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被陈醒、赵铭等人吵吵嚷嚷搞出来的《空战战术手册(初版)》,连同那套能让人在脑子里“群聊”的“神念同步阵列”符牌,发下去也有些日子了。韩铁、林云他们这三支突击小队,在后方训练场也练得有模有样,至少起飞降落不会撞成一团,简单的编队飞行和指令响应也像那么回事了。
但训练场终究是训练场,跟真刀真枪、瞬息万变的战场是两码事。李慕白和苏青竹一合计,光靠闭门造车不行,得来点真格的,检验一下这帮“菜鸟”和他们的新玩具,到底能不能扛起“立体攻防”这面大旗。
于是,一场代号为 “惊蛰” 的大规模实战演习,在望海城防线后方一片相对安全的区域拉开了帷幕。
演习设定很简单:由部分老弟子操纵着一些缴获后修复、拆除了攻击模块的无人机(充当移动靶),模拟创世集团的进攻模式。而韩铁他们的突击小队,则要在地面“烽火台”(演习模式下功率受限)、海上“游隼”舰队(同样限制火力)的配合下,进行立体化拦截与反击。
消息一出,参演各方都摩拳擦掌,尤其是那三十个突击队员,一个个兴奋中带着紧张,感觉自己即将成为改变战局的历史性人物。
演习开始!
首先登场的是模拟敌方第一波次的“无人机”群,它们从低空和海面同时袭来,试图凭借数量进行压制。
“各小队注意!按预定方案,分层拦截!”负责全局指挥的战堂长老声音通过神念链接传来。
韩铁所在的突击一队负责中空域。队长深吸一口气,在神念链接中吼道:“一队!锋矢阵,跟我上!”
十道幽蓝尾焰亮起,一队呈箭矢状扑向敌群。有了神念链接,指令同步几乎无延迟,队形保持得相当不错。
“锁定目标!交叉切割!”队长再次下令。
队员们纷纷祭出“承影”飞剑,幽蓝剑罡交织成网。然而,问题立刻暴露无遗!
真实的“敌人”不是训练场的固定靶,它们会机动,会变向!韩铁一道势大力沉的剑罡劈出,对面的“无人机”一个灵巧的侧滑就躲了过去,剑罡只能无奈地斩在空处。
“他娘的!跑得挺快!”韩铁骂了一句,下意识就想加大推力追上去。
“韩铁!保持阵型!别脱节!”队长的呵斥及时在脑中响起。
另一边,林云倒是沉得住气,他没有急于攻击,而是凭借“烛龙”推进器的灵活性,紧紧咬住一架“无人机”,试图寻找最佳攻击时机。可他太过专注于单个目标,不知不觉就偏离了主阵型,等反应过来时,发现自己差点一头扎进“敌方”第二梯队的模拟包围圈里,吓得赶紧一个急停转向,狼狈地逃了回来。
“林云!注意你的侧翼!你想当孤胆英雄吗?!”队长的声音带着愠怒。
第一轮接触,突击小队虽然没“损失”,但战果寥寥,反而因为配合生疏、应对失当,显得颇为狼狈。地面“烽火台”和海上“游隼”也因为缺乏与空中单位的有效协同,火力支援不是慢了半拍,就是覆盖区域重叠或留有空白。
观战席上,赵铭捂着脸,都不忍心看了:“我就知道!一上来就原形毕露!锋矢阵冲得挺帅,砍空气更帅!”
陈醒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点评道:“慌了点,乱了点,但好歹没散架!比老子当初强点!”
第一波试探性攻击草草收场。短暂的休整和战术调整后,演习进入第二阶段——模拟敌方精锐小队突防。
这一次,“敌方”不再是散乱的机群,而是模仿了龙吟阁的战术,组成了数个小型编队,利用速度和机动性,试图撕开防线。
压力陡增!
突击小队们立刻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级别的挑战。他们需要不断地变换阵型,应对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穿插和佯动。神念链接里充斥着各种急促的指令和汇报:
“三点钟方向发现敌编队!高度正在下降!”
“一队二组,左翼包抄!注意他们的假动作!”
“妈的!他们想分割我们!向中心靠拢!”
“烽火台!烽火台!请求覆盖A7空域!快!”
场面一度十分混乱。韩铁好几次因为反应慢半拍,差点被“敌机”的模拟攻击“命中”;林云则因为过于谨慎,错失了好几次可能的击破机会。小队之间的配合也频频出错,有时两个小队会同时扑向同一个目标,有时又会出现防御空白。
但就是在这样高强度、高压力的对抗中,变化开始悄然发生。
队员们逐渐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立体攻防,对“烛龙”推进器的操控越发熟练,对“承影”飞剑的能量引导也更加精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真正理解“配合”的意义。
一次,“敌方”一个精锐编队利用超低空突防,试图绕过突击小队的拦截,直扑后方的模拟指挥所。
危急时刻,不需要过多指令,韩铁所在的突击一队立刻主动下沉,利用自身吸引对方火力并压缩其机动空间;而林云所在的突击二队则趁机抢占高位,如同盘旋的猎鹰,从上方发起了致命打击!
同时,地面的“烽火台”在收到精准的空情指引后,数道受限的炽白光束及时覆盖了“敌机”可能的逃逸路线!
天罗地网,立体合击!
那支“敌方”精锐编队,在上下左右的立体打击下,瞬间被“判定”全军覆没!
整个配合行云流水,虽然还谈不上完美,但那种多兵种、多层次间的协同与信任,已经初具雏形!
“漂亮!”观战席上,连李慕白都忍不住低声赞了一句。
赵铭也收起了玩笑之色,点了点头:“嗯,总算有点开窍了!知道互相搭台子了,不是光顾着自己耍帅了。”
陈醒更是看得眉飞色舞,仿佛看到了自己带领千军万马在空中冲杀的景象(虽然他大概率还是会选择一个人莽进去)。
演习结束后,参演各方累得够呛,但精神却异常亢奋。尤其是那三十名突击队员,虽然过程中洋相百出,失误连连,但最后那几次成功的立体拦截与反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战术、新体系的威力!
韩铁抹了把汗,对旁边的林云咧嘴笑道:“他娘的,虽然差点被‘击落’好几次,但最后那一下,真带劲!”
林云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是啊,一个人再厉害,也挡不住四面八方来的攻击。只有配合起来,才能无懈可击。”
苏青竹快速汇总着演习数据,清冷的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立体攻防体系初步验证有效。协同效率较演习初期提升百分之二百六十,失误率下降百分之四十五。下一步需优化神念链接带宽,并开发专用战术指令符。”
这场代号“惊蛰”的实战演习,如同春雷炸响,惊醒了蛰伏的生机。它虽然暴露了许多问题,却更清晰地指明了龙吟阁未来作战的方向。
从被动的地面防御,到主动争夺天空,再到陆、海、空、乃至信息的多维立体协同作战——一条属于龙吟阁自己的现代化(或者说“修真化”)战争之路,正在血与火、笑与泪的摸索中,逐渐变得清晰而坚定。
而这支在演习中磕磕绊绊、却又不断成长的空中利刃,也必将成为龙吟阁刺破黑暗、迎接曙光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