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 第190章 根脉绵延,天地同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0章 根脉绵延,天地同春

又过了十载,总坛的双生藤已长成参天模样,主干需三人合抱,枝桠如伞盖般覆满整座观星台,黄蓝相间的花每年春分都会铺满守脉亭,像场永不落幕的庆典。九州柱上的年痕深如沟壑,被岁月磨得发亮,里面嵌着的沙粒、星核、贝壳粉在阳光下流转,像把四海的光阴都锁进了木头里。

石敢当已不再是当年的少年,眼角有了细纹,却依旧爱蹲在新苗旁,只是如今身边多了群更小的孩子——是当年那群孩子的娃,手里攥着父辈留下的脉语符,追着他问紫叶藤怎么抗风沙,星点鱼怎么认潮信。

“这得问藤条自己,”他笑着把孩子的小手放在双生藤的叶片上,“你们看,它在动呢,这是说‘慢慢来,我教你’。”

水灵儿的鬓角也添了霜,却仍每天打理着观藤榭的水塘。塘里的星点鱼已繁衍出数代,鳞片上的星纹越来越亮,有几条甚至能顺着通脉藤的光带,游到南洋的海岛再游回来,像群往返的信使。她常坐在塘边,听鱼群带回的潮声脉语,手指在水面划着圈,激起的涟漪会让双生藤的叶片轻轻颤动,像在回应。

陈默站在观星台的最高处,望着九州的脉语云图。图上的金色藤网已覆盖了每一寸土地,西域的紫、北境的青、南洋的蓝、江南的绿在网中交融,像幅流动的画。陨骨在掌心泛着温润的光,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地脉的根须已与藤网彻底缠在一起,中原的麦浪、戈壁的绿洲、草原的牧草、海岛的珊瑚,都在共享着同一份生机,脉语汇成同一首悠长的歌。

“这叫‘根脉绵延’。”白长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人已拄着藤条拐杖,却依旧每天去藏年窖添些新物——今年是片北境的霜叶,明年是颗江南的莲子。“当年埋下的龟甲,在地脉里发了芽,你猜怎么着?上面的字长在了双生藤的年轮里,一圈圈转着,像在给天地讲故事。”

苏清月的绣坊已成了九州闻名的“脉语阁”,绣娘们用双生藤的纤维织出的锦缎,能随脉语变换图案:春来是花,夏来是浪,秋来是果,冬来是雪。最新的一幅“天地同春图”挂在守脉亭的正中央,图上没有国界,没有山海,只有无尽的藤条缠着万物生长,连星辰都长在藤叶间,像颗颗熟透的星核果。

疯和尚的禅房搬到了双生藤的主干里——工匠们掏空了部分老藤心,砌成间能容一人的小室,藤壁上的脉语符号会随呼吸发亮。老和尚常在这里打坐,说能听见十载前孩子们的笑声,听见四海的脉语在藤条里流淌,像在念一部无字的经。

阿木的《脉语大典》已编成三十卷,被刻在总坛的石壁上,风吹日晒却愈发清晰。最新添的一卷叫“同春篇”,记着个奇事:西域的戈壁开出了江南的莲,北境的草原结出了南洋的椰,而中原的麦田里,长出了带着所有地域气息的谷穗,煮成的粥能让喝的人,同时看见四海的春景。

立春那天,通脉藤的光带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金光,四海的影像同时出现在光带中:阿沙的孙子在紫叶藤下教小羊认脉语符,牧民的孙女骑着马,身后跟着缀满春醒草的羊群,南洋渔人的后代驾着藤条船,渔网里捞起的鱼带着星核的光……他们异口同声地喊:“总坛,开春了!”

石敢当的孙子举着刚采的双生花,往光带里递:“这是总坛的春天,给你们!”花穿过光带,瞬间出现在所有影像里,落在每个人的手心,花瓣上的脉语符号同时亮起,连成一句清晰的话:“我们在一起。”

守脉亭的风铃在春风中轻响,与十载的记忆、万物的欢歌、藤网的脉语交织在一起,像首响彻天地的共生曲。灰棱的后代趴在九州柱旁,看着石壁上的《脉语大典》,额间的星屑与藤壁的符号相映,发出温暖的光。

属于根脉的故事,还在继续。当藤条的根须扎进所有土地的记忆,当四海的春天在脉语中连成一片,当守护的故事变成天地间最自然的呼吸,这片世界便不再有“你的”“我的”,只有“我们的”——我们的藤,我们的春,我们的根脉绵延,我们的天地同春。

根脉在生长,春意在蔓延,而守护的故事,也在这无尽的共生里,成为了天地本身的模样,永恒,且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