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家居厂那些人 > 第116章 复盘出的人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奥奥主管!3 号客服小吴又被客户投诉了!” 丽丽抱着文件夹冲进办公室,声音带着急颤,“客户说小吴说话太冲,还老说‘你懂不懂’,现在要求换客服,还要公司道歉!”

奥奥正对着电脑改日报,闻言手指一顿。她的日报界面上,赫然列着 “今日待改进:口头禅‘其实吧’易引发反感,本周出现 3 次,下周目标降至 0 次”。看到小吴的问题,她瞬间想起自己上周被王总点名的场景 —— 汇报时三句不离 “其实吧”,被王总打断:“奥奥,把‘其实吧’去掉,直接说结论,别让客户和同事猜你的意思。”

“把小吴叫过来,再把投诉录音调出来。” 奥奥合上文件夹,语气平静。她深知,职场里的反感往往藏在细节里,自己的 “其实吧” 和小吴的 “你懂不懂”,本质都是没顾及对方感受的无效表达。

小吴磨磨蹭蹭进来,头埋得很低:“奥奥主管,我不是故意的,就是客户老纠结板材环保等级,我跟他解释了三次 E0 级的标准,他还不信,我就……”

“你就说‘你懂不懂 E0 级是国家最高标准’?” 奥奥点开录音,里面果然传来小吴不耐烦的声音。她按下暂停键,盯着小吴:“客户纠结环保等级,核心是担心家人健康,不是不懂标准。你用‘你懂不懂’,是把沟通变成了对抗,这是无效沟通。”

小吴抿着嘴:“我知道错了,下次会注意。”

“‘注意’是废话,要量化。” 奥奥拿出自己的日报本,翻开其中一页,“你看我的复盘:7 月 12 日,跟采购部沟通时说‘其实吧这个供应商不行’,引发李军反感,导致沟通延误 2 小时。归因:‘其实吧’带有否定前置,易让对方抵触。解决方案:用‘数据显示,该供应商近 3 个月退货率 12%,高于行业均值 5%’替代。后续跟踪:7 月 13-15 日,未使用‘其实吧’,沟通效率提升 30%。”

她把本子推给小吴:“你的问题:口头禅‘你懂不懂’,本周出现 8 次,引发 2 次投诉。归因:缺乏换位思考,用质问替代共情。解决方案:1. 客户质疑时,先复述对方顾虑,比如‘我理解你担心板材环保影响孩子健康’;2. 用数据支撑观点,比如‘这是检测报告,甲醛释放量≤0.05mg\/m3,符合 E0 级标准’;3. 每日下班前自查录音,记录‘你懂不懂’出现次数,目标:本周降至 3 次,下周 0 次。”

小吴看着奥奥密密麻麻的复盘,眼神从抵触变成惊讶:“主管,你每天都写这么详细?”

“不然怎么改掉坏毛病?” 奥奥拿回本子,“哪有天生的人精?不过是把别人闲聊的时间用来复盘。现在把客户电话回过去,按我教的话术道歉,要是搞不定,今晚一起加班改日报。”

小吴点点头,转身去打电话。奥奥重新打开电脑,继续完善日报。她的日报从不是流水账,而是 “错题本 + 解决方案 + 数据跟踪”:无效动作 —— 今早花 20 分钟回复非紧急咨询,导致售后工单积压 3 单;可能有效 —— 建立 “紧急咨询红名单”,标注老客户、大额订单客户,优先处理;数据目标 —— 明日紧急咨询响应时间≤5 分钟,工单积压为 0。

正写着,李军突然闯进来,脸色铁青:“奥奥,你让售后部退的那批板材,供应商说没问题,是你们检测错了!”

奥奥抬眼:“数据说话。” 她点开后台,调出检测报告,“这批板材甲醛释放量 0.08mg\/m3,超过 E0 级标准 0.03mg\/m3,有 3 份第三方检测报告佐证。你说供应商没问题,是他们给你的报告有问题,还是你没看检测数据?”

李军一愣,显然没想到奥奥准备得这么充分。他梗了梗脖子:“就算检测有问题,你也不该直接退货,得跟我商量吧?”

