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 第424章 多方角力与高层智慧的运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4章 多方角力与高层智慧的运用

精心打磨的申报方案已然成竹在胸,但清河市的决策者们深知,真正的较量此刻才刚拉开序幕。国家级新区的落地,不仅是发展蓝图优越性的竞争,更是高层战略沟通、区域利益协调、舆论影响力塑造的综合博弈,考验着主政者超越一地一隅的视野、智慧与定力。

市委书记江辰亲自挂帅,组建了一个精干高效的“前线指挥部”,成员包括市长方远、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以及核心经济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鼎力支持。在赴京之前,必须首先巩固“大本营”,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合力。

江辰和方远专程赴省城,向省委、省政府做了一次极为详尽的专题汇报。汇报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口号上,而是用扎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可行的方案说话。江辰重点阐述了三点核心价值:

“第一,东海新区若落户我省清河,将不是清河一市之喜,而是全省实现沿海崛起、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它将极大提升我省在国家级生产力布局中的权重,成为辐射带动内陆腹地的强大引擎。”

“第二,清河的方案,突出绿色和创新,与我省转型升级战略高度契合,能够为我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试验田’。”

“第三,我们有信心、有方案、也有能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办好这件大事,绝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信任和全省人民的期望。”

汇报准备充分,论证有力,打动了省领导。省委书记当场表态:“清河市的准备工作很扎实,思路很清晰。建设东海新区,是事关全省长远发展的大事,省委、省政府坚决支持!相关省直部门要主动对接,全力配合,形成合力。我们要举全省之力,争取这个国家级平台落户!”

拿到了“尚方宝剑”,获得了省级层面的统一号令,江辰立即挥师北上,进军北京。真正的“战场”在国家部委。然而,竞争对手们也早已云集京城,各显神通。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相关部委的门槛,几乎被来自几个候选省份的代表团踏破。每个城市都带着最精美的规划图册、最动听的承诺、最雄厚的实力背书。私下里的沟通、协调、甚至是角力,无处不在。

江辰为清河市制定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沟通策略。

“有理”,就是道理要硬。在向国家发改委汇报时,江辰没有过度渲染清河现有的经济总量或区位优势,而是紧扣“绿色”和“协同”两个国家最关切的战略点。他展示清河在绿色矿业技术、流域生态补偿、韧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探索,论证清河具备承担国家级绿色创新试验的独特基础和能力。他坦言:“我们可能不是经济实力最强的,但我们是在探索一条符合新发展理念、可持续的新路方面,决心最大、基础最实、思路最清的。”

“有利”,就是站位要高。在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沟通时,江辰始终强调服务国家大局。“我们理解国家对耕地红线、生态保护的底线要求。我们的规划方案,已经最大程度避让了基本农田和生态敏感区,并且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监管方案。我们争取新区,不是为了扩张城市规模,而是为了在约束条件下,探索集约、绿色、高效的发展新模式,为国家层面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提供‘清河方案’。” 这种站在国家立场思考问题的方式,赢得了部委专家的好感。

“有节”,就是姿态要正。江辰严格要求代表团成员,绝不贬低兄弟城市,绝不搞非正常手段,一切在阳光下进行,靠实力说话。对于部委领导和专家提出的尖锐问题,坦诚回答,不回避、不掩饰。对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承诺限期补充材料。这种务实、诚恳的态度,树立了清河干部队伍专业、可信赖的形象。

除了正式汇报,江辰还非常注重“场外”的沟通和舆论营造。他利用清河市在绿色技术、应急管理等领域积累的人脉,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代表性企业家召开小范围的座谈会,介绍清河的发展思路,听取意见建议,潜移默化地扩大清河的“朋友圈”和影响力。他还适时安排随行的本地媒体记者,采访报道清河代表团在京务实高效的工作状态,通过权威财经媒体刊发深度分析文章,探讨国家级新区布局的战略考量,间接展示清河方案的独特价值,在更高层面引导舆论关注。

博弈是微妙而复杂的。期间,也有不和谐音传来。有竞争对手通过某些渠道,散布“清河经济总量偏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敏感生态区域”等质疑。江辰闻讯后,镇定自若,指示代表团:“沉住气,不争论,用事实回应。” 他们立即准备了更加详实的补充材料,用精准的数据和科学的图表,一一回应了这些质疑,并将材料正式报送相关部委。反而借此机会,更加充分地展示了方案的严谨性和抗风险能力。

最关键的一次,是向一个由多部委司局级领导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做陈述。几个候选城市同台竞技,气氛紧张。江辰作为主陈述人,沉着冷静,侃侃而谈。他既展现了战略视野,又抠住了实施细节;既充满了创业激情,又保持了理性克制。在回答关于“如何避免新区房地产化”的尖锐提问时,他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争取的是国家战略平台,不是新一轮的造城运动。清河的骨头里要长‘创新’的肉,而不是‘房地产’的膘。我们将用最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管制,确保每一寸土地都用于发展实体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番话,给在场的领导和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汇报、沟通、答辩,清河的方案以其独特的定位、扎实的功底和务实的作风,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部委和专家的认可。虽然最终结果尚未可知,但清河代表团已经在这场高水平的博弈中,充分展示了能力和诚意,赢得了尊重。

返程的飞机上,江辰望着窗外的云海,对方远说:“老方,这次进京,与其说是‘跑部钱进’,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学习和检验。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国家需要什么,我们能为国家贡献什么。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对清河、对我们,都是一次宝贵的淬炼。” 方远深表赞同。博弈仍在继续,但清河已经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争中,打下了坚实的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