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龙少的星辰挚爱 > 第34章 花香漫山海·一场跨越千里的“云上花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章 花香漫山海·一场跨越千里的“云上花宴”

五月的风裹着玉兰花香漫进校门时,宝宝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踩着露水跑到花坛边——那棵从江南移栽来的玉兰枝,终于缀上了三朵含苞待放的花苞,淡紫色的花萼紧紧裹着花瓣,像藏着三颗小小的星星。

“宝宝姐姐!花苞又大了一点!”小雅举着手机冲过来,屏幕里是大山希望小学的实时画面:小花蹲在玉兰树下,手里拿着尺子,正小心翼翼地量着花瓣的长度,“李老师说,大山的玉兰也开了两朵,比咱们的还早一天!”

孩子们围着手机欢呼起来,梅韵涵笑着提议:“咱们办一场‘云上花宴’吧!把校园、江南、大山的玉兰花开盛况连在一起,让三地的小匠人一起分享花开的快乐。”

这个主意瞬间点燃了社团的热情。乐乐立刻带着陶艺组的同学,在院子里搭起了“陶土展示台”,把之前烧的“团圆碗”“心愿陶片”一一摆好,还特意在每个陶碗里放了片新鲜的玉兰花瓣;小雅则和苏绣组的同学,用彩绳把玉兰干花串成帘子,挂在活动室的窗户上,风一吹,花瓣轻晃,满室都是花香;宝宝最细心,她把林阿婆送的银针装在锦盒里,摆在展示台中央,旁边放着江南玉兰枝的照片,“要让阿婆和陈师傅看到,咱们把他们的心意都好好珍藏着”。

筹备“云上花宴”的消息传到江南,林阿婆当天就发来视频。镜头里,她站在工坊门口的玉兰树下,满树的玉兰花在阳光下绽放,像覆了层淡紫的雪。“阿婆把工坊收拾好了,”她举着一串刚绣好的玉兰挂饰,“到时候给你们展示新做的绣品,还要教大山的孩子绣玉兰花瓣。”陈师傅则在镜头外喊:“我烧了新的‘玉兰杯’,到时候咱们一起用它喝茉莉茶,就像坐在一块一样!”

大山的孩子们也没闲着。李老师发来照片,孩子们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用彩纸剪了满地的玉兰花,还在每朵纸花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小花写在花瓣上,小虎写在花萼上,连最腼腆的小女孩,都在花茎上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孩子们说,要让纸花陪着真花,一起参加‘云上花宴’。”李老师在消息里说。

花宴当天,活动室里架起了三个高清摄像头,分别对准校园的玉兰树、展示台和孩子们的座位。梅韵涵刚调试好设备,屏幕里就出现了林阿婆的笑脸——她特意换上了那件蓝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还捧着一个装满玉兰花瓣的竹篮。“宝宝,你们的玉兰花开了吗?快让阿婆看看!”

宝宝立刻跑到花坛边,把手机镜头对准花苞:“阿婆你看!有三朵马上要开了,昨天我还看到蜜蜂绕着花苞飞呢!”屏幕里的陈师傅凑过来,笑着说:“这花苞长得壮,今天肯定能开,咱们等着看第一片花瓣打开!”

没过多久,大山的画面也连了进来。小花举着手机,对着院子里的玉兰花拍个不停:“宝宝姐姐!你看我们的玉兰,开得好大!李老师说,这是大山里第一棵开花的玉兰树!”小虎则拿着一片花瓣,对着镜头比划:“乐乐哥哥,这花瓣比我的手掌还大,我要把它压成干花,寄给你做陶土装饰!”