“昨天下午 2 点,我发微信跟你说检测结果,你没回;4 点,我打电话给你,你说‘忙着呢,回头说’。” 奥奥打开通话记录,“今天上午 10 点,这批板材的订单客户催货,要是等到你‘回头说’,客户就取消订单了,损失 2 万。归因:跨部门沟通缺乏闭环。解决方案:以后重要事项用邮件 + 微信 + 电话三重通知,邮件设置已读回执,2 小时内未回复,自动抄送王总。”

李军被怼得说不出话,悻悻地说:“行,我跟供应商沟通退货。”

看着李军的背影,奥奥在日报里补充:跨部门沟通冲突 1 次,归因:未建立闭环机制。解决方案已落地,跟踪后续沟通效率。她心里窃喜,这是今天的第三个进步 —— 从 “情绪对抗” 到 “数据化沟通”,换位思考到了李军 “怕担责” 的视角,所以没直接指责他拖延,而是用事实和解决方案推进事情。

“奥奥主管,大事不好!” 售后主管老杨气喘吁吁跑进来,“上次那个酒店大客户,说我们的床架有异响,要求全部更换,还要赔偿误工费 5 万!”

奥奥心里一沉。这批酒店订单是公司今年的大单子,总金额 50 万,要是全部更换加赔偿,公司至少损失 15 万。她立刻打开订单记录:“床架是什么时候安装的?异响问题有没有现场核实?”

“昨天安装的,客户今天就投诉了。” 老杨递上现场照片,“我们的人去看过,是床架的排骨架螺丝没拧紧,不是质量问题,但客户不接受,说我们安装马虎,要求必须全部更换。”

“客户的核心诉求不是更换,是担心后续再出问题,影响酒店运营。” 奥奥快速复盘:类似投诉去年出现过 2 次,第一次直接答应更换,损失 8 万;第二次只做维修,客户流失。归因:未平衡客户顾虑与公司成本。解决方案:维修 + 质保升级 + 补偿。

她拿起电话,直接打给酒店采购部张经理:“张经理,您好,我是德德家居的奥奥。关于床架异响的问题,我们已经核实,是安装时螺丝未拧紧,给您带来不便,我深表歉意。”

电话那头传来张经理的怒声:“歉意有什么用?我们明天就要试营业,现在床架有问题,客人住进来投诉怎么办?必须全部更换!”

“我理解试营业对您来说至关重要,不能出任何纰漏。” 奥奥先共情,再抛方案,“我们现在派售后团队过去,2 小时内把所有床架的螺丝重新拧紧,并做承重测试,确保没有异响。同时,我们把床架的质保期从 2 年延长到 5 年,期间任何质量问题,我们 24 小时内上门维修更换。另外,补偿您 2000 元酒店用品代金券,用于安抚可能受影响的客人。您看这样可以吗?”

张经理沉默了几秒:“2 小时能搞定?要是再出问题怎么办?”

“我现在就出发去现场督工,完工后给您发测试视频和验收报告。” 奥奥语气坚定,“如果后续再出现异响,我们无条件全部更换,并承担所有误工费。这是我的个人微信,您随时可以联系我。”

挂了电话,奥奥立刻召集售后团队出发。路上,老杨忍不住问:“奥奥主管,你怎么这么快就想到方案了?上次我处理类似投诉,磨了一下午都没搞定。”

“复盘出来的。” 奥奥打开手机里的日报存档,“去年 3 月,某小区客户投诉床架异响,我当时直接答应更换,后来复盘发现,客户其实只是担心维修不彻底。今年 5 月,另一客户投诉,我用了‘维修 + 质保升级’,客户接受了,但没补偿,客户满意度只有 70%。这次叠加‘现场督工 + 代金券’,就是迭代上次的方案。”

到了酒店,奥奥亲自盯着售后团队维修,每修好一张床,就做承重测试,拍视频发给张经理。2 小时后,所有床架全部检修完毕,张经理现场验收,满意地点点头:“奥奥主管,你办事我放心。这次就按你说的来,要是后续没问题,我们下次还找你们合作。”

回去的路上,奥奥在手机上记录日报:今日危机处理 —— 酒店床架异响投诉。无效方案:全部更换(损失 15 万)、仅维修(客户流失风险 60%)。有效方案:维修 + 质保升级 + 代金券 + 现场督工。数据:客户满意度 100%,公司损失 2000 元 + 人工成本 800 元,远低于预期。归因:换位思考客户 “试营业怕出纰漏” 的核心诉求,迭代过往方案。

回到公司,王总正好找她:“奥奥,酒店的事我听说了,处理得很好。我本来还担心要赔偿一大笔钱呢。”

“是复盘帮了忙。” 奥奥把日报递给王总,“这是我这半年的复盘记录,每次遇到问题,都从之前的案例里找经验,再根据当下情况调整。”

