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冰原下“苏尔特尔”与“暮光之剑”的阴影,并未阻止“金乌”计划点燃的希望之火在全球蔓延。陆知行那篇论文引发的学术地震余波未平,一个新的、更广阔的舞台,向林见鹿发出了邀请。
联合国总部,纽约。可持续发展目标高级别政治论坛的会场。
与往常各国政要轮流发言、充斥着外交辞令的氛围不同,今天的主会场显得格外拥挤。过道里加满了临时座位,媒体区的长枪短炮严阵以待,无数目光聚焦在演讲台旁那个等候区的年轻身影上。
林见鹿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蓝色西装,没有打领带,衬衫领口随意地敞开一粒扣子,与周围西装革履、一丝不苟的外交官们形成了微妙对比。他安静地坐在那里,目光平静地扫过会场穹顶巨大的抽象壁画,指尖在扶手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并非紧张,更像是在调试某种乐器的琴弦,等待着登台的最佳音准。
他能感受到那些投射过来的目光——好奇、审视、期待,当然,也少不了隐藏在礼貌之下的质疑与警惕。一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创始人,站上联合国最高级别的讲坛,谈论关乎全人类命运的终极能源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因此,我们呼吁各成员国加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台上,一位来自欧洲国家的代表正在发言,内容正确但缺乏新意,台下不少人的注意力早已飘向了林见鹿。
沈渊和埃琳娜没有来到现场,他们坐镇宁州,通过加密线路实时关注。秦雪则如同一个隐形的幽灵,游弋在纽约的金融与情报暗流中,警惕着任何可能来自索恩势力的干扰。
终于,轮到林见鹿了。
会议主持人的介绍词带着一种克制的隆重:“……下面,有请见鹿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林见鹿先生,就前沿科技与全球能源未来分享他的见解。”
会场内响起礼节性的掌声,但明显比之前热烈许多,夹杂着窃窃私语。
林见鹿从容起身,稳步走向演讲台。他没有携带厚厚的讲稿,甚至没有使用提词器。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那眼神仿佛具有某种穿透力,让嘈杂的会场渐渐安静下来。
“女士们,先生们,”他的开场白清晰而平静,没有过多的寒暄,“在我小时候,我母亲,一位气象学家,曾指着天上的太阳告诉我,地球上所有的能量,追根溯源,都来自它。风能、水能、化石燃料……皆是如此。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自己造一个‘小太阳’,会怎样?”
他没有直接抛出宏大的概念,而是从一个充满童趣的个人记忆切入,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台下许多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今天,我们见鹿科技,以及全球许多勇敢的探索者,正在尝试将这份孩童式的想象,变为现实。”林见鹿话锋一转,身后巨大的环形屏幕亮起,展示出“烛龙一期”那复杂而精美的结构图,以及首次放电时,等离子体那瑰丽而稳定的“舞姿”影像(经过处理的不涉密版本)。
会场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尽管很多人已经从论文或报道中有所了解,但亲眼看到那被约束在环形磁场中、如同微型恒星般燃烧的能量体,视觉冲击力依然无比震撼。
“这就是我们的‘金乌’计划,目标是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林见鹿的声音依旧平稳,但每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我知道,在座的很多人,包括学术界的前辈,都曾认为我们好高骛远,是在浪费资源。”
他坦然提及之前的质疑,没有丝毫回避,这份坦诚反而赢得了不少好感。
“但我想说的是,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源于对‘不可能’的挑战。当我们凝视这团在实验室里点燃的火焰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更高的温度、更稳定的约束数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可能性——一个永远告别能源匮乏、彻底重塑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关系的可能性。”
他的语调开始上扬,带着一种感染人心的热情:
“想象一下,一个没有能源危机的世界。海水淡化将成本低廉,沙漠可以变成绿洲;星际航行将不再受限于化学燃料的桎梏;贫困地区将获得几乎零成本的电力,全球发展的鸿沟将因此被大幅弥合;我们不必再为了争夺化石能源而兵戎相见,天空将不再被雾霾笼罩,河流将恢复清澈……”
他描绘的图景并不新颖,但在此刻,配合着身后屏幕上那稳定燃烧的“人造太阳”影像,却显得无比真实和迫近。台下,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眼睛亮了起来,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然而,”林见鹿的语气再次变得凝重,“这样一个关乎全人类福祉的宏伟目标,其难度超乎想象。它绝非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它需要集合全球最聪明的头脑,跨越国界、种族和意识形态,共同攻克那些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如同天堑般的科学和工程难题。”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那些表情各异的代表,尤其是来自几个传统科技强国的区域。
“我们见鹿科技,在‘金乌’计划的探索中,提出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并取得了初步的、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我们深知,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前方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需要更多元的视角,需要更广泛的合作。”
来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知道重磅内容即将揭晓。
林见鹿深吸一口气,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的每一个角落,清晰而坚定:
“因此,今天,在这个代表人类共同理想的殿堂,我代表见鹿科技郑重宣布:”
“第一,我们将把‘金乌’计划中,基于‘高维流形约束理论’构建的全套等离子体基础模型、核心算法框架及相关非涉密工程数据库,在‘昆仑’平台上向全球学术界和研发机构完全开源!”
