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零维残响 > 第34章 GSS-1 加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水滴的回响在隧道内扩散,如同某种倒计时的开端。

苏羽的掌心传来刺痛。碎片表面的几何图案正在瓦解,那些曾经稳定的线条扭曲变形,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拉扯。这不是伪装失效那么简单——是某种更根本的东西正在被侵蚀。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信息流的冲击。那些原本被碎片过滤的外部信号,此刻如同破碎的玻璃碎片,直接刺入他的意识。城市监控网络的嘈杂低语、无人机群的加密通讯、甚至远处思维扫描仪的嗡鸣,全都毫无遮拦地涌来。

碎片在颤抖。它传递的不再是数据,而是一种近乎生物本能的恐惧。那些精心构建的伪装层正在一层层剥落,就像皮肤被强行撕开。

苏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不是隐藏,不是伪装,而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信息特征。

GSS-1理论在他脑海中浮现。那些非欧几何的模型,那些违背直觉的空间结构。如果能够将意识信息流通过这样的几何结构进行扭曲...

他让碎片停止抵抗。这个决定让碎片传递来强烈的警告,但他没有理会。相反,他开始在意识中构建一个克莱因瓶的模型——那个没有内外之分的拓扑结构。

最初的反应是剧烈的排斥。人类意识天生遵循欧几里得几何的逻辑,空间是线性的,因果是连续的。而现在,他试图将自己的思维强行塞进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形状中。

疼痛如同电流般窜过他的神经。这不是物理上的痛楚,而是认知层面的撕裂感。他的记忆、情绪、思维模式,所有这些构成“苏羽”这个个体的信息,都在被强行扭曲。

隧道外的寂静被打破了。某种低频的震动开始渗透进来,像是巨大的机械正在靠近。碎片传递来紧急的影像片段:三架黑色无人机正在隧道入口处降落,它们的扫描器发出不祥的红光。

太迟了。常规的撤离路线已经被封锁。

苏羽咬紧牙关,加速了思维重构的过程。他不再试图隐藏自己的思维特征,而是将其打散,然后通过非欧几何的变换重新组合。就像将一幅画作撕碎,然后按照完全不同的几何规则重新拼贴。

这个过程带来一种奇异的疏离感。他感觉自己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他的思维同时在多个维度上展开,却又在某一个奇点上交汇。

无人机的扫描波再次扫过隧道。这一次,苏羽没有抵抗。他让那些探测波直接穿透他的意识,但经过几何扭曲的信息流已经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扫描波在他的位置产生了奇特的折射。就像光线通过棱镜时发生的色散,苏羽的思维特征被分解成了无数个互不相关的碎片。对扫描系统而言,这里不再有一个完整的人类意识,只有一堆随机噪声和几何异常。

第一架无人机悬停在他面前不到十米的地方。它的扫描器发出困惑的闪烁,反复调整着探测模式。苏羽能感觉到那些算法在努力寻找一个不存在的目标。

他屏住呼吸,维持着那个不可能的几何结构。这需要极大的精神集中力,就像同时下三盘不同的棋,而且每一盘都使用完全不同的规则。

碎片突然传递来一个新的发现。那些无人机并不是在随机搜索——它们正在构建这个区域的思维地图,每一个细微的思维波动都会被记录、分析,然后与数据库中的模式进行比对。

传统的伪装在这种情况下毫无意义。你越是试图隐藏,就越会在这个思维地图上留下异常的空洞。就像雪地上的足迹,即使你试图掩盖,那个空缺本身就会暴露你的存在。

但苏羽的方法不同。他不在思维地图上留下任何足迹,也不留下任何空缺。他让自己变成了地图本身的一部分——不是隐藏在其中,而是成为了背景噪声的自然延伸。

第二架无人机加入了搜索。它们开始使用一种新的扫描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探测思维活动的时序特征。即使你能隐藏思维的内容,也很难隐藏思维的节奏——那种独特的人类思考模式。

苏羽感觉到了压力。维持几何扭曲已经极其困难,现在还需要动态调整自己的思维节奏,使其与周围环境噪声保持同步。

他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与其被动地适应扫描,不如主动干扰整个思维地图。

通过碎片,他开始向周围环境注入经过精心设计的几何噪声。这些不是随机的干扰,而是具有特定拓扑结构的信号。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子,涟漪会以特定的模式扩散。