王总翻看着日报,眼里满是赞许:“你这日报真是宝藏啊!不像其他人,只写‘今日完成 xx 工作’,你这全是解决方案和数据。以后把你的日报模板发下去,让所有人都学着写。”

奥奥心里一喜,这是她没想到的收获。她一直觉得复盘是自己的 “秘密武器”,没想到还能推广到整个团队。她立刻说:“好的王总,我今晚就整理模板,重点突出‘无效动作 - 有效尝试 - 数据跟踪 - 解决方案’四个部分。”

晚上加班整理模板时,小吴凑过来:“奥奥主管,我今天按你教的复盘,‘你懂不懂’只说了 1 次,客户投诉也没了!” 她拿出自己的日报,虽然字迹稚嫩,但格式工整:无效动作 —— 用质问语气沟通;有效尝试 —— 复述客户顾虑 + 数据支撑;数据:今日投诉 0 次,客户满意度 95%;解决方案:继续坚持自查录音。

奥奥看着小吴的日报,心里暖暖的:“这就是迭代式成长,每天进步一点,久而久之就会不一样。”

小吴点点头:“以前觉得复盘很枯燥,现在发现挺有意思的,每次找到自己的问题,就像剥洋葱一样,越刨越清楚。”

“对,就是剥洋葱。” 奥奥想起自己刚开始复盘时,每次面对自己的错误都难以接受,比如发现自己 “说话太急” 导致沟通失误,难受了好久。但现在,她能平静地剖析自己的潜意识:“说话急” 是因为怕事情办不好,本质是不自信。解决方案:说话前先停顿 3 秒,组织语言,用 “第一、第二、第三” 分点表达。现在,她的沟通越来越沉稳,这就是通过行为重塑潜意识。

“奥奥,你过来一下。” 王总把奥奥叫进办公室,脸色凝重,“上周的经销商大会,有经销商反映,我们的发货周期太长,从下单到收货要 20 天,比同行多了 5 天。你牵头查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奥奥心里一紧,发货周期长是老问题,但一直没找到根源。她立刻说:“好的王总,我明天就组织采购部、生产部、物流部开协调会,用复盘的方式查问题。”

回到办公室,奥奥调出近 3 个月的发货数据,做了一张表格:采购周期 7 天,生产周期 8 天,物流周期 5 天,总周期 20 天。同行平均:采购 5 天,生产 6 天,物流 4 天,总周期 15 天。她在日报里写下:核心问题 —— 发货周期过长,比同行慢 5 天。无效动作:之前各部门各自优化,未形成闭环。有效尝试:跨部门复盘,找到关键瓶颈。

第二天的协调会上,李军、赵强、物流部经理孙浩坐在一起,气氛有些微妙。

“我先说采购部,” 奥奥率先开口,“采购周期 7 天,比同行多 2 天。数据显示,我们的供应商平均响应时间是 3 天,同行是 1 天。归因:供应商管理缺乏考核机制。解决方案:建立供应商评分体系,从响应速度、交货质量、价格三个维度打分,低于 80 分的淘汰。”

李军立刻反驳:“供应商响应慢是因为我们订单量不稳定,他们没法提前备货。而且换供应商太麻烦,会影响生产。”

“‘麻烦’是无效理由,数据才是事实。” 奥奥打开供应商数据,“我们近 3 个月订单量平均每月 1000 单,同行 A 公司每月 800 单,他们的供应商响应时间 1 天。归因:我们没有与供应商签订响应时间协议。解决方案:重新签订合同,明确响应时间≤2 天,超时赔偿。这是我复盘去年采购纠纷得出的结论,当时因为没签协议,供应商延误交货,我们损失了 3 万。”

李军被怼得说不出话,只能点点头:“行,我按这个来。”

“接下来是生产部。” 奥奥转向赵强,“生产周期 8 天,比同行多 2 天。数据显示,生产过程中返工率 5%,同行是 2%。归因:质检流程不完善,首件产品未确认就批量生产。解决方案:建立首件确认制度,每个批次的首件产品必须经技术部、质检部、生产部三方确认合格后,才能批量生产。”

赵强皱着眉:“首件确认会耽误 1 天时间,反而更慢。”

“复盘显示,去年因为首件未确认,出现 3 次批量质量问题,返工耽误了 5 天,损失 10 万。” 奥奥拿出数据,“首件确认虽然多花 1 天,但能避免返工,整体生产周期反而能缩短 2 天。这是迭代式改进,不是增加多余动作,而是精简无效返工。”

