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龙少的星辰挚爱 > 第41章 岁月织新章 玉兰树下的时光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章 岁月织新章 玉兰树下的时光笺

九月的桂花香漫进校门时,宝宝踩着晨光走进社团活动室,第一眼就看见展示柜里的“传承笺”——封面的朱砂玉兰花被岁月浸得愈发温润,里面夹着的玉兰花瓣从浅黄到嫩绿,从江南的卷边到大山的宽瓣,层层叠叠铺成了三年的时光路。她刚想翻开,小雅就举着个泛黄的信封跑进来,信封上是林阿婆特有的颤巍巍字迹,边角还沾着点江南的桂花碎。

“是林阿婆的信!她说江南的桂花开了,给咱们寄了新采的桂花,还说有个‘大惊喜’要告诉咱们!”小雅的声音里满是雀跃,孩子们立刻围过来,梅韵涵小心地拆开信封,信纸里飘出淡淡的桂花香,林阿婆的字里行间都裹着暖意:“亲爱的宝宝:今年江南的玉兰结了籽,我和你陈师傅把籽收了起来,装在小布包里,每个布包上都绣了你们的名字。等你们把籽种下去,过几年,校园里就能长出一片玉兰林,咱们的心意,就能永远留在那里了。”

宝宝捏着信纸,指尖触到纸页上细碎的桂花,突然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去江南,林阿婆也是这样,把玉兰的故事藏在细节里。她小心地从信纸里抽出一个蓝布小包,上面绣着自己的名字,打开一看,里面是十几颗饱满的玉兰籽,泛着浅褐的光,像藏着春天的希望。“咱们把籽种在活动室后面的空地上吧!”宝宝抬头看向窗外,“等长成玉兰林,咱们就在树下办‘小课堂’,办‘传承礼’,让更多人知道老手艺的暖。”

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龙震霆带着男生们翻松空地的泥土,每块土里都掺了点陈师傅寄来的江南山泥,说要让玉兰籽“带着江南的记忆发芽”;女生们则把玉兰籽分成小份,每个布包上都系着根红绳,小雅还在红绳上挂了片干桂花,说要让玉兰籽“闻着桂花的香长大”;宝宝最细心,她在每颗籽的种植位置插了个小木牌,上面写着对应的名字,林阿婆、陈师傅、小花、小虎,还有社团每个人的名字,“这样等玉兰树长起来,咱们就像都守在这里一样”。

种籽的那天,大山的李老师特意发来视频。镜头里,小花和小虎正把江南寄来的玉兰籽种在校园的空地上,小花手里拿着宝宝寄去的小木牌,小心地插在土里:“宝宝姐姐,咱们的玉兰籽会一起发芽吗?等它们长成树,咱们就能在树下一起做手作了!”小虎则举着个刚捏的陶土玉兰,对着镜头说:“我把心愿刻在陶土上,埋在玉兰籽旁边,希望树长得快一点,也希望老手艺传得远一点。”

宝宝看着视频,突然想起三年前第一次收到大山的信,那时小花还不会绣太阳,小虎还捏不好陶土,而现在,他们已经能带着更多大山的孩子做手作了。她蹲在刚种好的玉兰籽旁,轻轻浇了点水,说:“会的,一定会一起发芽,一起长大,就像咱们的老手艺一样,慢慢扎根,慢慢传远。”

十月的风带着凉意吹进校园时,玉兰籽真的发芽了。嫩绿的芽尖从土里钻出来,像撒在地上的小星星,宝宝每天都会来浇水,还把自己的小围巾拆了,织成小小的保护套,套在芽尖上,怕秋风把它们吹坏。有天早上,她发现有棵芽尖被风吹断了,急得差点哭出来,梅韵涵蹲下来,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就像老手艺也会遇到困难,只要咱们不放弃,它还会再长出来的。”

宝宝照着梅韵涵的话,每天都给断了芽的玉兰籽浇水、松土,没想到过了一周,那棵籽竟然又冒出了新的芽尖,虽然比别的芽小一点,却格外精神。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林阿婆,林阿婆在视频里笑着说:“你看,玉兰籽和老手艺一样,都很坚强,只要有人守护,就不会轻易放弃。”

