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龙少的星辰挚爱 > 第12章 瓷色映初心,雅室藏温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章 瓷色映初心,雅室藏温情

盼了整整一周,终于到了去陶艺工坊取成品的日子。这天清晨,宝宝天还没亮就爬起来,翻出上周穿的米色外套,又把那张“全家福陶器设计图”仔细叠好放进兜里,坐在餐桌前催着吴妈快点盛粥:“吴奶奶,咱们得早点去,不然我的罐子该等急啦!”

龙斯誉看着女儿急不可耐的模样,笑着把刚热好的牛奶递给她:“别急,工坊九点才开门,咱们吃完早饭慢慢去,保证第一个拿到你的全家福罐子。”话虽这么说,他还是提前十分钟发动了车——自从上周孩子们把作品送进窑房,他就常听梅韵涵念叨,说夜里梦见孩子们看到烧好的陶器时,眼睛亮得像星星。

车子驶进城郊的小路,远远就能看见陶艺工坊的烟囱。孩子们刚下车,就看见陈师傅站在门口挥手,手里还捧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东西。“小匠人们来啦!”陈师傅掀开红布,露出一排摆放整齐的陶器,阳光洒在上面,陶土烧制后的暖黄色泽里,透着颜料凝固后的鲜亮,比孩子们记忆里的半成品还要好看。

“这是我的小兔子存钱罐!”第一个冲过去的是小男孩乐乐,他举着一个圆滚滚的陶罐,兔子耳朵虽然有点歪,可眼睛上的红色颜料却格外鲜亮,“你看,烧完之后兔子的毛好像更软了!”孩子们立刻围上来,在陶器堆里找自己的作品,兴奋的叫声此起彼伏。

宝宝在最里面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全家福罐子。原本浅粉色的玉兰花瓣,经过窑火烧制后变成了温润的蜜桃色,淡蓝色的衣服也多了层柔光,连她当初不小心蹭在罐底的指纹,都成了独特的纹路。“妈妈你看!爷爷画的玉兰花更清楚了!”宝宝抱着罐子,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罐身上的刻痕,指尖传来陶器特有的细腻触感,比她想象中还要温暖。

梅韵涵的目光落在自己捏的缠枝莲茶杯上。杯身上的蓝色缠枝纹,在窑火的作用下晕开了淡淡的水波纹,杯口边缘的一圈浅金,此刻像裹了层月光,比她当初画的时候还要精致。“陈师傅,这颜色怎么比上色时还好看?”她好奇地问。

陈师傅笑着解释:“陶土和颜料在高温下会发生反应,就像给陶器穿了件新衣服,有的颜色会变深,有的会变亮,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指着龙震霆捏的玉兰花盆,“你看这个花盆,原本刻的花瓣纹路,烧完之后更立体了,以后种上玉兰花,根还能顺着纹路呼吸呢。”

龙震霆拿起花盆,指尖拂过花瓣纹路,眼里满是赞叹:“老手艺就是这样,总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年轻时在古玩市场见过不少老陶器,每一件的纹路都不一样,原来都是窑火给的礼物。”他转头看向孩子们,发现他们正围在一起,互相炫耀自己的作品——乐乐把硬币放进兔子存钱罐,听着“叮当”的响声笑个不停;妞妞则拿着自己的茉莉花瓣盒,说要回家装妈妈种的茉莉花。

“咱们把陶器带回社区吧,”梅韵涵突然提议,“之前成果展的展架还没拆,正好把这些陶艺作品摆上去,让居民们也看看孩子们的手艺。”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大家的响应,陈师傅还特意找了几个纸箱子,帮孩子们把陶器小心地装起来,又在每个箱子里垫上软布:“路上慢点,这些陶器虽然硬,可摔在地上还是会碎,要像爱护小宝贝一样爱护它们。”

回到社区活动中心,孩子们不等大人动手,就小心翼翼地把陶器从箱子里拿出来。宝宝抱着自己的全家福罐子,非要放在展架的最高处:“这样大家一进门就能看到我们家啦!”龙斯誉搬来梯子,帮她把罐子放好,又在旁边贴了张展签,上面写着“宝宝·《全家福陶罐》——藏着一家人的温暖”。

