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161章 协议落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启明”计划的合作意向,如同在“哲牛”团队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但要将这宏大的蓝图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第一步,便是踏上那条由严谨的法律条文、铁一般的纪律和沉甸甸的责任铺就的“协议之路”。这个过程,远非简单的签字盖章,而是一场对团队纪律性、忠诚度与心理承压能力的全方位淬炼。

正式的合作协议草案,由项目牵头单位——国家人工智能基础架构研究中心(简称“国智中心”)的法务与战略部门联合拟定后送达。这份厚厚的、装帧朴素的文件,其重量不仅在于纸张,更在于字里行间所承载的分量。

协议明确了“哲牛”作为“技术创新联合体”的身份,深度参与“启明”计划中“可信AI基础架构”子项的研发。权责条款精确到每一个技术模块的交付标准、每一行代码的知识产权归属与使用范围,以及严格的里程碑考核节点。利益分配机制则体现了国家项目的特点:保障参与单位的合理收益,但更强调技术成果的国家所有性和战略共享性。

核心团队在内部审议时,产生了微妙的波澜。

李壮看着条款中关于“核心技术成果归国家所有”的部分,挠了挠头,略显迟疑:“这……咱们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东西,以后就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了?感觉像是把自己养大的孩子过继出去了一样……” 他的情感直白而朴素,带着技术人对自身创造物的天然眷恋。

林婉婷立刻从商业与战略层面予以反驳,语气冷静而透彻:“李工,眼光要放长远。这份协议看似让渡了部分所有权,但换来的是国家级平台的背书、无与伦比的数据资源、顶尖的科研协作网络,以及未来在更大范围内定义行业标准的话语权。这远非单纯的商业利益可以衡量。这等于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中国AI核心圈层的大门,其潜在价值是垄断性的。”

苏小蕊则更关注技术细节:“协议要求我们的‘心火’引擎核心接口必须完全对外开放,并符合国家AI平台的统一标准。这涉及到底层架构的重大调整,工作量巨大,而且必须确保在开放的同时,核心算法的安全性和我们独特的伦理约束机制不被稀释或误用。”

一直沉默的Silent,在通讯频道里留下了针对安全条款的分析:“协议中关于数据安全、系统审计和人员背景审查的要求,达到军用级别。接受它,意味着我们将置身于前所未有的透明化监管之下。这是必要的代价,也是最高的准入壁垒。”

王哲聆听着众人的意见,最终拍板:“协议的条款,体现了国家战略的严肃性和对核心技术的保护意志。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要将个人和公司的‘小我’,融入国家科技创新的‘大我’。有所得,必有所舍。在保障团队基本权益和研发自主性的前提下,原则性接受。”

接下来的重头戏,是组建 “启明-哲牛联合项目管理委员会” 。国智中心委派了一位资深项目负责人——赵东升主任,担任委员会主席。赵主任年约五旬,身形挺拔,目光如炬,曾在多个重大国防科技项目中担任要职,言谈举止间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军人气质和滴水不漏的严谨。

在首次管委会筹备会议上,赵主任开门见山:“王总,各位‘哲牛’的精英,欢迎加入‘启明’团队。在这里,没有‘你们’和‘我们’,只有‘我们’。但前提是,我们必须遵循统一的纪律、统一的步调。项目成败,系于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安全和保密。”

他宣布的管委会运作机制,让“哲牛”团队真切感受到了国家项目的“不同”:决策流程高度规范化,任何技术路线的变更都必须经过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其中国智中心代表拥有关键一票)审核批准;信息传递遵循严格的“最小授权”和“密级管理”原则;每周的项目进展报告,不仅汇报成果,还必须详细说明遇到的问题、潜在风险和应对预案。

随后出台的 《“启明”项目安全保密实施细则》 ,更是如同一条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深深地刻入每个人的工作日常。细则规定:所有参与项目的成员,必须通过政治审查和安全背景调查;研发环境物理隔离,严禁任何形式的无线网络接入及外部存储设备使用;数据流转实行“单向导出、审批授权”制度,并建立完整的、不可篡改的审计日志;甚至连日常的废纸处理,都必须经过专用的碎纸机粉碎至无法复原的程度。

这些条款带来的冲击是直观的。李壮看着自己那台心爱的、可以随时连接互联网查找技术资料的顶配工作站被替换成一台功能受限、处于严密监控下的内网终端,哀叹道:“这简直是回到了‘石器时代’!查个资料都要打报告审批,效率怎么保证?”

而真正的考验,是全员参与的 “国家安全与保密意识强化培训” 。培训并非走过场,而是由相关部门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内容涵盖了《保守国家秘密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度解读,以及大量真实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网络窃密、技术泄密案例剖析。培训的最后环节,是一场高度拟真的“防策反、防渗透、防窃密”情景模拟测试,通过精心设计的陷阱和压力情境,考验学员在诱惑、威胁下的心理素质和原则坚守。

培训结束时,每一位“哲牛”的成员,都面色凝重地在一份措辞庄严的《保密承诺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是对国家、对民族肩负起特殊责任的庄严宣誓。

苏小蕊走出培训室,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王哲低声道:“感觉……不一样了。以前我们是在为公司奋斗,现在,似乎有了一种更宏大、更神圣的使命感。”

连一向游离于集体之外的Silent,在完成培训后,其隔离工作站的指示灯也罕见地长时间保持着稳定的绿色,仿佛某种躁动不安的能量,在严格的纪律框架下,被引导向了更深远、更平静的深处。

张涛目睹此情此景,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句子以作总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今之科技竞争,亦如无声之战场。此等协议与制度,便是吾等之‘兵法’与‘军纪’。唯有先‘束己’,方能‘克敌’;唯有先‘循道’,方能‘致远’。”

协议落地,章程确立,纪律加身。“哲牛”这艘曾经自由航行的探索之舟,如今已被牢牢系于国家科技的航母战斗群。他们失去了部分随心所欲的自由,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和明确航向。一段全新的、充满挑战与荣耀的深度合作篇章,就此正式掀开。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敲下的每一行代码,解决的每一个技术难题,都将与国家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