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用矿泉水换稀世科技 > 第571章 都听明白了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海军最硬的家伙,全靠它撑着。”他嘴角扬起,像在夸自家孩子考上清华,“没它,咱海上连个像样的门脸都没有。”

郁鸿明看着他那副神态,心里明白——不是骄傲,是命根子。

每一颗螺丝都是他们熬出来的,每一寸钢板都是他们从废铁堆里抠出来的。

这个时代,龙国的造船业,几乎是从零开始爬。

前几十年技术断崖,经济困顿,图纸都找不到几张。

能造出三千吨的军舰?在别人眼里是奇迹,在他们眼里,是尊严。

隔壁阿三?号称有“帝国理工”,结果连艘像样的护卫舰都造不囫囵,靠买二手废铁凑合。

可咱龙国呢?

自己焊的机器,自己设计的图纸,自己扛着压力硬生生干出来——

哪怕是艘三千吨的小舰,也敢和国外七千吨的比划比划。

郁鸿明没说话,低头扒了口饭。

这饭,比他吃过任何一顿都香。

要知道龙国搞造船,撑死了也就三十来年,算不上老底子。

真不容易啊!

郁鸿明往嘴里塞了两口饭,抹了抹嘴,接着开口:

“现在咱海军手上,一共有多少条船?”

对面的杜伟军嚼着菜,筷子插在饭碗里,半天没动,眼神有点发飘,像是在算账。

好一会儿,他才慢悠悠开口:

“加一块儿,一百来条顶天了。”

“哎,以前国家重心都在陆军上,海军嘛……说句实在话,差点儿意思。”

“咱们国界挨着海,那线长得跟蛇似的,一百来条船?连个边儿都摸不着。”

“你看看美国,航母带着一堆小弟,五百多条船漂在海上,跟摆地摊一样。”

“老毛子那边,船也不少。”

“就是那些欧洲小国,随便拉出来一个,船也比咱们多。”

“咱们想在海上站起来,路还长着呢。”

郁鸿明点点头,心里有谱了。

饭后,他又和大伙儿扯了会儿闲话,等碗筷收完,他直接拍了桌子:

“走,换个地方,我有正事要跟大伙儿说。”

这阵子他摸清楚了天南厂的底细,也大概知道海军是个什么水平。

现在,是该亮牌的时候了。

杜伟军二话不说,带他直奔原厂长办公室——既让新厂长认认门儿,也图个清净。

人一坐下,郁鸿明没绕弯子,直接坐到了厂长那把旧椅子上,语气淡淡:

“咱厂的家底,我清楚了。”

“这些年,各位辛苦了。

但从今天起,我接手这摊子事,目标就一个——干出世界级的船!”

“下一轮,咱们直接干万吨级的战舰。”

“我那边已经调人了,设计组、工程师,全往这儿挪。

你们配合好,别扯皮。”

“咱们的目标就一个——尽快把万吨船给造出来!”

“另外,从明天起,厂里所有人,全都签保密协议。

不是闹着玩的——马上要干个绝密项目。”

“我实话跟你们说,盛兴和军方已经搭伙,搞大船了。

以后设计和造的活儿,有一部分得挪到咱这儿来。”

“都听明白了没?”

他这番话说得跟唠家常似的,可屋里一帮人全愣住了。

万吨战舰?!

之前他们最大的梦想,是三年内能拼出五千吨的船,就已经算烧高香了。

现在这新厂长,张嘴就是万吨!

旁人不懂,他们这些干了半辈子造船的,心里门儿清——万吨以上,那可是航母的门槛!

这不是升级,是炸天啊!

杜伟军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问:

“郁厂长……您这意思,是咱们真要造航母了?”

“万吨……那东西咱真能弄出来?技术门槛太高了,一不小心就翻车啊!”

“但要是咱真有航母……谁还敢在海上跟咱们龇牙?”

郁鸿明没点头,也没摇头,嘴角只挂了个笑。

他心里清楚:是航母,但不只是海上的那一种。

还有天上飞的——空天母舰。

可这话不能说。

这帮人还没那个级别碰机密,得慢慢考察。

这事儿,涉及国家命脉,容不得半点马虎。

那一夜,办公室里的几个人待到凌晨两点。

脑子里全是万吨大驱、航母编队、远洋巡航……越想越热血,越想越睡不着。

郁鸿明实在扛不住了,才挥手把人打发走。

不然真怕他们能拉着自己聊到天亮。

人走后,杜伟军亲自带他去了厂边上的招待所,给他和司机一人开了一间房。

第二天一早,郁鸿明没睡懒觉,直接拨通了欧阳浩的电话:

“老欧,赶紧给我抽一批搞空天母舰的专家,马上来天南厂报到。”

欧阳浩是谁?搞机械出身的专家,早年还在钱老门下打过转。

天南厂以前那任厂长,就曾亲自登门请他,被他婉拒了——那时候他一门心思扑在机械力学上,觉得造船太“土”。

后来阴差阳错进了盛兴,成了空天母舰项目牵头人。

其实空天母舰和普通战舰,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动力系统、装甲材料、舰载雷达、作战序列……能互相移植。

所以一听说郁鸿明上位,还是去了天南厂,欧阳浩也愣了一下。

但他办事干脆,挂了电话立马动手挑人。

挑人不简单。

不是谁都能派过去。

比如专门搞空天母舰飞行续航的团队,压根用不上——地上跑的船,不用飞。

再比如核心结构设计、保密部件研发的人,也得过滤——派出去万一泄密,全盘皆输。

按这个标准,欧阳浩连夜筛了一遍,圈出了一堆人。

人不多,但个个都是精锐。

他们里头大半都是欧阳浩从华科挖来的硬核专家,水平没得说,一个顶十个!

这些研究员全是从外地来的,东江干活儿和东港干活儿,差别真不大,住哪儿都一样,搬过来一点儿不怵。

人挑好,欧阳浩二话不说,直接安排大卡车拉走,当天上午就给送到了东港。

中午刚过,一拨人马就风尘仆仆地停在了天南造船厂的大门口。

郁鸿明早得了信儿,立马让杜伟军去安排接人,顺便腾出几间宿舍,把人安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