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双星齐刃:魔窟伪装者 > 第132章 密码疑云末日序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怀表那声细微的“嘀”声,如同毒蛇的信子,在郑耀先的心头轻轻舔舐了一下,留下冰凉的触感和挥之不去的危机感。他迅速隐入白下路混乱的人流,帽檐下的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确认没有尾巴跟上,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周先生临死前那怨毒的眼神和这诡异的怀表,如同两块巨石压在他的胸口。

他没有立即返回保密局,那里现在无异于龙潭虎穴。李振很可能已经搜查无果,正等着他回去复命,毛人凤那双多疑的眼睛也定然在暗中审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他需要时间,需要理清头绪,更需要尝试破解那本笔记本和怀表的秘密。

他选择了一处早已废弃、无人看管的城隍庙作为暂时的落脚点。庙宇破败,蛛网遍布,神像蒙尘,恰如这座即将易主的古城。他躲在偏殿的阴影里,借着从破窗透入的、愈发黯淡的天光,首先拿出了那个怀表。

表壳是冰冷的金属,触手生凉。他仔细端详,表盘外观与普通怀表无异,但内侧确实如他之前所见,有几个极其微小的、似乎是可调节的指针和刻度,旁边标注着细如发丝的罗马数字和符号,不像计时,更像某种……频率或代码的设定装置。他尝试轻轻拨动,指针纹丝不动,似乎需要特定的工具或方式才能调整。那声“嘀”声和闪烁的红灯之后再无动静,这未知的沉默反而更让人不安。

放下怀表,他翻开了那本皮质笔记本。空白的页面上,只有最后几页写着那些看似杂乱的符号:※△◎、#○□、¤☆〓……排列组合看似随意,但又隐隐遵循着某种规律。这是典型的密码记录,关键在于“密钥”——一种特定的解读规则。

郑耀先闭上眼睛,脑海中飞速闪过与周先生相关的所有信息:他的职位(机要室顾问)、他的习惯(深居简出、温文尔雅)、他的爱好(据说喜好收藏古籍、鉴赏字画)……哪一种可能成为他设置密钥的依据?

他尝试了几种常见的密码体系——恺撒移位、棋盘密码、维吉尼亚密码……用周先生的名字、化名、生日甚至毛人凤的名字作为密钥进行推导,笔记本上的符号都无法转换成有意义的文字或数字。时间在寂静的破庙中流逝,外面的炮火声似乎又近了一些,偶尔有流弹击中附近建筑的声响,震得梁柱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焦躁感开始蔓延。他知道自己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准备另寻他法时,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怀表上。表盘内侧那些细小的罗马数字……I, V, x, L, c, d, m……灵光如同暗夜中的闪电,骤然划过他的脑海!

周先生喜好古籍!罗马数字常见于西方古籍的页码标注和章节划分!这怀表内的刻度,会不会本身就是密钥的一部分?或者指向了密钥的来源?

他立刻重新审视笔记本上的符号。如果将这些符号与罗马数字建立对应关系呢?他尝试着将出现频率最高的“※”假设为I(1),“△”假设为V(5)……但很快发现组合出的数字序列杂乱无章。

不对。他冷静下来,换了一种思路。也许这些符号代表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某种坐标或索引?需要另一个参照物?他想起了周先生在机要室权限极高,能接触到大量核心密码本和代号列表。会不会密钥就隐藏在某本他经常接触的、不引人注目的书籍或文件中?

范围太大了,几乎无从查起。郑耀先感到一阵无力。就在这时,庙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和呵斥声,似乎是溃兵在强行征用物资或者发泄最后的疯狂。他迅速将笔记本和怀表收起,贴身藏好,握紧了手枪,屏息凝神。

幸运的是,那群溃兵并未发现庙内的他,喧闹声很快远去。但这次打扰也让郑耀先意识到,此地不宜久留。他必须返回保密局,面对毛人凤和李振。至少,在明面上,他需要给出一个关于追查“影子”的“结果”。

当他悄然回到保密局大楼时,发现这里的混乱程度比离开时更甚。人们行色匆匆,抱着箱子、拖着行李,脸上写满了惊慌与茫然。文件在地上散落,也无人收拾。一种树倒猢狲散的末日景象。

李振果然在等他,脸色阴沉。“郑组长,您可算回来了。公馆区那边一无所获,周先生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您那边有线索吗?”他的目光在郑耀先略显疲惫和沾染了灰尘的衣服上扫过,带着审视。

郑耀先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疲惫与沮丧:“码头和几个城门都查过了,混乱不堪,根本无法细查。我也差点被溃兵裹挟…‘影子’太过狡猾,恐怕早已趁乱出城了。”他刻意回避了白下路的经历。

“出城?”李振明显不信,“各处关卡都已加强戒备,他带着伤,能跑到哪里去?”

