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暴富的乌龙恋 > 第218章 开业前的准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海棠院的改造终于熬到了收尾时刻,最后一块青石板被工人师傅稳稳嵌进天井地面,缝隙里填的细沙被扫帚扫得平整,踩上去发出“沙沙”的轻响,带着老巷特有的踏实感。林薇蹲在地上,指尖划过青石板的纹路,粗糙的质感里裹着水泥的余温,抬头望去,整个四合院像被施了魔法——正房的青石板墙面泛着温润的光,老榆木展架一字排开,刻着“步步锦”纹样的边角打磨得光滑;东厢房的竹编桌椅整齐摆放,台灯的暖光透过镂空灯罩,在墙上投下细碎的光影;西厢房的茶水角摆着阿婆竹编篮的复刻版,里面已经装满了桂花糖和海棠糕,旁边的饮水机上贴着“南北茶饮自取”的手写便签,字是顾妍特意练的隶书,歪歪扭扭却透着热闹。

最亮眼的还是天井中央的海棠树,枝桠上挂满了串好的铜铃,有刻着兔儿爷的、有剪着海棠花的、还有融了南北窗棂纹样的,风一吹,“叮铃哐当”的响声此起彼伏,像一首欢快的迎宾曲。树底下的鹅卵石地面铺得错落有致,四张竹编圆桌围着树干摆放,桌面还贴心地贴了防滑垫,桌角放着小小的铜铃镇纸,都是李萌熬夜刻的。

“林小姐,您瞧瞧,所有活儿都按图纸干完了,水电、消防都验收过了,下周开业绝对没问题!”施工队长王师傅抹了把额头的汗,手里拎着工具包,脸上满是成就感,“干这行这么多年,第一次见这么有味道的文创空间,等开业了,我一定带老伴来体验刻铜铃!”

林薇站起身,笑着递给他一瓶矿泉水:“王师傅,辛苦你们了,这段时间多亏了你们。”她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兴奋,眼里亮得像盛了阳光,“开业当天一定给您留最好的位置!”

送走施工队,林薇立刻投入到开业前的“冲刺模式”。她掏出手机,点开嘉宾名单开始逐一确认——周启明老师是必须邀请的,他不仅是北京文创圈的前辈,还答应了要在开业当天做“南北胡同文化”分享;鼎盛文化的陈总也得请,毕竟是投资方,还能借他的人脉吸引更多行业伙伴;还有阿婆、陈叔、苏掌柜他们,林薇特意订了江城到北京的高铁票,让他们也来见证这个重要时刻;工作室的顾妍、李萌和周浩,早就打包好了行李,说要提前三天来北京帮忙,顺便“蹭吃蹭喝蹭胡同”。

“周老师,您好,我是林薇,下周六咱们‘南北风物集’开业,想邀请您来做嘉宾,不知道您有空吗?”林薇握着手机,语气带着点紧张,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的铜铃。

“当然有空!”周启明老师的声音爽朗,透过听筒传来,“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你们这个南北文化交流的点子特别好,我一定到,还得给你们带几个北京非遗圈的老朋友,让他们也学学你们的创新思路!”

挂了电话,林薇长舒一口气,刚想往下一个嘉宾打电话,就看到江屿拎着个大箱子走进来,额前碎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脸上带着点风尘仆仆的疲惫,眼里却满是笑意:“我来晚了,刚把最后一批展品从江城运过来。”

箱子打开,里面整齐地码着各种文创展品——刻着“海棠兔儿爷”的铜铃、印着故宫红墙的笔记本、剪着老巷槐树的书签,还有融合了南北草药元素的香包,都是工作室精心准备的开业限定款。“顾妍让我给你带了包山楂脯,说你忙起来就忘了吃饭,让你垫垫肚子。”江屿从口袋里掏出一包果脯,递到她手里,又从箱子里拿出个保温杯,“这是红糖姜茶,刚煮的,北京风大,喝点暖身子。”

林薇接过果脯和保温杯,心里暖融融的。她知道江屿推掉了好几个重要的设计项目,特意腾出时间来帮她筹备开业,从流程安排到现场布置,甚至连新员工的培训大纲都是他熬夜写的。“你不用这么拼的,我一个人也能应付。”林薇小声说,有点心疼他。

