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响起掌声。
有位白发老人举着手喊:
“陈总,我懂!我家里的铜炉,是我爷爷当年从战场上捡回来的,每次看见它,就像看见爷爷在身边!”
陈凡点头说道:
“对!这就是文物的意义。可这些年,有人把文物当成‘摇钱树’,造假、骗贷、暗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展台上的“假文物警示”牌:
“今天我们把李默的假文物摆在这里,不是为了羞辱谁,是想告诉大家,骗的不是钱,是历史的良心。”
“那‘天宇’以后要做什么?”台下有人问。
陈凡笑了,举起手里的神瞳护目镜:
“我们会继续鉴宝,但更要做‘文物的翻译官’……
把文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修复的过程拍成视频,让更多人知道,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
我们还要建‘民间文物档案库’,把散落在民间的宝贝登记在册,不让它们再流离失所。”
“说得好!”古玩协会的会长站起来鼓掌:
“陈凡,你守住的不是‘天宇’的名声,是文物行业的‘初心’!”
演讲结束,观众涌上来和陈凡交流。
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攥着一个布包。
他掀开布包,里面是一枚缺角的铜钱:
“陈总,这是我父亲当年给我留的,说是民国时的‘袁大头’。我想请你们帮我看看,是不是真的?”
陈凡接过铜钱,指尖摩挲着上面的锈色。
神瞳悄然启动,他“看”到锈色是自然的氧化层,铜钱的字体是民国时期的楷书,没有激光雕刻的痕迹。
“是真的。”他笑着说:
“您父亲当年肯定是攒了很久的钱,才给您留的。”
老人的眼睛红了:
“我以为这破铜钱不值钱,差点要熔了打首饰……谢谢你,让我知道,这是当年我爸的心意。”
傍晚,展览接近尾声。
陈凡站在展厅的落地窗前,望着外面的天空。
海城的春末天空很蓝,像当年父亲带他逛古玩街时的样子。
叶敏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可可:
“今天很多人哭了,说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
“是啊。”陈凡喝了口热可可,暖意在胃里散开:
“文物最动人的,就是它能穿越时间,把前人的温度传给后人。”
绍忆欣抱着文件夹过来,翻到最后一页:
“警方那边传来消息,李默的同谋已经落网,那个造假窝点的上线也被揪出来了。”
陈凡点头,目光掠过展厅里的文物……
修复好的宋瓷在暖光下泛着柔润的光,假文物的警示牌静静立着,台下的观众还在恋恋不舍地拍照。
“凡哥,”唐峰抱着笔记本走过来:
“我画了新的修复方案,明天给你看。”
“好。”陈凡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们一起,把‘天宇’做成文物的‘家’。”
窗外的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展厅里的射灯依然亮着,照在每一件文物上。
陈凡知道,这不是结束,是“天宇”的新生……
从鉴宝到守护,从复仇到传承,他和他的团队,终于找到了最珍贵的东西。
而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文物,那些被历史记住的故事,终会在“天宇”的守护下,重新发光。
陈凡关掉展厅的灯,最后看了一眼展台上的汝窑碗。
窗外,海城的星空很亮,像所有未说出口的承诺,像所有即将开始的,关于守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