“或许他有我们不知道的密道,或许他伪装成了难民…”郑耀先耸耸肩,“眼下局面,找到他如同大海捞针。当务之急,是确保撤离计划万无一失。”他将话题引向毛人凤最关心的方面。

李振还想再问,一个机要员匆匆跑来:“郑组长,李队长,局座紧急召见!”

毛人凤的办公室里,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他似乎苍老了许多,眼袋深重,但眼神中的狠厉却丝毫未减。他看了一眼一同进来的郑耀先和李振,没有追问“影子”的事情,而是直接下达了命令:

“情况有变。共军主力已突破中华门、光华门一线,城防崩溃在即。撤离计划提前!耀先,你立刻负责统筹最后一批核心档案的销毁,以及‘堡垒计划’中标注的第三、第四号目标的最终破坏确认!李振,你带行动队,负责掩护局本部最后一批人员前往下关码头集结地,清除沿途可能出现的障碍!”

“是!”两人齐声领命。

郑耀先心中一动。第三、四号目标涉及城内最后的通讯枢纽和一处秘密军火库,破坏它们至关重要,但这同样给了他操作的空间。而档案销毁,更是他保护某些重要历史证据的最后机会。

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刻投入行动。在档案室,他指挥着留守人员将一箱箱文件投入熊熊燃烧的焚化炉,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但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他迅速将几份记录着国民党早期迫害进步人士、以及部分可争取的中间派人员秘密档案的文件袋,混入了一堆注定要被运走的、无关紧要的日常文书之中,希望能借此保全。

至于破坏确认,他利用检查线路和爆破装置的机会,在第三号目标(通讯枢纽)的关键节点上,暗中做了细微的手脚,使得爆破的威力会大打折扣,尽可能保留设施的主体结构。对于第四号目标(军火库),他则故意拖延了最终引爆信号的发出时间,希望能等到解放军更快地控制该区域。

在整个过程中,他能感觉到李振手下的人在不远处监视着他,但他表现得无可挑剔,每一个指令,每一个动作,都符合一个忠诚的“破坏专家”和“撤离负责人”的身份。

忙碌间隙,他借故去医疗室查看情况,与刘铭章有了短暂的、在医护人员监视下的交流。

“城破了…”刘铭章靠在床头,看着窗外映红的天空,声音低沉,用只有两人能懂的眼神传递着信息。

郑耀先微微点头,帮他调整了一下输液管,手指看似无意地在他手腕上按了按,传递出“名单已送出,‘影子’已死,但指令未知”的复杂信息。

刘铭章的瞳孔微缩,随即恢复平静,只是轻轻回握了一下他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都明白,最后的时刻即将来临,各自的命运之路,也已清晰可见。

当郑耀先再次回到办公楼时,发现毛人凤的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满地狼藉。一个留守的参谋告诉他,毛局长已在一小时前,在精锐护卫下,先行前往下关码头了。

毛人凤走了。将他这个“得力干将”留在了最后,处理最危险、最繁重的扫尾工作。这既是“信任”,也是最后的“考验”,或者说,是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

郑耀先站在空荡荡的走廊里,窗外是南京城最后的夜晚,炮火将天空染成了诡异的橘红色,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他摸了摸内袋里那本依旧无法解读的笔记本和那个沉默的怀表。

“幽灵”的指令依旧是个谜。

南京的陷落已进入倒计时。

而他的渡海之行,也即将开始。

孤独感如同潮水般涌来,但他眼神中的火焰,却从未熄灭。他转身,走向依旧嘈杂混乱的指挥中心,那里还有最后的事情需要他去做。在黎明到来之前,他必须扮演好最后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