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227章 海战新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立秋的东海,浪头比往常高了三尺。七艘漆成灰黑色的靶船在海面上列成“人”字形,帆布上画着狰狞的海盗标记,远远望去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海怪。郑伟站在“云帆号”的舰桥上,手里捏着本蓝布封皮的册子,封面上“海战术”三个字是用朱砂写的,笔锋刚硬,像他此刻紧绷的嘴角。

“各舰注意!按《海战术》第三章演练!”郑伟的声音通过铜管传向甲板,水兵们立刻忙碌起来,炮口缓缓转向左舷,明轮“哗啦啦”搅动着海水,船身微微前倾,像头蓄势待发的猎豹。

站在了望台上的老将赵虎眯着眼睛,手里的旱烟杆都快被捏碎了。他打了四十年海战,最拿手的是摆“八卦阵”——二十艘快船首尾相接,像张渔网似的把敌船罩住,再用火箭射燃帆篷。可这会儿看着“云帆号”上那些黑黢黢的后膛炮,总觉得心里发虚:“这铁家伙能比火箭管用?”

“赵将军看好了!”郑伟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海战术》,“您那八卦阵靠的是巧劲,咱这新法子,靠的是硬冲!”他突然转身,对舵手吼道,“左满舵!目标——敌阵中军!”

“云帆号”的蒸汽机“哐当”一声提速,烟囱里喷出的黑烟浓得像墨,船身切开浪头,带着撕裂空气的呼啸冲向靶船阵列。赵虎扶着栏杆,看着船首那根包着铁皮的撞角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突然想起年轻时撞沉倭寇船的场景——那时靠的是顺水的冲劲,哪像现在,铁船自己就能跑这么快。

“还有百丈!”了望手的喊声刚落,郑伟已举起令旗,“准备冲撞!炮手待命!”

甲板上的水兵们扎紧绑腿,炮手们解开炮衣,露出锃亮的炮管。二炮手王大锤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上汗珠滚成串,他往炮膛里塞了枚实心弹,又用捣棍狠狠砸实,嘴里喊着号子:“左三圈,右三圈,铁弹入膛稳如山!”这是他听郑伟讲《海战术》时编的,说是能记准装弹步骤。

“五十丈!”

“云帆号”像头失控的公牛,船头劈开的浪花溅了甲板半尺高。赵虎下意识地闭眼,耳边只听“咔嚓”一声脆响——比惊雷还震耳。等他睁开眼,靶船的主桅杆已经断成两截,帆布像只断线的风筝飘进海里,船身被撞出个大洞,海水“咕嘟咕嘟”往里灌。

“好!”舰桥上爆发出喝彩,郑伟却没停,令旗一挥:“侧舷炮准备!齐射!”

“云帆号”借着冲撞的惯性打了个旋,侧舷的十门后膛炮齐刷刷对准剩下的靶船。王大锤瞅准靶船的船身,猛地拽动引信绳——

“轰隆!轰隆!”

十道火光同时窜出炮口,铁弹拖着白烟砸向靶船。有的直接击穿船板,有的擦着桅杆飞过,最准的一发正中靶船的火药桶,“嘭”的一声巨响,靶船瞬间被火焰吞没,木屑混着浓烟冲上天空。

“这……这是打雷了?”赵虎手里的旱烟杆“啪”地掉在甲板上,他打了一辈子仗,从没见过这么快的炮。以前的前膛炮,装一发弹得四个人忙活半盏茶的功夫,这后膛炮倒好,王大锤他们喊着号子,转眼就填好了第二发。

“第二轮齐射!”郑伟的声音带着兴奋,“瞄准帆缆!”

又是一阵炮响,剩下的靶船帆绳全被打断,帆布垂下来像堆破布。水兵们在甲板上笑着拍手,王大锤抹了把脸上的烟灰,得意地对赵虎喊:“老将军,这炮比您的火箭厉害吧?”

赵虎没接话,噔噔噔跑到郑伟身边,抢过那本《海战术》就翻。册子上的字迹密密麻麻,第三章写着:“遇敌先以舰首撞断其阵,破其联络;再转侧舷,以炮火毁其帆、断其舵,使其进退不得;最后以巡逻艇围捕,务求全歼。”旁边还画着示意图,用红笔标着冲撞角度和炮击范围。

“这法子……是你琢磨的?”赵虎指着示意图,手指都在抖。他想起去年围剿海盗时,对方靠小船灵活躲闪,他的八卦阵追了三天都没围住,最后还是靠运气才抓住头目。

“是弟兄们一起想的。”郑伟笑着说,“上次在黄岩岛拿独眼龙,我们就试过冲撞,后来又琢磨着怎么让炮打得更齐。这册子改了七遍,才总算有点模样。”他指着远处正在下沉的靶船,“您看,蒸汽船快,撞得狠;后膛炮快,打得准。两样凑在一起,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赵虎翻到册子的最后一页,上面写着“变阵之法”:遇大船则撞其腰,遇小船则断其尾,遇集群则分而围之。每一条都配着实战案例,有的是去年打倭寇的,有的是上个月演练的,连失败的教训都记着——比如“初练时炮口偏高,多打空弹,后以绳测距,准确率提高六成”。

“比咱当年的八卦阵管用多了。”赵虎合上册子,语气里满是佩服,“以前讲究‘阵不乱则力不散’,现在看来,这铁船和快炮,才是真本事。”他突然拱手道,“郑大人,能不能给老夫抄一本?我带回营里,让弟兄们都学学。”

“将军要学,晚辈求之不得。”郑伟让人取来纸笔,“这册子本就是给弟兄们看的,谁有好法子,都能往上添。昨天王大锤还说,要是在船尾装几门小炮,对付偷袭的小船更方便,我正打算加进去呢。”

演习结束时,夕阳把海面染成了血红色。“云帆号”拖着靶船的残骸往港里走,赵虎还在翻那本《海战术》,嘴里念念有词:“冲撞角度三十度最佳……炮击要打船身水线……”

郑伟站在舰桥,望着渐渐靠岸的港口,心里清楚:海战的法子,从来不是死的。以前的船靠风,就得练阵法;现在的船靠蒸汽,就得练冲撞和快炮。就像这本《海战术》,今天能用,明天可能就得改——只要能护着这片海的安稳,变多少次都值得。

王大锤凑过来,递给他一块烤红薯:“大人,刚才老将军问我要号子词呢,说回去教他的兵。”

郑伟接过红薯,热气烫得手发红。远处的码头上,渔民们正举着灯笼迎接他们,灯光在浪里晃啊晃,像无数双盼着平安的眼睛。他咬了口红薯,甜丝丝的暖意从喉咙淌到心里——不管是八卦阵还是新炮术,说到底,都是为了让这些灯光,能夜夜亮在港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