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拂晓。天目山根据地沉浸在“斩毒”行动惨胜的复杂情绪中。牺牲队员的遗体尚未安葬,生擒的日军细菌战专家中村博士和缴获的罪证,如同滚烫的山芋,既带来了揭露日军暴行、破解细菌战困局的希望,也预示着日军必然更加疯狂的反扑。如何处置中村、利用罪证,并应对接踵而至的危机,成为摆在宋希濂和指挥部面前一道极其棘手且紧迫的难题。

师部岩洞内,气氛凝重得近乎凝固。参会者范围扩大,除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高天亮、徐锐、林婉华等核心成员外,还特意召见了在政治保卫和敌军工作方面经验丰富的敌工科副科长赵启明(经过严格审查已恢复工作),以及一位精通日语、心理素质过硬的日文翻译。桌上,摆放着从中村处缴获的文件样本和审讯初步记录。

宋希濂面色疲惫但目光如炬,开门见山:“‘斩毒’行动,弟兄们用血换来了关键转机,也带来了更大麻烦。中村博士,还有这些铁证,是烫手山芋,更是刺向鬼子心脏的一把利剑。怎么用这把剑,才能既打击敌人,又保全自己?今天必须议出个章程来!李参谋,先把审讯的初步情况说一下。”

李慕华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中村很顽固,但非死硬。初步审讯,他承认了参与‘菊水’部队的细菌武器研发,但强调自己只是‘科学家’,受军部胁迫,并对筱冢义男急于求成、不计后果的作战方式表示不满。他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一、日军库存的细菌武器种类繁多,包括鼠疫、霍乱、炭疽等,数量惊人;二、下一阶段,‘菊水’部队可能受命在更大范围,包括交通线和人口密集区使用细菌武器,制造恐慌;三、他掌握部分菌株的弱点和初步抗血清的制备方法。”

林婉华立刻接口,语气急切:“师座!如果中村配合,提供菌株特性和防治方法,对我们防控疫情、拯救生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必须尽力争取他!”

高天亮则持谨慎态度:“这家伙的话能信几分?会不会是缓兵之计?鬼子知道我们抓了人,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营救或灭口!留着他,就是留着个炸弹!”

徐锐从安全角度分析:“中村被俘,日军‘菊水’部队和特高课必然发疯。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其疯狂报复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大规模军事扫荡、更隐蔽的渗透破坏、甚至……针对中村本人的精准营救或刺杀。”

赵启明提出建议:“师座,我认为对中村,应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他表现出对筱冢的不满和一定的‘科学家’良知,这是个突破口。我们可以采取‘恩威并施’:一方面,保障其人身安全和生活待遇,尊重其学识;另一方面,向其展示日军暴行证据(如南京的照片),晓以民族大义和国际法,并暗示其合作可换取未来战犯审判时的宽大处理。”

周明远综合各方意见:“中村和这些罪证,要用,但要用得巧妙。我建议分三步走:第一,全力攻坚中村,争取其技术合作;第二,妥善保管和利用罪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渠道向国际社会揭露;第三,立即调整防御部署,应对日军报复。”

众人争论激烈,焦点集中在是否冒险争取中村以及如何平衡短期安全与长期利益。

宋希濂静听良久,最终决断:“中村是关键!不能杀,也不能轻易放!要把他变成我们刺向鬼子细菌战阴谋的一根毒刺!”

他具体部署:“一、成立‘中村工作小组’: 由周政委总负责,李参谋、赵科长、林处长参加。对中村实行‘隔离式’争取:生活上优待,安全上绝对保证(由高队长派最可靠的小队看守),思想上进行耐心、细致的瓦解和争取工作。目标:争取其提供细菌武器防治技术,并撰写揭露日军细菌战罪行的证词!”

“二、 罪证处置与舆论攻势: 李参谋牵头,立即将缴获的文件、样本拍照、复制,整理成详细的报告。通过‘戚七’和陈嘉庚先生的渠道,设法将核心证据送至重庆国民政府、中共驻重庆代表团,以及英美等国驻华机构,控诉日军暴行!同时,在根据地内部和小范围友军中散发,揭露鬼子罪行,激励士气!”

“三、 应对日军报复: 全军立即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张团长、赵团长,你部加强前沿阵地工事,扩大警戒范围,防敌大规模突袭。高队长,‘猎影’队作为战略预备队,同时加强对内部要害和指挥部的反特种作战警戒。徐科长,情报网全部激活,严密监控日军动向,特别是‘菊水’残部和特高课的活动!”

“四、 国际视野: 设法通过秘密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国际联盟和知名媒体,哪怕暂时无法阻止,也要在道义上让鬼子彻底孤立!”