“云上花宴”正式开始了。林阿婆先带着大家“云赏玉兰”,镜头缓缓扫过江南的玉兰树,花瓣在风里轻轻飘落,像下了场花雨。“你们看,”她捡起一片落在肩头的花瓣,“这花瓣的纹路,多像绣线绣出来的,老手艺和自然,本来就是一家人。”

接着是“手作分享”环节。乐乐捧着自己新烧的陶碗,对着镜头展示:“这是我跟陈师傅学的,碗底刻了‘三地花开’,你们看这釉色,是不是跟玉兰花瓣的颜色一样?”大山的小虎则举着个陶土捏的小玉兰,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捏得不好看,但这是我跟着师频学了好多次才做好的,想送给林阿婆和陈师傅。”林阿婆看着,眼眶一下子红了:“好看!比阿婆见过的任何陶土都好看,这是带着心意的宝贝。”

最让人感动的是“绣品传情”环节。林阿婆坐在绣架前,手里拿着针线,教大山的小花绣玉兰花瓣:“针要从下面穿上来,线要拉得匀,就像给花瓣描边一样。”小花跟着视频里的步骤,一点点绣着,虽然针脚有点歪,但眼神格外认真。宝宝也拿着针线,在旁边跟着学,她特意把线拉得和林阿婆一样慢,仿佛这样,就能握住阿婆递过来的那份心意。

“花宴”过半时,校园的玉兰花苞突然有了动静——最上面的那朵,花瓣慢慢向外舒展,像睡醒的孩子伸开手臂。“开了!花开了!”宝宝激动得跳起来,手机镜头都跟着晃了晃。屏幕里的江南和大山也传来欢呼声,江南的林阿婆立刻对着玉兰树许愿:“希望咱们的老手艺,像这玉兰一样,年年开花,代代相传!”大山的孩子们则一起喊:“希望我们永远是一家人,永远一起做手作!”

梅韵涵看着这跨越千里的热闹,突然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盒子,里面装着三地孩子的手作碎片——宝宝绣的玉兰边角料、江南陶碗的碎瓷片、大山陶土的小碎屑。“咱们把这些碎片混在一起,做一个‘山海同心’陶坯,”她把碎片递给乐乐,“等下次陈师傅来,咱们一起把它烧出来,让三地的心意,永远融在一起。”

“云上花宴”快结束时,三地的孩子们一起唱起了小雅编的《玉兰歌》:“江南玉兰香,校园花枝长,大山花绽放,同心向远方……”歌声透过屏幕,飘向江南的玉兰树,飘向大山的校园,飘进每个人的心里。林阿婆跟着轻轻哼唱,手里的针线不知不觉停了下来,她看着屏幕里的孩子们,突然说:“阿婆这辈子做老手艺,最骄傲的不是绣了多少好东西,而是看到你们这些孩子,把心意藏进手作,把温暖传给别人。”

花宴结束后,宝宝抱着手机,久久舍不得放下。屏幕里,林阿婆还在捡落在地上的玉兰花瓣,说要把它们压成干花,寄给校园和大山的孩子们;大山的小花则举着刚绣好的半朵玉兰,说要继续绣完,寄给宝宝当纪念。

夕阳西下,宝宝把林阿婆寄来的玉兰干花,和校园刚开的玉兰花瓣放在一起,夹进了自己的手作笔记本里。笔记本上,记满了这些日子的故事——江南的信、大山的视频、一起做的手作、一起许的愿。她摸着花瓣柔软的纹理,突然明白,老手艺从来不是冰冷的技艺,而是像这玉兰花香一样,能跨越山海,能温暖人心,能把素不相识的人,变成彼此牵挂的家人。

晚上,宝宝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棵开满玉兰的大树下,树上的花瓣分别印着校园、江南、大山的标记。林阿婆、陈师傅、小花、小虎,还有社团的小伙伴们,都在树下做手作,绣线和陶土的香气,混着玉兰花香,飘得很远很远。

醒来时,窗外的月光正落在书桌上的“团圆碗”上,碗里的玉兰干花,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宝宝知道,这个梦,总有一天会变成真的——等玉兰树长得更高,等老手艺传得更远,他们一定会在玉兰树下团圆,一起做手作,一起看花开,一起把这份跨越山海的心意,传给更多的人。

而现在,她要做的,就是把今天的故事,仔仔细细地写在笔记本里,再画上一朵盛开的玉兰,旁边写上:“三地花开,心意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