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见鹿于联合国发出震撼世界的宣言,并独自咀嚼着文明级重任的沉重时,在距离宁州见鹿总部仅十几公里外的宁州市政府大楼里,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正进入关键的收获季节。
市长苏晚晴站在自己办公室的巨幅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日益焕发出科幻色彩的城市。与林见鹿喜欢的顶层星空视角不同,她的视野更“接地气”——纵横交错、车流不息的智能高架路网;掩映在绿树丛中、屋顶覆盖着太阳能薄膜的现代化厂房;远处,刚刚封顶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未来能源创新中心”双子塔楼,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蓝色的光芒。
她身上剪裁利落的浅灰色行政套装,一丝不苟地盘起的发髻,以及眉宇间那份挥之不去的干练与审慎,都与几年前刚主政宁州时并无二致。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她眼神中多了几分沉淀下来的从容,以及一种看着自己亲手哺育的“孩子”茁壮成长后的、内敛的欣慰。
桌上的内部通讯器响起,秘书的声音传来:“苏市长,中央调研组的车队已经进入市政大道,五分钟后抵达。”
“好,按预定方案接待。”苏晚晴的声音平静无波,她整理了一下衣领,转身走向门口,步伐稳健有力。今天,她将向来访的最高层级调研组,全面汇报宁州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全国样板”的经验与成果。
汇报会场设在崭新的市政会议中心。当苏晚晴陪同调研组一行步入会场时,即便是见多识广的中央领导,也被眼前极具未来感的场景微微触动——环形会场中央,是全息投影出的宁州市动态三维模型,城市数据如同血液般在建筑和道路的脉络中实时流动;每位与会者面前,是轻薄如纸的柔性显示屏,资料可随时调取、批注;甚至连服务会场的,都是几台行动精准、悄无声息的智能机器人。
“各位领导,欢迎来到宁州。”苏晚晴站在主讲台前,没有拿厚厚的稿子,只有手腕上神经束手环泛着的微光,显示她正与中央AI“昆仑”的市政管理子模块深度连接。她的开场白简洁有力,“下面,我将围绕‘市场主导、政府赋能、生态共生’这三个关键词,向各位汇报宁州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她没有罗列枯燥的Gdp数字和产业目录,而是从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和场景切入。
“大家现在看到的城市实时数据流,”她手势轻划,全息城市模型中,几条主干道的车流速度、公共交通负载、能源消耗等数据清晰显现,“背后是见鹿科技‘灵犀’oS与市政府联合开发的‘城市神经网络’。它不仅能智能调度交通,降低平均通勤时间15%,更能精准预测区域性能源需求,动态调节电网分配。上个月,我们凭借这套系统,平滑度过了一次罕见的用电高峰,没有启动任何有序用电预案。”
一位调研组的领导饶有兴致地插话:“哦?我听说很多大城市都在搞智慧交通,但效果似乎没那么显着。宁州的秘诀是什么?”
苏晚晴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点实战派才有的狡黠:“秘诀就是,我们没把它仅仅当成一个‘交通’项目来搞。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数据驱动的城市复杂系统优化问题。‘灵犀’接入了交通、气象、能源、甚至部分 anonymized (匿名化)的人口流动数据。它知道什么时候学校放学,哪个商圈晚上有促销,甚至能预测大型活动后的人流疏散压力。所以它的调度,是前瞻性的、系统性的,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她接着切换画面,展示宁州西南角的“麒麟”高端制造园区。“这里,曾经是一片传统的低效工业区。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和见鹿‘昆仑’平台的供应链协同,吸引了超过一百二十家专注于新材料、精密仪器和高端零部件的‘隐形冠军’企业入驻。它们不仅是见鹿的供应商,更通过平台彼此耦合,形成了一个自我演化、不断创新的产业生态群落。”她指着一组数据,“这个园区,用地面积仅增加了10%,但亩均产值提升了300%,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惊人的18%。”
“更重要的是,”苏晚晴语气加重,“我们通过严格的环保准入和循环经济设计,实现了园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5%。发展高科技,不等于牺牲环境,相反,它应该成为绿色发展的最强引擎。”
汇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苏晚晴侃侃而谈,从产业生态谈到人才政策,从知识产权保护谈到创新文化培育。她不用空洞的口号,全是扎实的案例、清晰的数据和深入浅出的逻辑。她描绘的,不是一个冰冷的技术乌托邦,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了机遇与活力的未来城市范本。
调研组领导们听得频频点头,不时低声交流,眼中满是赞赏。
汇报结束后,是实地考察。调研组参观了依托见鹿“烛龙”芯片算力建设的“生物信息与精准医疗中心”,看到了AI如何辅助医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药物研发;走进了与“金乌”计划相关的“先进材料研究院”,了解了那些能耐受上亿度高温的新型复合材料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甚至还在一个由年轻人运营的“人机协同创意工坊”里,体验了一把用脑机接口进行三维建模的乐趣。
整个过程中,苏晚晴始终陪伴左右,对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她能叫出核心研发人员的名字,了解技术突破的关键难点,甚至能说出某条扶持政策出台前,与企业反复沟通了多少个回合。
一位负责经济的领导忍不住感叹:“苏市长,你这不像是市长,倒像个精通技术和管理的超级产品经理啊!”
