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82章 千山的雪韵与立山广场的黄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章 千山的雪韵与立山广场的黄昏

在鞍山的第三天,楚凡决定暂时告别钢铁的轰鸣,去领略这座城市被誉为“东北明珠”的自然名片—— 千山 。千山,顾名思义,峰峦众多,是长白山的支脉,虽无长白之险峻,却以其秀丽和丰富的宗教文化底蕴着称。

冬季的千山,银装素裹,宛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他乘坐缆车,俯瞰脚下被白雪覆盖的松林和形态各异的山峰。山中的 无量观、龙泉寺 等佛道寺庙,红墙金瓦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和庄严。香火的气息与冰雪的清冷混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他沿着覆雪的石阶,向 五佛顶 攀登。山路湿滑,寒风刺骨,但当他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看到群山起伏如涛,远处鞍山市区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时,一种 “一览众山小” 的开阔感油然而生。这与在钢厂感受到的、被钢铁包围的压迫感截然不同,是一种 自然的壮美与心灵的释放。

千山的雪韵与宁静,仿佛是鞍山这座工业城市的一个 深呼吸,为紧绷的工业神经提供了宝贵的松弛。钢铁是城市的筋骨,而千山,或许是它的肺叶与灵魂的栖息地。

下午,从千山返回市区,楚凡的探索转向了更接地气的市民生活。他去了 立山广场 或者某个大型的市民公园。此时正值黄昏,夕阳给城市建筑披上了暖色调。

广场上热闹非凡。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人们在这里聚集。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嬉戏追逐;老人们聚在一起下棋、聊天,或者随着便携音响放出的音乐,跳着舒缓的广场舞;也有年轻人滑着滑板,充满活力。小贩推着车,售卖着糖葫芦、烤地瓜等小吃。

楚凡在一个卖 烤冷面 的摊子前停下,看着摊主熟练地在铁板上操作,要了一份。热乎乎、酸甜辣的烤冷面下肚,带着十足的烟火气。他坐在广场的长椅上,看着眼前这幅充满生命力的市井画卷。

这与千山的静谧、钢厂的轰鸣,共同构成了鞍山的完整一天。神圣、工业、世俗,这三种看似矛盾的元素,在这座城市里并行不悖,和谐共存。工人们在车间里挥汗如雨,也可以在千山寻得宁静,更可以在广场上享受天伦之乐与个人闲暇。

傍晚,他特意找了一家老字号的 羊汤馆 ,喝了一大碗热气腾腾、汤汁奶白、香气四溢的羊杂汤,配上刚烤好的烧饼,驱散了登山的寒意与一天的疲惫。这碗汤,与牛庄馅饼一样,是鞍山人扎实生活的温暖注脚。

回到宾馆,楚凡的脑海中交织着高炉的影像、玉佛的慈悲、千山的雪景和广场的欢笑。

他翻开笔记本,继续记录:

“鞍山的第三日,我在千山的雪韵与立山广场的黄昏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呼吸的完整韵律。

千山是出世的宁静,提供精神的慰藉;广场是入世的喧闹,充盈着生活的热情;而连接二者的,是那日夜不息的钢铁脉动。

一碗羊汤的温暖,流淌在工人的血脉里,也温暖着每一个普通市民的日常。

鞍山,你让我深刻理解,一座伟大的工业城市,不仅需要钢铁的骨骼,也需要自然的肺叶和市井的血肉。正是这三者的结合,才构成了你坚实、丰满而动人的城市生命。

这份对工业城市生态的立体认知,将是我从钢都带走的最宝贵财富之一。”

合上笔记本,窗外鞍山的夜晚,灯火通明。楚凡感到,他对这座城市的理解,因为融入了其自然与市井的维度,而变得更加深刻和充满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