想起,在之前的排查中,马齐因其职位和与汉中的关系,也曾被纳入视线,但因其平日谨小慎微,言行并无明显破绽,且与“隆昌号”似乎没有直接关联,故而未被列为核心嫌疑。

但现在,将这些零碎的线索串联起来——异常的公文传递、灭口的驿卒、关键的会议发言、能接触核心机要的位置、以及与边境驻军的亲属关系……

李严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个马齐,极有可能就是深藏不露的“灰隼”!

他不敢怠慢,立刻将这一重大发现,密报诸葛亮。

丞相府内,诸葛亮看着李严呈上的报告,久久不语。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份列有马齐名字的卷宗,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终于找到目标的锐利,有一丝被信任之人背叛的痛心,更有一种大局将定的释然。

“传马齐。”诸葛亮的声音,平静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图已穷,匕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