赵强沉默了,他知道奥奥说的是事实。

“最后是物流部。” 奥奥看向孙浩,“物流周期 5 天,比同行多 1 天。数据显示,我们的物流合作商平均配送速度是每天 300 公里,同行是 400 公里。归因:物流合作商运力不足,且缺乏考核。解决方案:引入两家物流合作商,建立竞争机制,每月根据配送速度、货物完好率评分,评分高的获得更多订单。”

孙浩想了想:“引入两家合作商,管理成本会增加。”

“复盘去年物流纠纷,因为只有一家合作商,出现 2 次配送延误,客户流失率 10%,损失 8 万。” 奥奥说,“管理成本增加的 3 万,远低于损失的 8 万,这是务实的选择。”

协调会结束后,各部门都按方案推进。奥奥在日报里记录:跨部门协调会 1 次,明确各部门改进方案。数据跟踪:采购部下周开始签订新合同,生产部下周推行首件确认制度,物流部下月引入新合作商。预期目标:1 个月内发货周期缩短至 17 天,3 个月内缩短至 15 天。

一周后,奥奥复盘进度:采购部已与 3 家核心供应商签订响应时间协议,响应时间从 3 天缩短至 2 天;生产部推行首件确认制度,返工率从 5% 降至 3%;物流部已筛选出 2 家备选合作商,正在洽谈合同。数据:本周发货周期 18 天,缩短 2 天。有效动作:跨部门复盘找到瓶颈,量化改进目标。无效动作:之前缺乏数据支撑,各部门互相推诿。

就在这时,老杨突然来报:“奥奥主管,有个经销商投诉,说收到的货物少了一件,而且外包装有破损。”

奥奥立刻调出订单信息:这是推行新物流方案前的最后一批货,由原来的物流商配送。她立刻联系孙浩:“孙经理,这批货的物流记录呢?外包装破损和少件,是配送过程中出的问题。”

孙浩查了一下:“物流商说配送时没问题,可能是客户签收时没检查。”

“客户签收单上写了‘外包装破损,少一件’,有签字和照片。” 奥奥把证据发过去,“复盘显示,之前的物流纠纷中,有 60% 是因为外包装破损和货物丢失,归因:物流商包装不规范,且缺乏全程监控。解决方案:要求物流商使用加固包装,在货车上安装 GpS 和监控,每批货出库前拍照存档,收货时客户需核对数量并签字确认。”

孙浩只能答应:“我现在就跟物流商沟通。”

处理完投诉,奥奥在日报里补充:物流部改进不彻底,遗漏包装和监控问题。解决方案:增加物流包装和监控要求,下周开始执行。数据跟踪:下周物流纠纷率目标降至 1% 以下。

晚上,奥奥加班整理复盘报告,发现部门间的漏洞其实都藏在细节里,之前因为没有系统复盘,只看到表面问题,没找到根源。比如发货周期长,不是单一部门的问题,而是采购、生产、物流都有优化空间;物流纠纷多,不是物流商故意的,而是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

“奥奥主管,还没下班啊?” 丽丽端着一杯热咖啡进来,“我今天的日报写完了,你帮我看看?”

奥奥接过丽丽的日报:无效动作 —— 处理售后工单时,没记录客户的潜在需求;有效尝试 —— 在工单里增加 “客户是否有二次购买意向” 选项;数据:今日发现 3 个潜在二次购买客户,已转销售部;解决方案:继续完善工单记录项。

“很好,这就是量化和落地。” 奥奥笑着说,“你现在已经学会从细节里找机会了。”

丽丽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跟你学的。以前写日报就是应付差事,现在觉得每天都有新收获,比如今天学会了换位思考,客户投诉其实也是机会,能了解他们的需求。”

“对,换位思考的维度越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广。” 奥奥想起自己刚开始处理投诉时,只能从 “客户要退款” 一个视角看问题,现在能从 “客户需求、公司成本、后续合作” 三个视角分析,这就是进步。她在自己的日报里写下:今日进步 —— 从三个视角分析物流纠纷问题,找到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奥奥,这是你做的发货周期改进报告?” 王总拿着报告,眼里满是惊喜,“三个月内把发货周期从 20 天缩短至 15 天,还建立了供应商、生产、物流的考核体系,太详细了!”

奥奥点点头:“这都是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也是复盘的功劳。每周我们都会开一次复盘会,跟踪各部门的进度,根据数据调整方案。”

“现在经销商反馈很好,说我们的发货速度快了很多,还有几个经销商追加了订单。” 王总笑着说,“公司准备成立运营部,负责统筹采购、生产、物流、客服,我想让你当运营部经理,你觉得怎么样?”