“傻瓜,开业是大事,怎么能让你一个人扛?”江屿揉了揉她的头发,伸手拿起桌上的嘉宾名单,“我帮你核对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顺便把流程再过一遍,避免到时候出岔子。”他的目光扫过名单,手指在上面轻轻点划,“周老师、陈总、老巷的长辈们、工作室的伙伴们,还有几个北京的文创店主,名单很全。流程上,开业剪彩后先让周老师做分享,然后是展品介绍,最后是手工体验,时间安排也合理,就是手工体验区的工具得再检查一遍,确保每人一套,别到时候不够用。”

林薇点点头,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心里踏实了不少。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几乎住在了海棠院,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林薇负责培训新员工,教他们介绍南北文创的差异、演示铜铃和剪纸的制作方法,还得带着他们熟悉场地,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错;江屿则忙着调试灯光、检查音响设备、核对嘉宾的到场时间,甚至连卫生间的纸巾、茶水角的茶叶都亲自把关,生怕哪个细节没考虑到。

新员工里有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叫小雅,性格有点内向,教她介绍展品时总是紧张得忘词,急得眼眶发红。林薇没有责备她,而是拉着她的手,耐心地教她:“别紧张,你就把展品当成自己喜欢的小物件,跟客人分享它的故事就行。比如这个铜铃,兔儿爷是北京的民俗,槐树叶是江城的特色,你把这两个元素的故事讲清楚,客人自然就感兴趣了。”她还特意给小雅示范了一遍,语气亲切,动作自然,小雅渐渐放松下来,后来竟然能流畅地给江屿介绍展品了。

“你教人的本事越来越好了。”江屿看着这一幕,笑着对林薇说。

林薇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其实都是跟顾妍学的,她以前跟客户沟通也紧张,后来就慢慢练出来了。”她顿了顿,眼里带着点焦虑,“就是不知道开业当天会不会出岔子,嘉宾太多,万一流程乱了怎么办?新员工要是紧张忘词了又该怎么办?”

江屿看出了她的焦虑,伸手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别太紧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流程我已经过了五遍,每个环节都安排了人对接,新员工也培训得很到位,就算出点小意外,我们也能应付。”他低头看着她,眼里满是温柔的笃定,“你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我们一起付出的努力。”

话虽如此,开业前夜,两人还是失眠了。躺在床上,林薇翻来覆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着开业当天的流程:剪彩、嘉宾分享、展品介绍、手工体验……越想越清醒,连手心都冒出了汗。江屿也没睡着,他侧过身,轻轻抱住她,在她耳边轻声说:“睡不着就聊聊吧,聊聊开业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

“我想带着阿婆和陈叔他们逛胡同,”林薇靠在他怀里,声音轻柔,“让他们尝尝北京的爆肚和茯苓饼,再带他们去故宫,看看红墙黄瓦。”她顿了顿,眼里满是憧憬,“还想在海棠树下办一场南北文创交流会,让江城的学员和北京的非遗传承人一起做手工,互相学习。”

“好,都听你的。”江屿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像哄孩子一样,“等开业忙完,我就陪你带他们去逛,故宫的门票我已经订好了。交流会的事,我来对接北京的非遗圈,保证给你办得热热闹闹的。”

两人聊着聊着,林薇的情绪渐渐放松下来,困意也慢慢袭来。她闭上眼睛,听着江屿沉稳的心跳,感受着他怀里的温暖,心里的焦虑一点点消散。她知道,无论明天会遇到什么,只要身边有他,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窗外的海棠树被月光照得朦朦胧胧,枝桠上的铜铃偶尔被风吹动,发出几不可闻的轻响。北京的夜很静,却因为即将到来的开业,透着股按捺不住的热闹与期待。而林薇和江屿,也在这个失眠的夜晚,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等待着“南北风物集”正式启航的那一刻。

要不要我帮你补充一段开业当天清晨,林薇和江屿提前到院子里做最后的检查,遇到提前赶来的顾妍、李萌和周浩,大家一起挂许愿牌、摆展品,热闹又温馨的开场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