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灵飞经:中微子纪元 > 第207章 作战体系的革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支突击小队那略显生涩但足够震撼的初次亮相,就像往一锅滚油里泼了瓢冷水,瞬间在龙吟阁内部炸开了锅。以往死气沉沉、被动挨打的防御战,头一次打出了主动出击、争夺制空权的架势,这可把弟子们的积极性给彻底点燃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让人挠头的问题,以及……更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场面。

最典型的就是沟通和配合。

这天,韩铁所在的突击一队,奉命拦截一股试图绕过主防线、偷袭后方物资仓库的无人机。小队成员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兄弟们!跟我冲!从左翼包抄!”队长,那位金丹初期的师兄,意气风发地通过神识传讯下达指令。

想法是好的,战术也没毛病。问题是,大家刚穿上“烛龙”推进器,对速度的感知和操控还处于“新手保护期”。队长一个“冲”字刚出口,自己下意识地就把推进器功率推高了一档,“嗖”一下就蹿了出去!

他这一加速不要紧,后面跟着的队员可就倒了霉了。

韩铁正全神贯注地试图保持队形,一看队长加速,心里一慌,也赶紧加大推力想跟上。可他力道没掌握好,推猛了!整个人像被踹了一脚的皮球,猛地向前一冲,差点一头撞在前方队友的脚后跟上!

“我靠!韩铁你他娘悠着点!差点给老子来个空中追尾!”前面的队友吓得一个激灵,慌忙闪避。

另一边,林云则犯了相反的错误。他生怕控制不好速度,推力给得小心翼翼,结果眼看着队长和韩铁如同脱缰的野狗般冲了出去,自己却像个舍不得烧油的老旧法舟,慢悠悠地在后面飘着,瞬间就被甩开了一大截。

“队长!等等我啊!”林云在后面焦急地喊。

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滑稽的一幕:一支本该呈紧密攻击队形的突击小队,硬生生飞成了“一字长蛇阵”——队长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韩铁等几个控制不稳的在中段忽快忽慢、磕磕碰碰,林云则吊在队尾吃灰。所谓的“左翼包抄”,变成了队长一个人包抄,后面一群人跟着瞎跑。

好不容易接近了目标,新的问题又来了。

“集火!优先攻击领航机!”队长大吼。

命令很清晰。但“承影”飞剑的攻击,需要凝聚心神,引导那特殊的冰冷能量。大家又是新手,紧张之下,几乎是各自为战。

韩铁嗷嗷叫着,瞄准了一架无人机,一道幽蓝剑罡劈出,势大力沉!就是准头差了点,擦着目标边缘飞了过去,把后面一架无辜的无人机给劈成了两半。

林云倒是瞄准了领航机,剑罡凝练精准,可他出手慢了半拍,他剑罡到的时候,那领航机已经被旁边另一个队友略显散乱的剑罡给波及,摇摇晃晃地躲开了。林云那精心准备的一剑,完美打空。

整个攻击过程,毫无章法,混乱得像是集市上抢购打折灵草的大妈,全无精锐小队应有的配合与效率。虽然凭借“承影”飞剑的锋利,最终还是把那小股无人机给解决了,但整个过程看得在后方监控的赵铭直捂眼睛。

“没眼看!简直没眼看!”赵铭痛心疾首,“这他娘哪是突击小队?分明是放出去的一群哈士奇!撒手没!各跑各的!”

陈醒也在旁边看得直嘬牙花子,他虽然自己也是个莽夫,但也知道打仗不是光靠个人勇武就行的。“这帮小子,光顾着自己耍帅了,完全不知道配合俩字咋写!”

问题反馈到指挥中枢,李慕白和苏青竹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拥有新装备,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些新装备融入原有的作战体系,甚至以此为核心,构建全新的战术打法,才是关键。

“旧的传讯符和神识传音,延迟太高,无法满足高速空战的需求。”苏青竹一针见血,“我们需要一种更快速、更稳定、能够覆盖小队成员的神念链接网络。”

“还有战术。”李慕白补充,“以往的阵地防御、飞剑对攻、阵法协同,在高速机动、三维立体的空战中,大部分已经失效。我们需要全新的空战战术手册。”

一场围绕“新装备、新通讯、新战术”的作战体系革新,迅速在龙吟阁内部展开。

苏青竹带领技术团队,借鉴“千里眼”阵列的部分技术,开发出了小型化的“神念同步阵列”。每个突击小队成员配备一个核心符牌,通过队长的主符牌进行链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近乎零延迟的意念交流,共享简单的战场态势感知。虽然比不上“千里眼”那种全局视野,但对于小队级别的协同,已经足够颠覆性。

陈醒、赵铭,以及几位经验丰富的战堂长老,则被拉到了一起,负责捣鼓那本要命的“空战战术手册(初版)”。

过程那叫一个热闹。

陈醒主张“猪突猛进”流:“要啥复杂战术?看见敌人,冲上去,围住了,乱刀砍死!简单!高效!符合老子美学!”

赵铭则推崇“猥琐流”:“屁!你以为都跟你似的皮糙肉厚?应该利用速度和机动性,打了就跑,放风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才是王道!”

一位老成持重的长老试图引入传统阵法思想:“或可参考‘三才阵’、‘五行轮转’之妙,于空中布设……”

陈醒和赵铭异口同声:“太复杂!空中瞬息万变,哪有时间摆阵型?!”

几个人吵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李慕白拍板,采取了“博采众长,实践检验”的原则,先弄出几个基础模板:比如用于快速接敌的“锋矢突击阵”,用于缠斗和掩护的“双机编队战术”,以及用于撤退和转移的“交叉掩护流程”。

当韩铁、林云等人拿到那本还散发着墨香(夹杂着陈醒的唾沫星子和赵铭的瓜子味)的《空战战术手册(初版)》,以及那套小巧的“神念同步阵列”符牌时,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的训练,画风陡然一变。

空中不再是一窝蜂的乱窜,而是开始出现了有模有样的编队飞行。队长通过神念链接,可以瞬间将指令同步给所有队员。

“一队!锋矢阵!目标三点钟方向,梯次突击!”

“二队双机编队,左翼牵制!”

“三队高空警戒,随时支援!”

虽然动作依旧有些僵硬,配合也远谈不上行云流水,偶尔还是会出现韩铁差点撞上林云,或者某个队员理解错指令、飞反了方向的乌龙事件,但整体的协同性和作战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了!

他们开始学习如何利用“烛龙”推进器的机动性进行战术规避,如何与地面的“烽火台”进行火力协同,甚至尝试着用“承影”飞剑构建小范围的交叉火力网。

一种全新的、立体的、高速的作战模式,正在这群年轻修士和他们的新装备磨合中,艰难而又坚定地孕育、成型。

赵铭看着天空中那逐渐变得有章法的训练场景,摸着下巴,难得正经地评价道:“有点意思了哈!虽然还是群菜鸟,但总算有点‘军队’的样子,不再是街头打群架了。”

陈醒也难得地没有抬杠,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等这帮小子真正练出来了,老子倒要看看,那帮铁疙瘩还怎么嚣张!”

龙吟阁的战争机器,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自我革新与升级。从单兵装备,到小队战术,再到整个作战理念,一场深刻的变革,已然拉开序幕。而这支初生的空中力量,必将在这场关乎存亡的战争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