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的民主军接连拿下吴兴、德清两座县城,让浙西行政专员公署和太湖民主军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老百姓提起陈司令都竖大拇指,说这才是真正打鬼子的队伍。可另一边,因为处决日军战俘那事,让各方把陈宇骂得体无完肤,重庆那边的报纸更是把陈宇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是“残暴不仁的军阀”。
有意思的是,明面上挨着骂,私底下找上门来的人却络绎不绝。最先来的是陈宇的老熟人,年在145师时的老上级佟毅派来的特使。如今佟毅已经是50军的军长了,当初陈宇带着队伍投奔忠义救国军,还是他给牵的线。
特使是个精干的中年军官,见面就递上佟毅的亲笔信。信写得挺客气,先是叙旧,回忆当年在145师的情谊,接着就透露出招揽的意思,说只要陈宇愿意率部回归,可以帮他运作个暂编师或者独立旅的番号。
“陈司令,佟军长可是真心实意啊。”特使陪着笑脸说,“现在这世道,有个正规番号比什么都强。再说,您毕竟是川军出身,回老部队不是正合适吗?”
陈宇看完信,沉默了一会儿。他让特使先下去休息,说要好好想想。
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回国民党?根本不可能!当初在145师遭到排挤,然后忠义救国军受的那些气,他可都记着呢,他早已把国军看透,自己回去没有靠山就是炮灰。但佟毅毕竟是老长官,面子还得给足。
第二天,陈宇亲自写了一封回信,话说得特别委婉。先是感谢老长官还记得他这个小人物,又说起当年出川抗日时的豪情壮志,最后才拐弯抹角地表示,现在这边实在身不由己,队伍成分也比较复杂,要拉走队伍,说不定会引起哗变,但请老长官放心,他陈宇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川军的人,打鬼子这件事绝不会含糊。
送走佟毅的特使没两天,又来了另一个重量级的人物,21军军长刘雨卿派来的人。21军可是陈宇真正的老部队,当年的145师就在这个军的编制里。
这次的特使架子挺大,开口就是“回归老部队”,给出的条件是145师副师长。
陈宇听着直想笑。现在的145师早不是当年那个师了,经过整编后只剩下三个团,他这个副师长当得有什么意思?再说,他手底下现在四个团,加上直属部队,实力早已比21军任何一个师都强,就是和整个21军碰一碰,都是不怕的。
“替我谢谢刘军长好意,”陈宇不咸不淡地说,“只是我现在这点人马,实在不好意思回老部队丢人现眼。”
特使还想再劝,陈宇直接端茶送客。
最让陈宇反感的是军统派来的人。那个油头粉面的特派员一见面就套近乎,说什么戴局长如何惜才,之前都是误会,已经处置了相关人员等等。还许诺可以帮陈宇搞到“合法身份”,不用再当“非法武装”。
陈宇一听这话就火了,但面上还是保持着礼貌:“特派员,不是我不识抬举。当初我在忠义救国军的时候,要粮没粮,要枪没枪,还动不动就被自己人背后捅刀子,打鬼子队伍几乎被打光了,都得不到补充。现在您突然这么热情,我这是怕了啊!”
他把当初受的委屈一桩桩一件件都说了出来,说得特派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最后陈宇表示:“不是不相信您,实在是不敢再相信了。”
送走军统的人,陈宇以为能清静几天,没想到新四军十六旅的新任旅长王旅长亲自来了。
对这位真正的合作伙伴,陈宇可不敢怠慢。他特意在家里设了家宴,让红绡和柳娘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
酒过三巡,王旅长开门见山:“陈司令,首先我得替钟团长道个歉。他也是老革命了,说话比较冲动,我已经批评他了。你能不计前嫌,还送我们那么多武器,这份情谊我们记着。”
陈宇连忙摆手:“王旅长言重了,合作嘛,大家出身不同,有点摩擦很正常。”
“不过,”王旅长话锋一转,“处决俘虏那件事,确实欠考虑。我们首长特意让我带话,希望陈司令以后多注意影响。”
陈宇抿了一口酒,认真地说:“王旅长,通过这段时间的合作,我是真心佩服你们新四军。作战勇敢,办事踏实,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到的。你放心,我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影响咱们合作打鬼子的大局。往后不仅要合作,还要加深合作!”
这话说得诚恳,王旅长也很感动。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当前的战局谈到将来的打算,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陈司令,说实话,你这人对我脾气!”旅长拍着陈宇的肩膀,舌头都有点打结了,“不像有些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陈宇也喝得满脸通红:“王旅长,你是我的老大哥,以后你就叫我陈兄弟!什么司令不司令的,生分!”
这顿酒一直喝到深夜,最后陈宇醉得不省人事,是红绡和柳娘一左一右把他架回房间的。
第二天醒来,陈宇头疼欲裂,但心里却格外清醒。经过这一轮轮的接触,他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没错。国民党那边勾心斗角,说话办事都透着虚伪;只有新四军是真心实意在打鬼子,做事也光明磊落。
“看来这条路是走对了。”陈宇揉着发痛的太阳穴,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