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雾里余温 > 第207章 雪霁的暖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雪停的那天清晨,思砚是被一阵清脆的咳嗽声叫醒的。他揉着眼睛爬起来,只见来老先生的孙女正靠在炕头,手里捧着碗小米粥,小口小口地喝着,脸色虽还有点白,却已褪去了那层吓人的潮红。

“你醒啦?”她看见思砚,眼睛亮了亮,声音还有点哑,却带着笑意,“我好多了,不烧了。”

思砚扑到炕边,伸手摸她的额头,温温的,像晒过的棉絮,心里那块悬了几天的石头“咚”地落了地。“真的不烫了!”他咧着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外婆说的没错,熬过去就好了。”

来老先生端着药碗进来,见孩子能自己喝粥,眼圈一下子红了:“能吃东西就好,能吃就有力气。”他把药碗放在桌上,“这是最后一副药,喝了巩固巩固,免得再反复。”

苏晚进来时,手里拿着件新做的小棉袄,是用浅粉细布缝的,里子絮着新弹的棉,针脚密得像撒了把芝麻。“给你做的,”她把棉袄放在孩子怀里,“前几天你烧得厉害,连夜赶出来的,穿上暖和。”

棉袄上还带着阳光的味,孩子抱着它,笑得露出两颗小门牙:“谢谢苏姨。”她试着往身上套,袖子有点长,思砚赶紧帮她卷起来,“等你长高点就正好了。”

林砚从院里进来,手里拎着串冻梨,黑黢黢的梨冻得硬邦邦的,“泡在冷水里化开,甜得很,给你败败火。”他把冻梨放进盆里,“你外婆说,大病初愈吃点冻梨,清爽。”

思砚蹲在盆边,看着冻梨慢慢变软,表皮渗出细密的水珠,像撒了层碎钻。“等化了,我喂你吃。”他用手指戳了戳梨,软乎乎的,“比柿饼还软。”

街坊们听说孩子好了,都来瞧。张奶奶端来碗鸡蛋羹,嫩得像豆腐,“给孩子补补,好得快”;王婶拎着袋红枣,“煮粥吃,补血气”;思砚举着化了一半的冻梨,给每个人看,梨汁滴在鸡蛋羹里,惹得大家直笑“思砚给羹加了甜”。

午后的阳光格外暖,透过窗棂照在炕上,把被褥晒得蓬蓬松松。小姑娘披着棉袄坐在炕边,看思砚给她画雪人——这次的雪人没安辣椒鼻子,安了个红纽扣,思砚说:“这样就不会化了。”

“等雪再化点,我们去河滩看冰灯吧?”孩子指着画里的雪人说,“我爷爷说,河滩的冰能冻成透亮的灯,里面点上蜡烛,好看得很。”

“好啊,”思砚把画递给他,“等你再养好点,我们就去,我还能给你堆个更大的雪人。”

苏晚在灶上煮了锅红枣粥,甜香漫了满院。她给孩子盛了碗,“慢点喝,刚好转,别吃太急。”孩子舀着粥,枣泥的甜混着米香,在舌尖漫开来,像把前几天的苦都化了。

“你外婆来信说,她那边的雪也停了,正收拾东西呢。”苏晚突然说,“说等路好走了,就动身回来。”

思砚眼睛一亮:“真的?那外婆就能看到她好起来了!”

林砚把晒好的腊肉挂在屋檐下,“等外婆回来,咱们杀只鸡,给孩子补补,也给外婆接风。”阳光照在腊肉上,油光闪闪的,像抹了层金。

夜里,思砚躺在自己的炕上,闻着窗外飘来的雪后清冽的空气,心里踏实得很。他想起这几天守在炕边的日子,想起那一碗碗苦药,想起冻得通红的手,突然觉得,那些难熬的时刻,就像这冬天的雪,看着冷,化了却能滋润土地,让春天的花长得更旺。

苏晚进来掖被角时,手里拿着件新做的棉鞋,是给思砚的,鞋面上绣着个小小的太阳,“明天穿这个去玩,”她把棉鞋放在床头,“雪霁的天,地上滑,这鞋底纳得厚,不硌脚。”

思砚摸着鞋面上的太阳绣,突然觉得这雪后的暖阳里,藏着最实在的暖。是病好后的笑,是碗里的甜粥,是街坊们的惦记,还有外婆要回来的消息,把冬天的冷都晒成了春的盼。

而那盆没吃完的冻梨,还在窗台上慢慢化着,梨汁顺着盆沿往下滴,像串小小的珍珠,仿佛在说:“等雪化尽,等春风来,所有的等待,都会像这梨一样,甜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