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 第236章 卫星材料的国际认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6章 卫星材料的国际认可

陈默合上检测报告,指尖在桌角轻轻叩了两下。窗外的阳光依旧刺眼,他没去理会那闪烁的反光,也没碰散落在旁的合同附件。钢笔安静地躺在那里,笔帽好好地盖着——和昨天随手乱放的习惯不太一样。

昨晚他调取了监控录像,反反复复看了三遍。老李确实没碰过样品柜,进出记录也都对得上。只是在离开前,他在恒温箱前多停留了两分钟,盯着读数看了一会儿。现在看来,那点微小的波动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材料本身在低温下的自然反应。

他记得未来有一种算法,可以通过微调晶格参数来稳定材料结构。虽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他记得最终的效果。凌晨两点,他把公式抄在纸上,交给值班的技术员,让他们按照新参数重新制备一批样品。

早上七点,新数据出来了。波动从0.28%降到了0.1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时,陈默正在操作台前仔细核对标签。三个人走了进来,领头的是一位白发学者,穿着深灰色夹克,手里提着银色仪器箱。他身后跟着两名助手,一人抱着笔记本电脑,另一人拿着检测探头。

\"您是陈工?\"白发学者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

\"我是。\"陈默点头,\"霍夫曼教授?\"

对方略显诧异,\"您认识我?\"

\"久仰大名。\"陈默接过对方递来的名片,看了一眼就收进口袋,\"设备需要调试吗?我们可以现在开始。\"

霍夫曼没有立即行动,\"先看看你们准备的样品。\"

陈默转身打开冷藏柜,取出三个密封罐。标签上清晰地标注着编号、批次和测试环境要求。他将样品一一摆放在操作台上,\"这是最新一批'天穹'材料样本,零下一百九十度保存,未经任何外部处理。\"

霍夫曼走近,戴上手套,拿起第一个罐子对着光线仔细端详。他的助手立刻打开电脑,连接探头开始校准。

\"我们按照欧洲航天局的最新标准追加三项测试。\"霍夫曼说,\"高温蠕变、辐射老化、真空疲劳。可以吗?\"

\"当然。\"陈默回应,\"样本准备了双份,你们可以随意选用。\"

霍夫曼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转头向助手点了点头。

测试从九点十五分正式开始。第一项是高温蠕变,将材料加热到一千二百摄氏度,持续四小时,观察形变程度。探头接入后,屏幕上缓缓爬升出一条曲线。

二十分钟后,曲线趋于平稳。

\"没有明显延展。\"霍夫曼紧盯着屏幕,\"结构保持完整。\"

陈默站在一旁,双手插在白大褂口袋里,\"要不要把温度再提高一些?一千三百度试试?\"

霍夫曼摇头,\"没必要。这个数据已经超出我们实验室同类材料极限值的百分之三十七。\"

第二项是辐射老化模拟。他们用伽马射线源照射样品三十分钟,再检测分子键的断裂情况。过程中,霍夫曼亲自操作设备,有一次参数设置出错,机器发出了警报。

陈默只是平静地提醒:\"校准模式要切换到动态补偿档,否则信号会延迟。\"

霍夫曼回头看他,\"您怎么知道?\"

\"说明书第十六页。\"陈默指了指对方带来的设备手册,\"你们这台型号去年刚刚更新过。\"

霍夫曼没有接话,重新设置了参数。这一次,数据顺利传入。

最后一项是真空疲劳测试。材料被放入模拟舱,经历五百次压力循环,观察是否出现裂纹或性能衰减。整个过程需要两个小时。

中途休息时,霍夫曼的助手小声嘀咕了句什么,陈默隐约听到:\"中国人能做出这种东西?不会是抄袭的吧?\"

他没有反应,低头喝了口保温杯里的茶。

霍夫曼听到了,转头用德语严厉地训斥了助手。助手立刻低下头,不再作声。

下午两点十八分,最后一组数据上传完成。

屏幕上显示,材料在经历极端环境测试后,强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0.6%。系统将其标注为\"自修复效应\"。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

霍夫曼站在屏幕前,一动不动。过了将近一分钟,他突然转身,看向陈默。

然后,他轻轻地鼓起了掌。

掌声不大,但沉稳有力。接着,他的两个助手也站起来跟着鼓掌。清脆的掌声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

陈默没有动,也没有笑。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我可以签字了。\"霍夫曼取出一份文件,是验收确认书,\"这项材料......\"他顿了顿,用中文说,\"领先世界至少二十年。\"

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门被推开。苏雪走了进来,手里拿着采访本和录音笔。她穿着浅色衬衫,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看起来和平时一样。

但她的站位变了。以前她总是待在角落,这次却直接走到了测试台前。

\"霍夫曼教授,\"她开口问道,\"您刚才说中国材料领先世界二十年,这意味着什么?\"

霍夫曼看着她,又看向陈默,\"这意味着下一个时代的航天技术重心正在向东转移。这不是猜测,是数据告诉我的。\"

苏雪转向陈默,\"您觉得呢?\"

陈默没有立即回答。他看着她手中的录音笔,镜头正对着自己。

他向前迈了半步,声音不高,却足以让靠近的人听清:\"你想要的真相,我会替你守护到底。\"

苏雪的手指微微收紧,握紧了录音笔。

霍夫曼签完字,将文件递给陈默,\"我们会向德国科学院提交报告。下次见面,也许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项目上。\"

\"欢迎随时来交流。\"陈默接过文件,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签名下方清晰地写着日期和地点。

墙上的进度表被人更新了。\"材料验收\"那一栏被打了个勾,旁边贴了新的纸条:载人级验证启动。

苏雪收起录音笔,没有再提问。她站在原地,看着陈默将文件仔细地放进档案袋。

霍夫曼和他的团队准备离开。出门前,他停下来说:\"你们有一位出色的科学家。\"

没有人回应。

走廊里传来远去的脚步声。

实验室恢复了宁静。

技术员从隔壁房间跑进来,\"陈工,军工所刚来电话,说外宾的反馈特别好,第二批经费明天到账。\"

\"知道了。\"陈默把档案袋放在桌上,打开抽屉,取出一张新的设计图。

图纸上绘制着卫星外壳结构,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抗辐射强化版。

他拿起笔,在边缘空白处写下几个数字。那是未来某种合金的配比,他昨天深夜才回想起来的。

苏雪走到他身边,轻声问:\"下一步做什么?\"

\"做更难的事。\"他说,\"这次不只是材料,是整套系统。\"

她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站在一旁,看着他一丝不苟地修改图纸。

外面有人喊道:\"陈工!海关刚放行一批进口设备,说是您要的超导磁体!\"

\"先放到b区仓库,等我过去验收。\"

那人快步跑开了。

陈默放下笔,摘下眼镜仔细擦拭,又重新戴上。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钟,三点四十七分。

离下班还有不到一个小时。

他拉开椅子站起身,抓起外套,\"走,去看看设备有没有损坏。\"

苏雪跟在他身后走出门。

电梯门关上前,他忽然回头望了一眼实验室。灯光下,测试台上的最后一个样品仍在微微发光,蓝白色的小光点一闪一闪,像是惺忪的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