“行动!”宋希濂大手一挥,会议结束,众人分头执行这项极其复杂而危险的任务

“中村工作小组”立即展开行动。中村被安置在一处经过改造、相对舒适但戒备森严的岩洞内。周明远亲自与他进行了首次长谈,没有威逼,而是坦诚交流,阐述了日军侵华的非正义性和细菌战的反人类性,并展示了部分日军暴行的照片。李慕华则从技术角度与他探讨细菌战的不可控性和巨大危害。林婉华以同行身份,探讨疫情防控的科学方法。

起初,中村态度冷淡,以“服从命令”和“科学无国界”为由搪塞。但当林婉华“无意”中提及几种细菌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致命变异,并暗示日军粗糙的投放方式可能导致疫情反噬自身时,中村作为科学家的严谨和担忧被触动,神色有所松动。

宋希濂沟通系统,针对性地兑换了 “高级心理诱导技巧(针对特定人群)” 和 “微量吐真剂(副作用低,一次性)” ,秘密提供给工作小组,以辅助审讯。系统知识的注入,让周明远等人的谈话更具技巧性和说服力。

上海,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筱冢义男战战兢兢地汇报了中村被俘和“凋零”小组遭重创的消息。司令官松井石根暴跳如雷,差点拔刀劈了筱冢。

“八嘎!废物!蠢货!帝国的心血,竟然落入支那军之手!你必须切腹谢罪!”松井怒吼。

筱冢跪地哀求:“司令官阁下!请再给卑职一次机会!我立刻组织精锐特攻队,潜入天目山,救回中村博士,消灭证据!”

“来不及了!”松井强迫自己冷静,眼中闪过毒辣的光芒,“宋希濂不是傻瓜,他肯定已经把证据复制了!现在杀中村灭口,反而坐实了我们的罪行!为今之计,只有一条路!”

他压低声音,对身边的特高课长说:“立刻启动‘蜂鸟’!让她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中村的关押地点,能救则救,不能救……就让他永远闭嘴!同时,执行‘嫁祸’计划!”

“嗨依!”

傍晚,李慕华收到了“戚七”通过绝密渠道传来的急电,内容令人毛骨悚然:“据悉,日军知中村被俘,震怒。已启动潜伏最深之‘蜂鸟’,目标:灭口中村。‘蜂鸟’身份极高,隐藏极深,或已混入贵部信任之内部人员中。另,日军策划‘嫁祸’行动,欲散布谣言,称贵部为制造恐慌,自导自演细菌疫情,并杀害日方医疗人员。慎防内鬼,警惕舆论!”

这份情报让所有知情人脊背发凉!“蜂鸟”?内部还有比“深喉”隐藏更深的日谍?而且日军还要倒打一耙!

宋希濂立即下令:再次提升中村关押点的警戒级别,看守人员全部换成背景绝对清白、且家人不在敌占区的老兵。同时,加强内部人员核查,特别是近期接触过中村或核心机密的人员。

果然,几天后,在天目山周边地区乃至更远的城镇,开始流传各种谣言:“天目山守军粮草断绝,故意散布瘟疫,逼迫百姓接济”、“宋希濂部抓了日本医生,严刑拷打,企图抢夺药方”……谣言恶毒,混淆视听。

周明远和李慕华立即组织反击,通过地下宣传网,散发缴获的日军文件照片(抹去关键信息),公开中村博士受到人道待遇的消息(不提合作),揭露日军细菌战阴谋。一场激烈的舆论战就此拉开序幕。

然而,谣言还是在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底层士兵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和猜疑,内部保卫工作的压力骤增。

在“中村工作小组”持续的努力和“系统”技能的辅助下,中村的态度开始出现明显转变。他先是提供了一种针对霍乱弧菌的简易消毒水配方,经林婉华验证有效,随即配发部队使用。随后,他又在周明远的感召下,开始撰写一份关于日军“731部队”(他隐约提及的代号)研制细菌武器的详细报告,揭露其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然而,就在中村即将完成报告的关键时刻,负责其饮食的炊事班一名老兵,在送饭途中“意外”跌倒,食盒打翻。事后检查,食盒夹层发现了剧毒氰化物!若非意外跌倒,后果不堪设想!

内鬼“蜂鸟”出手了!而且其渗透之深、行动之诡秘,令人震惊!徐锐立即封锁现场,彻查所有接触人员,但“蜂鸟”如同鬼魅,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次未遂的投毒,反而加速了中村的最终抉择。他意识到,日军已将他视为必须清除的弃子。在恐惧和愤怒,以及周明远等人承诺保证其安全并最终将其移交国际法庭的保证下,中村最终同意全面合作,提供了更多关键技术资料,并完成了揭露罪行的证词。

当中村签字的证词和部分关键样本被秘密送出根据地的同时,日军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也开始了。侦察机频繁掠过,无线电侦测到日军多个师团频繁联络,目标直指天目山。显然,日军在舆论战和暗杀未能奏效后,准备发动雷霆万钧的军事打击,企图彻底摧毁天目山根据地,夺回中村,消灭罪证。

宋希濂站在指挥部门口,望着阴云密布的天空。手中,是刚刚收到的、由中村证词和部分证据整理而成的控诉电文,即将发往重庆和海外。身后,是严阵以待但面临强敌的将士。

“鬼子要拼命了。”周明远走到他身边,沉声道。

“来吧!”宋希濂目光冰冷,语气斩钉截铁,“他们越想掩盖,就越说明我们打中了他们的七寸!把这封电文发出去!让全世界看看,这群披着人皮的野兽,到底干了什么!告诉全体官兵,准备战斗!天目山,将是埋葬这群法西斯细菌战犯的坟墓!”

一场旨在彻底剿灭天目山根据地的超级风暴,伴随着一场揭露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罪行的舆论海啸,即将同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