轰!
会场如同被投入了一颗炸弹,瞬间炸开了锅!开源?!如此核心、如此具有突破性的技术,竟然选择完全开源?!这意味着任何国家、任何机构,都可以基于见鹿科技奠定的基石,进行自己的研究和开发!这简直是……难以置信的慷慨!或者说,是难以置信的自信!
记者们疯狂地按动快门,键盘敲击声如同骤雨。各国代表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林见鹿没有给众人太多消化时间,继续抛出了第二颗重磅炸弹:
“第二,我们倡议并愿意牵头,联合所有有志于此的国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组建一个‘国际聚变能源联合研究体(International Fusion Energy consortium, IFEc)’ 。见鹿科技将投入初期运营资金,并共享我们已有的部分实验平台接入权限。IFEc的目标只有一个:共享知识,共担风险,共同加速可控核聚变时代的到来!”
共享!共担!共同!
这三个词,如同洪钟大吕,回荡在联合国会场。
这不是传统的技术转让,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援助,而是一种全新的、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全球协作模式!见鹿科技拿出了自己最珍贵的筹码——核心知识和平台,展现出了引领人类共同事业的巨大诚意和魄力!
“疯了……他真是疯了……”台下,某个西方大国的能源顾问喃喃自语,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不解,但也有一丝……被这种宏大格局所触动的钦佩。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企业风范!”一位非洲国家的代表激动地对同伴低语。
林见鹿站在台上,感受着台下如同海啸般的反应,他微微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知道,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也必然伴随着竞争。但我想请问诸位,当我们面对一个足以照亮整个文明未来的共同目标时,是选择固守藩篱、重复内耗,还是选择敞开胸怀、携手前行?”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真诚与力量:
“能源,不应成为划分阵营的壁垒,而应成为连接人类命运的纽带。‘金乌’之火,不应只照亮一隅,而应温暖整个世界。”
“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这是我们对后代的责任,对这颗星球的承诺,也是人类智慧面对宇宙奥秘时,所能做出的最勇敢、最团结的回应!”
“谢谢大家。”
他没有呼喊口号,没有煽动情绪,只是用平静而有力的声音,陈述着一个看似简单却撼动人心的道理。
短暂的寂静后,雷鸣般的掌声如同火山爆发般席卷了整个联合国会场!经久不息!许多代表自发地起立鼓掌,向台上那位年轻的中国企业家,向他所展现的远见、格局与担当,致以最高的敬意。
演讲的视频和新闻稿以光速传遍全球。
“历史性演讲!林见鹿在联合国呼吁能源‘人类命运共同体’!”
“格局打开!见鹿科技开源核心聚变技术!”
“中国智慧引领全球能源革命新范式!”
“这才是未来企业该有的样子!”
舆论彻底沸腾。“金乌”计划和林见鹿的个人声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纽约,某处可以俯瞰联合国总部的顶层公寓内。
奥古斯特·索恩端着酒杯,站在落地窗前,看着远处那栋象征着全球合作的地标建筑。屏幕上,正在重播林见鹿演讲的最后片段。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如同戴着一副精心雕琢的面具。只有那双深陷的、颜色浅淡的眼睛里,掠过一丝极其隐晦的、混合着嘲弄与冰冷的寒意。
“共享?共同体?”他低声自语,声音沙哑如同摩擦的冰块,“天真,还是……狡猾的伪装?”
他轻轻晃动着杯中的琥珀色液体,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格陵兰冰层下,那正在被“暮光之剑”一点点撬动的、沉睡的巨古之力。
“林见鹿,你想用阳光照亮世界……”索恩的嘴角勾起一个几乎没有弧度的曲线,“却不知道,有些黑暗,渴望的正是极致的光明,来作为它们降临的……序幕。”
他仰头将酒一饮而尽,转身走向阴影深处。
“通知‘芬布尔之冬’,‘苏尔特尔’的唤醒程序,进入下一阶段。另外,给我们在IFEc倡议内部的‘朋友们’递个话,这么‘美好’的全球盛宴,我们怎么能缺席呢?”
全球共享的聚变希望之光已然点燃,但隐藏在光明背后的阴影,也开始了更深的蠕动。一场在合作旗帜下进行的、更加错综复杂的全球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