奥奥愣住了,她没想到自己会晋升得这么快。她深吸一口气:“谢谢王总信任!我一定好好干,用复盘的方式把运营部管好。”

走出王总办公室,奥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起自己刚进公司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客服,因为说话直、没耐心,经常被客户投诉。后来,她开始复盘自己的言行,从改掉 “其实吧” 的口头禅,到学会换位思考,再到建立跨部门复盘机制,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这就是久久为功,功不唐捐。

晋升后的第一件事,奥奥就组织运营部的员工培训,主题是 “复盘的艺术”。她拿出自己的日报本,分享道:“复盘不是记流水账,而是找问题、找方案、找机会。比如我们的客服工单,不能只记录‘已处理’,还要记录‘处理时间、客户满意度、是否有潜在需求’,这些数据会成为我们优化服务的依据。”

培训结束后,李军找到奥奥:“奥奥经理,以前我觉得你太较真,现在才发现,你的复盘真有用。采购部按你的评分体系淘汰了 2 家劣质供应商,现在采购周期从 7 天缩短到 5 天,成本还降了 10%。”

奥奥笑着说:“这就是数据的力量。以前我们靠感觉做决策,现在靠数据做决策,这就是迭代式前进。”

“还有,我现在也开始写日报了。” 李军有点不好意思地拿出自己的日报本,“虽然没你写得详细,但也会记录每天的无效动作和有效尝试。比如昨天,我花了 1 小时跟一个不靠谱的供应商沟通,这是无效动作;今天,我直接淘汰了他,省出时间联系了 3 家优质供应商,这是有效尝试。”

奥奥看着李军的日报,心里很欣慰:“这就是进步,不管是谁,只要坚持复盘,都会越来越专业。”

接下来的几个月,奥奥带领运营部推行 “每周三省” 制度:每周一复盘上周工作,找出无效动作;每周三跟踪改进进度,调整方案;每周五总结数据,量化成果。公司的运营效率越来越高,发货周期稳定在 15 天,客户投诉率从 8% 降至 2%,销售额同比增长 30%。

年底的表彰大会上,王总特别表扬了奥奥:“奥奥经理用复盘的方法,带领运营部创造了优异的成绩。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天生的人才,只有后天的努力。把多余的动作精简,把有效的动作固化,就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奥奥看着身边的同事,想起了小吴、丽丽、李军、赵强,他们都在复盘的过程中成长了很多。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带领着一个不断迭代、不断进步的团队。

会后,小吴找到奥奥:“奥奥经理,我现在已经是客服组长了,这都是你的功劳。要是没有你教我复盘,我可能还是那个经常被客户投诉的小客服。”

“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奥奥笑着说,“复盘只是工具,真正能让你成长的,是你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愿意不断改进的决心。”

丽丽也走过来说:“奥奥经理,我现在也能从三个视角看问题了!上次处理一个投诉,我不仅解决了客户的问题,还发现了产品设计的漏洞,反馈给技术部,现在产品已经优化了。”

奥奥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想起自己刚开始复盘时,那种枯燥和痛苦,比如每天下班还要整理数据、分析问题,有时候会觉得很累。但现在,她明白了,所谓的热爱,不是一开始就喜欢,而是在坚持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价值,从而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到办公室,奥奥打开自己的日报本,写下了今年的最后一篇复盘:

年度复盘:

无效动作:初期沟通缺乏共情、跨部门协作缺乏闭环、决策靠感觉。

有效尝试:建立个人复盘体系、推行团队复盘制度、用数据支撑决策。

数据成果:个人从客服主管晋升为运营部经理;团队运营效率提升 30%,客户满意度提升至 98%,公司销售额增长 30%。

归因:坚持迭代式成长,通过行为重塑潜意识,用复盘剥离无效动作,聚焦核心目标。

未来目标:带领团队建立行业领先的运营体系,持续优化复盘机制,实现公司与个人的共同成长。

写完,奥奥合上日报本,看着窗外的夜景。她知道,复盘的路没有尽头,成长的路也没有尽头。她不是天生的人精,只是把别人信口开河的时间用来思考,把别人逃避错误的时间用来复盘。知行合一,先行再知,这就是她朴实无华却又行之有效的成长之道。

未来,还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但她已经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只要坚持复盘,不断迭代,就能在复杂的职场中站稳脚跟,成为真正的强者。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句简单却深刻的话:久久为功,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