苏晚晴谦逊地笑了笑:“领导过奖了。我只是觉得,在宁州这样的地方做市长,不懂产业、不懂技术、不懂企业,那就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我们政府要做的,不是指挥企业往哪走,而是当好‘园丁’,为企业这片‘森林’松土、施肥、修剪枝叶,创造最适合它们生长的阳光、雨露和生态。”
傍晚,送走调研组后,苏晚晴并没有立刻下班。她独自一人回到了办公室,夕阳的余晖将房间染成温暖的橙色。她卸下了白天应对检查时那完美的面具,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
她打开一个加密的文档,里面是她对宁州未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关于如何应对“金乌”计划可能带来的全球性能源格局巨变,关于如何防范索恩这类国际资本巨鳄对本土科技生态的潜在冲击,关于如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保障社会公平与人的价值……
“叮——”一条加密信息接入,是林见鹿。
“苏市长,今天汇报顺利吗?”林见鹿的影像出现在虚拟屏幕上,背景是“灵境”实验室,他看起来也有些倦色,但眼神温和。
“还算顺利,”苏晚晴揉了揉眉心,语气放松下来,“领导们对‘产业集群生态’的概念很感兴趣。不过,压力也更大了,‘全国样板’这顶帽子,不好戴啊。”
“我相信你能驾驭。”林见鹿笑了笑,“宁州能有今天,你这位‘超级产品经理’功不可没。”
“少来捧杀我,”苏晚晴白了他一眼,带着点熟稔的嗔怪,“没有你们这些‘头狼’企业在前面冲,我这‘园丁’再能干,也只能种点花花草草。”她顿了顿,语气转为认真,“见鹿,你联合国讲话的视频我看了。格局很大,但……我有点担心。树大招风,索恩那边,还有国际上其他势力,不会坐视我们主导这么大的议题。”
林见鹿的表情也严肃起来:“我知道。所以宁州这个‘样板’必须立得住,而且要更快、更稳地发展。这是我们的大本营,是‘智慧之火’的根基。只有根基牢固,我们才有底气去应对全球的风浪。”
“我明白。”苏晚晴点点头,目光坚定,“放心,家里交给我。你尽管去闯那片‘星海’,宁州,绝不会成为你的后顾之忧。”
结束通话后,苏晚晴再次走到窗前。夜幕降临,宁州的灯火次第亮起,勾勒出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未来感。她知道,这份耀眼的“政绩”背后,是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日夜,是与各方势力博弈的惊心动魄,是如履薄冰的巨大压力。
但当她看到这座城市在她的治理下,真正成为了科技创新的沃土,成为了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一张闪亮的名片,成为了无数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土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荣誉都无法比拟的。
然而,就在她沉浸在这份收获的喜悦中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秘书长快步走进来,脸色有些凝重。
“市长,刚接到国安部门的通报,”秘书长压低声音,“我们监测到,近期有多个境外Ip,正在试图渗透‘昆仑’平台的市政管理子系统,尤其是……智慧交通和能源调度模块。攻击模式非常专业,带有明显的……军事级渗透特征。”
苏晚晴瞳孔骤然收缩,刚刚松缓的神经瞬间再次绷紧。
宁州样板的光芒,果然吸引了不只是羡慕的目光,还有……隐藏在暗处的毒刺。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恢复了白天那种锐利和冷静:“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通知见鹿那边,请求‘灵犀’安全团队最高级别支援。同时,以我的名义,召集公安、网信、国安等部门负责人,紧急会议!”
城市的灯光依旧璀璨,但一场扞卫“样板”成果的隐形保卫战,已经悄然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