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龙少的星辰挚爱 > 第11章 陶土承童趣,窑火淬匠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陶土承童趣,窑火淬匠心

成果展的余热还未散,梅韵涵就带着孩子们的期待,把老手艺课堂的下一课定在了“陶艺”。她特意联系了城郊的一家陶艺工坊,工坊主人陈师傅是老手艺人,不仅擅长拉坯、上釉,还会在陶器上绘制传统的缠枝莲、云纹,得知是教社区孩子学陶艺,当即拍板要亲自授课,还提前准备了柔软的陶土和小巧的工具。

出发那天是周六,天刚亮,孩子们就背着小背包在龙家老宅集合。宝宝特意穿了件耐脏的米色外套,口袋里还揣着一张画满图案的纸——那是她前一晚熬夜画的“全家福陶器设计图”,上面歪歪扭扭画着爸爸、妈妈、爷爷和吴奶奶,每个人身边都绕着玉兰花纹。“陈师傅说陶土能捏出想要的样子,我要把我们家都捏在罐子上!”宝宝举着设计图,跟身边的小伙伴分享,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

龙斯誉开着车,载着孩子们和吴妈、龙震霆往陶艺工坊赶。路上,龙震霆给孩子们讲起了陶艺的故事:“以前没有塑料、玻璃的时候,人们就用陶土做碗、做罐子,烧好的陶器能装水、能盛饭,上面还会画着花、画着小动物,既好用又好看。”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纷纷讨论起要捏什么——有人想捏小兔子存钱罐,有人想捏带花纹的杯子,还有人想捏一个能装茉莉花瓣的小盒子。

抵达陶艺工坊时,陈师傅早已在门口等候。工坊院子里摆着一排排晾晒的陶器,有圆滚滚的陶罐,有精致的茶杯,还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摆件,阳光洒在上面,陶土的质朴气息混着青草香,让人心里格外踏实。“欢迎咱们小匠人来上课!”陈师傅笑着拍拍手,领着孩子们走进工坊,里面摆着十多个矮矮的拉坯机,旁边的桌子上放着陶土、转盘、刻刀和颜料。

“今天咱们先学最简单的捏塑,不用拉坯机,就用手把陶土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陈师傅拿起一块陶土,在手里揉了揉,很快捏出一个小小的杯子,“陶土就像听话的小娃娃,你想让它变成什么样,它就能变成什么样,但要轻一点、耐心一点,不然它会‘生气’开裂哦。”

孩子们立刻围到桌前,每人领了一块温热的陶土。宝宝把陶土放在转盘上,先按照设计图捏出一个圆圆的罐身,可罐口总也捏不平整,要么歪向左边,要么塌下去一块。她急得鼻尖冒汗,手指上沾满了陶土,像戴了副褐色的小手套。陈师傅走过来,笑着蹲下身,握着她的手一起揉陶土:“丫头别急,先把陶土揉匀,像揉面团一样,把里面的空气都赶出去,这样捏出来的罐子才不会裂。”

在陈师傅的指导下,宝宝重新揉起陶土。她把陶土放在手心,顺时针慢慢揉,感受到陶土在掌心逐渐变得柔软、细腻,之前的焦躁也慢慢消散。这次她先捏出一个小小的圆柱形,再用拇指轻轻按压中间,一点点把罐身撑起来,然后用手指沿着罐口慢慢捏,终于做出了一个还算规整的小罐子。“我做到啦!”宝宝举起罐子,兴奋地朝梅韵涵挥手,罐身上还沾着她的小指纹,显得格外可爱。

其他孩子也渐渐进入状态。有的孩子捏了个小兔子存钱罐,给兔子捏了长长的耳朵和圆滚滚的肚子;有的孩子捏了个茶杯,杯身上刻着简单的线条;还有个孩子捏了个小盒子,说要用来装从江南带回的茉莉花瓣。龙震霆也忍不住拿起一块陶土,捏了一个小小的玉兰花盆,他用刻刀在花盆外侧细细雕刻玉兰花瓣的纹路,每一笔都格外认真,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玉兰花就出现在花盆上。

“爷爷,你能教我刻花纹吗?”宝宝凑到龙震霆身边,看着花盆上的玉兰花,眼里满是羡慕。龙震霆笑着点头,握着她的小手,教她用刻刀轻轻在罐身上划出线条:“刻的时候要轻一点,顺着花瓣的形状走,就像画画一样,慢慢来。”宝宝学着爷爷的样子,在罐身上刻出歪歪扭扭的玉兰花瓣,虽然线条不规整,却充满了童趣。

中午,陈师傅给孩子们准备了简单的午饭,饭后还带他们参观了工坊的窑房。窑房里有一个大大的土窑,里面整齐码放着待烧制的陶器。“这些陶器要在窑里烧一整天,温度要升到一千多度,烧好后才能变得坚硬、耐用。”陈师傅指着土窑说,“就像你们学手艺,要经过耐心和努力,才能做出好作品。”孩子们趴在窑房门口,好奇地往里看,仿佛已经能看到自己的作品烧好后的样子。

下午,孩子们开始给陶器上色。陈师傅给每个孩子准备了红、黄、蓝、白四种颜料,教他们调出色泽柔和的浅粉色、淡蓝色。宝宝调了浅粉色,给罐身上的玉兰花瓣上色,又调了淡蓝色,给“全家福”里的每个人画上衣服。她还在罐口边缘涂了一圈金色,说要让罐子像“星星一样亮”。梅韵涵也拿起颜料,在自己捏的小茶杯上画了缠枝莲纹,她想起小时候母亲绣的缠枝莲手帕,指尖在茶杯上轻轻滑动,仿佛又摸到了记忆里的温度。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的陶艺作品终于完成了。陈师傅把所有作品小心翼翼地放进窑房,说要等下周才能烧好。“下周咱们再来取作品,到时候大家就能拿到自己亲手做的陶器啦!”陈师傅笑着说。孩子们依依不舍地跟陈师傅告别,宝宝还特意叮嘱:“陈师傅,我的全家福罐子要好好烧哦,我要把它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返程的车上,孩子们累得靠在座椅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沾了颜料的小工具。吴妈看着孩子们熟睡的模样,轻声说:“看着他们亲手捏陶土、画花纹,比买现成的玩具开心多了。”龙斯誉点点头,看向身边的梅韵涵:“这就是老手艺的意义,让孩子们亲手创造,感受每一份作品背后的用心。”

梅韵涵望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下周当孩子们拿到烧好的陶器时,一定会露出最灿烂的笑容——那些带着指纹和童趣的陶器,不仅是孩子们的作品,更是他们与传统手艺之间,一份温暖又珍贵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