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奇人传 > 第2404章 武当仙踪(1294-132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04章 武当仙踪(1294-1320)

元贞元年的深秋,四十七岁的张三丰踏上了均州武当山的土地。眼前的景象令人唏嘘:昔日宋皇敕建的九宫八观多已倾颓,太乙观仅存断壁残垣,五龙宫的正殿只剩焦黑的梁柱指向苍穹。山风吹过废墟,卷起灰烬中的经卷残页,其上《道德经》道法自然的字迹依稀可辨。

三丰与追随他而来的弟子邱玄清,在玉虚岩下结庐而居。这个来自终南山的年轻道士,有着惊人的毅力。每日黎明,他都会用松枝为笔,在沙地上默写《黄庭经》。某日清晨,岩前古松上传来阵阵啼鸣,但见乌鸦与喜鹊正在争夺枝桠。乌鸦凶猛啄击,喜鹊却不直接对抗,每每振翅旋身,借力化力。如此往复,乌鸦力竭坠枝,喜鹊轻巧落回原处。

妙哉!三丰抚掌大笑,以柔克刚之真意!

他当即在岩前演练,将所见所悟化入拳法。双臂如鹊翼轻舒,步法如鸦足稳踏,身形转折间暗合阴阳消长。邱玄清看得入神,忽见师父收势时,袍袖拂过的落叶竟在空中自然排成太极图形。这套融合毕生所学的新拳法,被三丰命名为太极拳。当夜,他在松明火把下撰写《太极炼丹秘诀》,开篇即道: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

皇庆二年的端阳节,展旗峰下演出一场生死奇缘。少年卢秋云为采岩壁上的石斛,失足坠崖。千钧一发之际,他抓住崖间青藤,借势在空中连翻三转,竟如灵猿般轻盈落回崖边。正在峰顶采气的三丰目睹此景,白眉轩动:此子身法天成,实乃道种!

卢秋云本是山中猎户之子,虽不识字,却通晓百兽习性。三丰收他为徒后,发现这少年对自然之理有着惊人的直觉。教授时,卢秋云脱口而出:这不就像山雾绕峰么?看着绵软,实则能移石裂岩。三丰闻言暗惊,知是得了衣钵传人。

某个月圆之夜,师徒二人在紫霄宫旧址栽下九株杉树。卢秋云按师父指点,依九宫方位挖穴,每穴先垫朱砂三钱。三丰亲自培土,每培一层便诵咒一道。待九树植毕,但见月华如水,树影在地面自然连接成八卦图形。后来武当山重建时的九曲黄河墙,正是依此布局而建,墙垣蜿蜒如龙,暗合天地气脉。

延佑年间,年过七旬的三丰已是银须垂胸。某日在金顶观日,见云海中七十二峰如朝笏来拜,不禁对众弟子预言:此山异日必大兴,当出王者师。邱玄清详问其故,三丰指着一朵形似如意祥云道:百年之内,当有真龙天子在此山敕建宫观,武当香火将盛甲天下。此言后来果然应验——半个多世纪后,明成祖朱棣为酬谢真武神佑,果真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建起规模宏大的紫霄宫。

这段岁月里,三丰的修行日臻化境。他在南岩宫遗址打坐时,曾有樵夫见其头顶白气蒸腾,结三朵莲花。更有山民传言,每值风雨之夜,常见玉虚岩上金光冲霄,如有人执烛夜读。其实那是三丰在创作《大道歌》《打坐歌》等修行要诀。其中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等句,至今仍是武当道士的入门功课。

值得一提的是三丰提出的内外双修主张。他认为:丹道如铸剑,内炼精气犹似百炼精钢,外修功德好比开刃磨锋。为此,他常带弟子下山行医。某年襄阳大疫,三丰教民众以太极拳法导引祛病,又以山中药草熬制太和汤,活人无数。当地百姓欲赠千金,他仅取三文作香火资,余者尽数散与贫苦。

在武当的第十年,三丰完成了《无极图说》的着述。这部融合易学、丹道、武学的经典,后来成为武当道派的镇山之宝。书成那夜,天现异象:北斗七星分外明亮,七道光华直射金顶。卢秋云惊问其故,三丰笑而不答,只将经卷藏于南岩石壁之中。

延佑七年的重阳节,七十三岁的三丰在玉虚岩前举行首次传戒大典。来自四方的百余道士齐聚,但见老宗师鹤发童颜,宣讲《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时,岩畔松柏无风自动,似在应和。典礼进行至午时,忽有白鹤自天柱峰飞来,衔来一枚玉简,上书道济苍生四字。三丰知是天道感应,遂将戒律增至三百条,奠定了武当道派的清规。

此时的武当山,虽无金碧辉煌的宫观,却已成就一方净土。三丰亲手所植的杉树已成密林,他开创的太极拳法在民间广为流传。某个雪夜,他与卢秋云对坐煮茶,忽闻岩下虎啸。年轻弟子欲取剑防范,三丰摆手制止:此山君是来听经的。果然,一只白额猛虎静静蹲坐岩前,直至《道德经》诵毕方悄然离去。

在武当山的二十六年,是三丰将毕生所学系统化、理论化的重要时期。从辽东到终南,从巴蜀到武当,这条求索之路终于在此绽放最灿烂的光芒。而当明月初升时,这位古稀之年的宗师,又开始收拾行囊——他感知到南方的召唤,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去传播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