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铁院 > 第281章 炉火叮当与田垄稻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1章 炉火叮当与田垄稻香

清晨的阳光刚照亮山谷,工匠营的炉火便已熊熊燃烧。十几座铁匠炉一字排开,红光映天,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此起彼伏,震得山谷嗡嗡作响,像一首激昂的劳动乐章。孙小宝瘸着烧伤的右腿,在各炉前来回穿梭,嗓门洪亮:“都抓紧时间!这批火铳必须在月底前赶制出来,联军精锐营还等着换装呢!”

铁匠炉旁,工匠们赤裸着上身,汗水顺着黝黑的肌肤滑落,滴在灼热的铁砧上,瞬间蒸发。一名工匠正用铁钳夹着烧红的铁坯,放在铁砧上,另一名工匠抡起铁锤,狠狠砸下,火花四溅。“铛!铛!铛!”铁锤与铁坯碰撞的声音清脆有力,铁坯在反复捶打下,逐渐成型,变成火铳的枪管。

“注意枪管的厚度!前端薄后端厚,内壁要光滑,不然容易炸膛!”孙小宝走到炉前,仔细检查着刚成型的枪管,用手指摩挲着内壁,“还有这膛线,一定要刻均匀,这样弹丸的精准度才能提高!”工匠们点点头,不敢有丝毫懈怠,继续专注地打造着。

工匠营的另一侧,是农具制作区。几名工匠正忙着打造改良后的犁铧,这种犁铧比传统犁铧更锋利,犁面弧度更大,能深耕土地,提高耕作效率。“孙总领,这批犁铧已经打造好了,共五十件,够西坡屯田区用了!”一名工匠高声汇报。

孙小宝走过去,拿起一件犁铧,掂量了一下,满意地点点头:“好!立刻派人送到屯田区,告诉农夫们,这新犁铧好用得很,好好开垦,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工匠们立刻行动,将犁铧装上牛车,朝着西坡屯田区赶去。

此时的西坡屯田区,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数百名农夫正在田地里收割冬小麦,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随风起伏,散发着淡淡的稻香。农夫们手持镰刀,弯腰收割,动作熟练而迅速,割下的麦穗被捆成捆,堆放在田埂上,像一座座金色的小山。

“快点割!争取今天把这片麦田割完,明天就能播种油菜了!”田埂上,一名老农高声喊道。他是屯田区的负责人,经验丰富,带领着农夫们日夜忙碌,精心照料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田地。农夫们响应着,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却挡不住脸上的笑容——这是联盟成立后第一次丰收,虽然产量不算高,却让每个人都看到了希望。

麦田的边缘,几名妇女正带着孩子,捡拾着掉落的麦穗。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踮着脚尖,努力地将麦穗塞进怀里,小脸通红,却依旧干劲十足。“娘,你看我捡了这么多!”小男孩跑到母亲身边,得意地炫耀着。母亲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孩子,捡得多,明年就能多吃一碗麦饭了。”

不远处的水渠旁,几名联军士兵正和农夫们一起,清理渠内的淤泥。这条水渠是联盟成立后新挖的,连接着山谷的溪流,滋润着上千亩梯田。“水渠一定要清理干净,不然明年开春灌溉会受影响!”士兵们一边清理,一边和农夫们闲聊,气氛融洽。军民同心,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成为根据地最动人的风景。

午后,刘家堡的中心市集渐渐热闹起来。这个市集是民政司最近设立的,每周一次,供各山寨的百姓以物易物,交换生活必需品。市集不大,就在核心箭塔旁的空地上,几十名百姓带着自家的货物,在地上铺开布巾,摆放着收获的粮食、腌制的咸菜、手工编织的竹篮、狩猎的兽皮等。

“谁有多余的盐?俺用这张狐狸皮换!”一名猎户高声喊道,手中挥舞着一张完好的狐狸皮。立刻有一名妇人走上前:“俺家有盐,给你两斤盐,换你的狐狸皮行不行?”猎户点点头,两人当场交换,皆大欢喜。

市集上,随处可见这样的交易场景:用粮食换农具,用咸菜换布料,用竹篮换兽肉。虽然没有货币,交易方式原始,却充满了生机。民政司的官员在市集上维持秩序,同时登记交易情况,了解百姓的需求。王启年走到一个卖蔬菜的摊位前,问道:“大嫂,你这白菜长得不错,今年的收成还好吧?”

妇人笑着说:“托联盟的福,今年种了半亩白菜,收成比去年好多了!这不,吃不完,拿来换点粮食,给孩子补补身子。”王启年点点头,又问:“有没有什么困难?比如农具不够用,或者种子短缺?”妇人想了想说:“农具够?,就是种子有点少,明年想多种点萝卜,就是没有好种子。”

王启年立刻记下:“放心,民政司会尽快调配一批萝卜种子,分发给大家,保证明年人人都能种上萝卜。”妇人感激地说:“那就太好了!多谢王主事,多谢联盟!”

市集的热闹持续到黄昏,百姓们带着交换来的货物,满意地离去。炉火依旧在工匠营燃烧,田地里的收割也接近尾声,夕阳的余晖洒在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给麦田、工匠坊、市集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这就是根据地的生产日常,有工匠们的辛勤打造,有农夫们的耕耘收获,有百姓们的互通有无。虽然物资短缺,条件艰苦,却处处充满生机。每个人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用双手创造着希望,在乱世中艰难却坚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