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大牢深处,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绝望的气息。被俘的暴徒骨干,在经验丰富的刑部老吏拷问下,心理防线逐一崩溃。他们提供的线索零碎而模糊,指向几个身份不明的“阔绰老爷”或者“管家模样的人”,但具体名姓、相貌却语焉不详。
然而,徐承烈和负责此案的韩干吏并未气馁。他们知道,如此周密的煽动,不可能不留下任何痕迹。一方面,他们加大了对南京城内三教九流、尤其是银钱流通和生面孔的排查力度;另一方面,则将调查的重点,投向了那些在暴乱发生后,反应最为“积极”的守旧派官员及其关联人士。
“大人,”韩干吏向徐承烈汇报,“根据被俘者零散描述,那几个陌生人在散布谣言和给予银钱时,曾无意间提到过‘不能任由那些格物院的妖人祸乱朝纲’、‘要还士林一个清净’等语。其口吻,不似普通市井之徒。”
徐承烈目光一凝:“士林…格物院…他们的目标很明确。”
就在这时,派去监视几位重点怀疑对象的暗探传回一条关键信息:在暴乱发生前两日,与周延儒过从甚密的一位致仕官员府上,其管家曾秘密会见过来自城西棚户区的几个地痞,其中一人身形样貌与已被击毙的刘三颇为相似!而且,该管家在暴乱当夜,曾匆忙出府,去向不明,直至凌晨方归。
“盯紧那个管家!查他当晚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徐承烈立刻下令。
几乎同时,沈万三那边也从另一个渠道获得了突破。户部市易司在清理“振华工坊”的账目残骸时,意外发现了几页未被完全烧毁的私账记录,上面隐约记载了工坊近几个月来,曾数次遭到不明身份人士的骚扰和原料破坏,王振华曾怀疑是竞争对手所为,但苦无证据。而其中一次原料被掺假的事件,经手的那家牙行,其背后东家,赫然与另一位在朝中激烈反对新政的御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条线索,如同黑暗中摸索到的丝线,虽然纤细,却都隐隐指向了那个盘踞在朝堂之上的守旧集团。
徐承烈与林川、沈万三密议后,决定不再打草惊蛇,继续暗中收集证据,等待时机,务求一击必中。
然而,对手也并非束手待毙。周延儒等人敏锐地察觉到风向不对,尤其是自家管家的行踪可能已经暴露。他们深知,一旦事情败露,将是灭顶之灾。
一场围绕“灭口”与“保护证人”的暗战,在南京城的阴影下悄然展开。
周延儒府邸,密室之内。
“废物!都是废物!”周延儒再无平日里的儒雅风度,气急败坏地低吼,“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干净!”
那 former 官员面色惨白:“周公,现在说这些晚了!那管家…必须尽快处理掉!他知道的太多了!”
“怎么处理?如今刑部盯得那么紧!”
“制造意外…失足落水,或者…急病暴毙!”former 官员眼中闪过狠毒之色。
就在他们谋划着灭口之际,徐承烈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他料定对方会狗急跳墙,早已派精干人手,对那几个关键人物进行了严密保护,同时故意露出一些破绽,引诱对方出手,以便人赃并获。
是夜,周府管家被秘密转移至一处隐蔽据点后不久,果然有两名黑衣蒙面人试图潜入其原住处,被埋伏的刑部高手当场擒获。经过突击审讯,其中一人扛不住,招认是受周府一位清客指使,前来“取一件东西”,并“让那管家永远闭嘴”。
消息传回,徐承烈精神大振。虽然清客并非周延儒本人,但这链条已经足够清晰了!他连夜整理所有证据链,准备在次日早朝,发起雷霆一击。
然而,魏忠贤在内廷也并非毫无察觉。他虽乐于见到林川与周延儒等人斗得两败俱伤,但也担心火势蔓延,烧到自己身上。在皇帝就寝前,他侍奉左右,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皇爷,近日南京城为了那暴乱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刑部徐尚书更是日夜操劳。只是…这查案之事,最怕牵涉过广,若是引得朝局动荡,反倒不美了…”
天启帝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朕只要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何来动荡之说?”
魏忠贤心中一凛,不敢再多言,知道皇帝这次是铁了心要查个明白。
次日,皇极殿。气氛比昨日更加肃杀。徐承烈手持厚厚一叠奏章与证词,出班朗声道:“陛下!臣已查明南京暴乱一案之幕后主使!现有暴徒口供、银钱往来线索、涉案牙行东家背景、以及昨夜擒获之杀人灭口凶犯及其供词在此!所有证据均指向……”
他的目光如利剑般扫过面色大变的周延儒及其党羽,一字一顿道:“……礼部侍郎周延儒,及其同党数人!正是彼等,为阻挠新政,不惜煽动暴民,冲击工坊学堂,纵火行凶,祸乱京城,其行径与谋逆无异!臣恳请陛下,即刻将周延儒等革职拿问,交三司会审!”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周延儒又惊又怒,出列强辩:“徐承烈!你血口喷人!仅凭一些市井无赖的攀诬和揣测之词,便欲构陷朝廷大臣?陛下!臣冤枉!此乃林川一党排除异己之毒计!”
他的党羽们也纷纷出言附和,试图将水搅浑。
但徐承烈准备充分,将一条条证据清晰陈列,尤其是昨夜擒获凶犯与周府清客的关联,几乎形成了闭环。
龙椅上,天启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看着殿下的争吵,看着周延儒那虽然强硬却难掩慌乱的辩解,又看了看林川、徐承烈那坦荡而坚定的目光,心中已然有了判断。
“够了!”天启帝猛地一拍御案,声音冰冷,“人证物证俱在,岂容尔等狡辩!周延儒!”
周延儒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你……太让朕失望了!”天启帝眼中满是痛心与愤怒,“身为朝廷重臣,不思报国,反而行此卑劣之事!来人!摘去周延儒顶戴花翎,押入天牢!其余涉案官员,一并革职查办!”
禁卫军应声而入,不顾周延儒的哭喊挣扎,将其拖出了大殿。
一场由底层暴乱引发的政治风暴,终于以守旧派核心人物的倒台而暂告段落。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这并非终点。旧势力的根基远比想象中深厚,倒下一个周延儒,还有无数个“周延儒”隐藏在暗处。制度复兴之路,依然漫长而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