梅韵涵和吴妈则忙着布置展台。她们找来一块米色的桌布铺在长桌上,把孩子们的陶器一一摆好,又在旁边放上之前的苏绣、木雕和剪纸作品。吴妈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叹:“现在的展架比成果展时还丰富,就像个小博物馆,以后孩子们再来上课,就能看到自己的作品一直在这里了。”

正说着,社区里的居民们陆续赶来。张奶奶第一个走进来,就被宝宝的全家福罐子吸引:“这罐子上的人真可爱,是宝宝一家吧?连衣服颜色都跟你们平时穿的一样。”她凑过去仔细看了看,“这刻的玉兰花真细致,比我绣的帕子还好看。”

一位带着孙女来的李阿姨,拉着孩子站在乐乐的兔子存钱罐前:“你看哥哥做的存钱罐多好看,要不要下次跟哥哥一起学陶艺?”小女孩点点头,伸手摸了摸存钱罐的耳朵,小声说:“我想做一个小猫罐子,给妈妈装糖果。”

梅韵涵听见这话,立刻走过去,递给小女孩一张画纸:“下次上课前,你可以把想做的小猫画下来,就像宝宝的设计图一样,到时候咱们一起捏一个最可爱的小猫罐子。”小女孩接过画纸,眼睛亮了起来,拉着李阿姨的手说:“妈妈,我现在就想画!”

活动中心里渐渐热闹起来,有的居民在展架前拍照,有的在跟孩子们打听学陶艺的细节,还有的围着陈师傅,问能不能给自己做一个定制的陶器。陈师傅笑着说:“以后我每个月来社区一次,开个成人陶艺课,咱们大人小孩一起学,让老手艺走进更多人家。”

龙斯誉看着眼前的场景,悄悄走到梅韵涵身边,握住她的手:“你看,咱们的老手艺课堂,现在真的成了社区的小太阳,不仅照亮了孩子们,还温暖了街坊邻居。”梅韵涵点点头,目光落在展架最中间的位置——那里摆着一件特殊的作品,是上周孩子们一起捏的“同心罐”,罐身上刻着每个孩子的名字,还有一行小字:“老手艺,新传承”。

“其实我还有个想法,”梅韵涵轻声说,“咱们可以把这些作品做成文创产品,比如把苏绣图案印在帆布包上,把陶艺罐子做成小摆件,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社区的老手艺。”龙斯誉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就联系设计师,咱们先从帆布包开始,用孩子们的苏绣作品当图案,肯定受欢迎。”

夕阳西下时,居民们渐渐散去,孩子们却还舍不得离开。宝宝抱着自己的全家福罐子,坐在展架前,给每个路过的人介绍:“这是我爸爸帮我捏的罐身,爷爷教我刻的玉兰花,妈妈帮我调的颜色,是我们家一起做的。”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满满的骄傲,像在诉说一件最珍贵的宝贝。

龙震霆看着孙女的模样,拿出随身携带的毛笔和宣纸,当场画了一幅《陶艺雅集图》。画里的孩子们围着展架,手里捧着陶器,脸上满是笑容,展架上的苏绣、木雕、陶艺作品,在夕阳下泛着暖光。“我要把这幅画挂在活动中心的墙上,”他说,“让大家每次来都能想起,这些老手艺带来的快乐。”

回家的路上,宝宝把全家福罐子抱在怀里,靠在梅韵涵肩上睡着了。梅韵涵轻轻摸了摸罐子上的纹路,心里满是安定。她知道,这些亲手做的陶器,不仅是孩子们的作品,更是老手艺在时光里留下的脚印——从江南的苏绣工坊,到城郊的陶艺窑房,再到社区的展架,每一步都藏着热爱与坚持,每一件作品都映着初心与温情。

车子驶过社区的路灯,灯光落在罐身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梅韵涵望着窗外,忽然想起林阿婆说过的话:“老手艺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是要握在手里,藏在心里的。”现在她终于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让孩子们把老手艺的温度,从指尖传到心里,再从心里传到更远的地方,让这份温暖,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