十一月的第一场雪落下时,孩子们给玉兰芽搭了个小棚,棚顶盖着塑料布,四周挂着他们绣的羊毛挂饰,有玉兰、有茉莉、有小太阳,风一吹,挂饰轻轻晃,像在给玉兰芽唱着歌。乐乐还在棚边烧了个小小的陶土炉子,每天早上都来烧点热水,给棚里增点温,说要让玉兰芽“冬天也能感受到窑火的暖”。

寒假来临的时候,社团收到了江南寄来的“暖冬包裹”。里面是林阿婆织的羊毛袜,每双袜子上都绣着小小的玉兰芽;陈师傅则寄来了一批“暖手陶球”,是用烧陶剩下的陶土捏的,里面灌了热水就能用,球上刻着“玉兰长青”四个字。林阿婆在附言里说:“冬天冷,你们要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玉兰芽,等明年春天,咱们一起看它们长叶。”

宝宝把羊毛袜分给每个孩子,自己留了双绣着“宝宝”名字的,袜子暖暖的,裹在脚上,像裹着林阿婆的心意。她每天都会穿着羊毛袜去看玉兰芽,给棚里的炉子添点柴火,看着芽尖在棚里慢慢生长,心里满是期待。

春节前夕,大山的包裹也到了。里面是小花和小虎做的“新年手作”——小花绣了块“玉兰迎春”的手帕,上面绣着三棵玉兰芽,分别写着“江南”“校园”“大山”;小虎捏了个陶土灯笼,灯笼上刻着“匠心永存”,里面还放了根小小的蜡烛,说要给玉兰芽“照亮冬天的路”。李老师在信里说:“孩子们每天都去看玉兰芽,还在棚边贴了张‘心愿贴’,上面写满了对玉兰树的期待,也写满了对老手艺的热爱。”

宝宝把手帕铺在“传承笺”里,和之前的手作碎片摆在一起,突然觉得,这些带着温度的物件,比任何精致的礼物都珍贵。她想起林阿婆说的“老手艺是时光织的布”,现在终于懂了——那些种籽的清晨、守棚的夜晚、隔着屏幕的牵挂,都是织进时光里的线,等岁月沉淀,就会变成最暖的布,裹着一代又一代的匠心,继续传承下去。

开学后的一天,宝宝刚到学校,就看到玉兰芽的棚边围满了人。她跑过去一看,瞬间愣住了——所有的玉兰芽都长出了新叶,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着,像在跟她打招呼。“长叶啦!玉兰芽长叶啦!”宝宝激动得跳起来,声音传遍了整个校园。

孩子们都跑过来,围着玉兰芽欢呼。梅韵涵拿出相机,拍下这一幕,说要把照片寄给江南和大山,“这是咱们一起守护的成果,要让时光记着”。乐乐则拉着宝宝的手,说要给玉兰芽做个新的保护棚,用陶土捏些小玉兰装饰在棚边,让它“像个真正的老手艺小花园”。

宝宝蹲在玉兰芽旁,轻轻摸着新叶,突然想起三年前第一次翻开“传承笺”的样子,那时里面只有几片干枯的玉兰花瓣,而现在,里面已经装满了故事——江南的信、大山的视频、一起种的籽、一起守的芽,还有无数件带着心意的手作。她知道,这些故事不是结束,而是岁月织就的新章,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玉兰芽长成树,更多的孩子爱上老手艺,更多的心意跨越山海,连在一起,像这玉兰叶一样,永远鲜活,永远温暖。

她拿出“传承笺”,在最新的一页写下:“玉兰籽会发芽,老手艺会长大;时光会走,岁月会老,但藏在心里的匠心不会变。我们用三年的时光,种下了玉兰的希望,也种下了传承的未来。以后,我们还要用更多的时光,守护玉兰林,守护老手艺,让这份温暖,传给一代又一代的人。”写完,她把一片刚长出的玉兰叶夹进去,叶片还带着新鲜的绿意,像在为这段新的时光故事,盖上春天的印章。

晚风拂过校园,玉兰芽的叶片沙沙作响,像在回应她的心意。宝宝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玉兰芽会慢慢长成树,会开出满树的花,会见证更多的传承故事。而她和小伙伴们,会一直守在这里,用针脚、用陶土、用真心,把老手艺的温暖,一点点织进岁月里,织进更多人的心里,让玉兰树下的匠心,永远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