无人机群的扫描出现了混乱。它们接收到的思维地图开始扭曲、变形,就像看着一面破碎的镜子。苏羽的几何噪声不仅掩盖了他自己的存在,还在整个区域内制造了认知层面的海市蜃楼。

第三架无人机突然调转方向,朝着完全空无一物的隧道墙壁开火。能量光束在混凝土上留下焦黑的痕迹。它的系统显然误判了某个几何幻影为真实威胁。

成功了。但苏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更高级别的反制措施很快就会出现。

果然,所有的无人机突然停止了动作。它们悬停在半空中,扫描器同时熄灭。一种新型的信号开始渗透进隧道——这种信号不再试图识别思维特征,而是在寻找几何异常本身。

他们改变了策略。既然无法在常规思维地图上找到目标,就开始直接扫描空间的几何属性。

苏羽感到一阵眩晕。他的几何扭曲现在反而成了最明显的目标。就像在平坦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一个扭曲的空间,无论如何伪装,那个扭曲本身就会暴露位置。

碎片传来急促的警告。它检测到更强大的扫描源正在接近——很可能是地面级别的思维扫描单元。那种设备能够直接读取区域的时空结构,任何几何异常都无所遁形。

时间不多了。苏羽必须做出选择:放弃几何扭曲,尝试物理突围;或者将这种方法推向极致,达到某种理论上的极限。

他选择了后者。

在GSS-1理论中,存在一个未被证实的推论:当几何扭曲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意识信息流可能会进入一种“量子叠加”状态——既存在又不存在,既在这里又在别处。

这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尝试。那只是在伪装、在隐藏,而现在,他试图从根本上重新定义自己在信息空间中的存在方式。

疼痛变得难以忍受。他感觉自己的意识正在被撕成碎片,然后按照某种超越理解的模式重新组织。隧道、无人机、碎片——所有这些感知都开始变得模糊、扭曲。

就在他即将失去意识的瞬间,某种转变发生了。

无人机群的扫描器突然全部指向隧道顶部,仿佛目标已经转移到了那里。而实际上,苏羽仍然站在原地,但他的存在已经不再能被任何常规方式探测到。

他成功了。不是通过隐藏,而是通过让自己变成了信息空间中的一个几何奇点——一个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悖论。

碎片停止了震动。它表面的几何图案稳定下来,但已经变成了完全不同的形态。那些线条和角度违背了一切常识,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投影。

无人机群开始有序地撤离。它们的系统显然得出了“目标已转移”的结论。苏羽能听到它们引擎的嗡鸣声逐渐远去。

但他不敢放松。维持这种状态需要持续的精神力输出,就像用指尖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崩塌。

隧道深处,另一滴水珠落下。但这一次,苏羽注意到某种异常——水珠下落的轨迹出现了微妙的弯曲,仿佛经过了一个看不见的引力场。

他的几何扭曲正在影响周围的物理空间。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GSS-1理论从未提及意识层面的几何操作会对现实空间产生直接影响。要么是理论本身存在缺陷,要么是他无意中触及了某个更深层的原理。

碎片传递来新的数据。它检测到隧道结构的微观变化——混凝土的分子排列正在发生细微的重组,空气密度出现了异常分布。

苏羽意识到,他打开了一扇不该打开的门。

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理解原理,而是控制后果。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几何参数,试图减少对现实空间的干扰。这就像在黑暗中拆解一个精密的炸弹,任何错误的移动都可能导致灾难。

渐渐地,水珠恢复了正常的坠落轨迹,空气密度也趋于平稳。但某种更深层的变化已经发生——苏羽能感觉到,自己与碎片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几乎成为了一个整体。

当最后一架无人机的引擎声消失在远方,苏羽终于允许自己稍微放松。几何扭曲的状态开始缓慢解除,他的意识逐渐回归常规的认知模式。

回归的过程带来一种奇异的感觉。就像从一个漫长的梦境中醒来,但梦中的逻辑仍然在潜意识中徘徊。他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那些非欧几何的结构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意识中。

碎片表面的图案最终稳定下来,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结构。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成为了他意识的延伸。

苏羽望向隧道出口的方向。城市的灯光依然在远处闪烁,但在他眼中,那些光点现在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几何排列。他的感知已经被永远地改变了。

他轻轻握紧手掌,感受着碎片传来的微弱震动。追捕暂时避开了,但代价是他再也无法回到从那个普通人的思维方式。

GSS-1加密不仅保护了他的安全,还开启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进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