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江钢集团,一号高炉中央控制大厅。
这里曾经是充满了油污、噪音、汗水和粗犷吼叫的旧工业战场。而此刻,它已经蜕变成了一座充满科幻感的星际指挥舱。
原本布满仪表盘和物理按钮的操作台,被一整面长达五十米的巨型弧形LEd屏幕所取代。屏幕上不再是简单的温度和压力读数,而是一座1:1实时渲染的数字孪生高炉。
高达2000摄氏度的铁水奔流、焦炭燃烧、煤气循环的每一个微观物理过程,都被遍布炉体的数千个启明-I工业传感器精准捕捉,通过5G专网以毫秒级的速度,全息映射在这个虚拟模型之上。
这是工业之心项目的终极大考——全自动闭环冶炼(Level 5)点火仪式。
现场没有任何鲜花和红毯,只有一群穿着防静电工装、神情肃穆的技术专家。林远、孙大炮、汉斯、汪韬、王海冰,以及来自工信部、发改委乃至装发部的几位便装观察员,正死死盯着大屏幕。
“各项指标检查完毕。”
孙大炮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厅。但他没有下达点火指令,而是转身看向站在指挥台中央的林远。
“总指挥,请下令。”
在这一刻,江钢的一把手甘愿成为了林远的副手。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这场仗,靠的不是经验,而是算法。
林远点了点头,目光冷静如冰。
“启动‘启明’工业操作系统。加载‘盘古’冶炼大模型。接管一号高炉所有控制权。”
“点火!”
随着林远一声令下,无数行代码在后台疯狂奔涌。
“嗡——”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声低沉的、如同巨兽苏醒般的电流嗡鸣声。屏幕上,代表数据流的蓝色光带瞬间点亮了整个数字高炉。
“边缘计算网关已激活!”王海冰盯着监控屏,语速飞快,“全厂320个边缘节点正在以每秒10Gb的速度处理原始波形数据!震动频谱分析完成!热成像数据融合完成!气体成分监测正常!”
这就是启明-I芯片的威力!
依托于芯片内置的NpU和dSp单元,所有的数据清洗和特征提取都在“设备端”毫秒级完成。这就像是人类的脊髓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手碰到火就会自动缩回。
“边缘侧响应延迟:3毫秒。”汉斯看着数据,惊叹地摇了摇头,“上帝啊,这比西门子的profinet IRt还要快!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我们砍掉了所有中间商。”汪韬冷冷地插了一句,“芯片直连算法,没有操作系统层面的冗余调度。”
紧接着,边缘侧的数据汇聚到了那座位于厂区内的t4级私有云数据中心——“工业大脑”。
汪韬团队训练了三个月的盘古冶炼大模型,正式接管一切。
“模型推理启动。”
大屏幕上的数字高炉内部突然出现了无数条红色曲线,那是AI预测的未来30分钟内炉内温度场和化学反应的变化趋势。
“警告!模型预测,15分钟后炉腹部可能出现‘悬料’风险!概率87%!”
系统的合成音突然在控制大厅响起。现场的几个老工程师脸色瞬间惨白。悬料是高炉冶炼中最危险的事故之一,轻则停产,重则炸炉!
“人工介入!快!”江钢的总工程师下意识地就要去按紧急制动按钮。
“慢着!”林远突然伸手,拦住了他。
“相信系统。”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是Level 5测试。除非系统报警失败,否则任何人不得干预。”
总工程师的手悬在半空,冷汗直流。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只见大屏幕上,“工业大脑”瞬间生成三套解决方案,并在0.1秒内完成模拟推演。
“方案b最优。执行!”
指令下达。风机转速调整、富氧率提升、布料矩阵角度修正……
一连串复杂的微操在短短几秒钟内由系统自动完成,其精度和配合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拥有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
十分钟后。
“风险解除。炉况恢复平稳。铁水温度提升15度,焦比降低3%。”
当系统再次播报出这一行字时,总工程师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那是虚脱,更是震撼。
“神了……真是神了……”他喃喃自语,“这哪里是电脑,这是炉神爷显灵啊!”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当第一炉铁水如同金色瀑布般从出铁口奔涌而出时,工业之心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江钢之外。
“供应链协同模块启动。”
屏幕切换,一张覆盖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物流地图显现出来。
“检测到一号高炉产能提升5%,原燃料库存将在48小时后低于警戒线。自动触发采购指令。”
“已向‘宁波海运’发出运力调度请求,24小时后澳洲铁矿石货轮靠岸。已向雪域控股发出短驳指令,36小时后送达堆场。已向‘dm集团’发出成品钢材发货通知,这炉钢水三天后将出现在dm集团的冲压车间!”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下游交付,整个产业链没有打一个电话,没有发一张传真,完全由数据驱动,自动完成了这跨越数千公里的超级协同!
这就是林远所说的——“定义万物”!他定义的不仅仅是设备,而是整个工业经济的运行规则!
……
测试结束,复盘。
当晚,一份由工信部和装发部观察员联合撰写的《关于江钢工业之心项目试点情况的报告》,被连夜送往了京城。
报告中的数据振奋人心:生产效率提升25%,能源消耗下降12%,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9.6%,一线操作人员减少60%。最关键的是,该系统从底层芯片到AI算法,实现了100%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性能全面超越西门子和通用电气!
这份报告无异于一颗核弹,在京城的决策层中引爆。
它证明了林远那条军民融合、以点带面的道路,不仅走得通,而且走得通天大道。
……
然而,光芒越耀眼,阴影就越深重。
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
一份由NSA和dIA联合起草的《中国工业互联网能力评估报告》,摆在了国防部长的案头。
“先生们,”一位空军情报官指着卫星图片上夜间依然灯火通明的江钢工厂,“我们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我们一直以为启明联盟只是在搞消费电子,但现在看来,那些只是掩护。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工业!是重工业!是战争潜力!”
“那个叫林远的年轻人,正在试图用一套统一的、高效的、完全自主的数字神经系统,将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整合成一部超级战争机器!一旦这套系统推广开来,中国的工业动员能力将提升到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恐怖量级。这比一千枚核弹头更让我们恐惧。”
国防部长沉默了。他看着那份报告,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不能再等了。‘新雅尔塔’协议管不住工业领域,既然实体清单和专利战都无效,那就用更直接的方式。”
“通知商务部,启动无限追溯条款升级版。这一次,不仅仅是芯片,我要切断他们所有的工业软件授权!”
“EdA、cAd、cAE、mAtLAb……所有底层工具软件全部列入禁运名单!我要让他们的工厂虽然有大脑,却画不出图纸!虽然有心脏,却造不出血管!”
……
江州,林远办公室。
深夜。林远刚刚送走兴奋的孙大炮,正站在窗前看着远处江钢冲天而起的火光。他的右眼皮一直在跳,那是对危险的本能直觉。
“叮铃铃——”
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再次响起。是赵孟頫。
“林远,你刚才是不是在江钢搞了个大动作?”
“是。”
“你太急了。”赵孟頫叹了口气,“你这是在向美国人亮底牌。我有确切情报,五角大楼已经把你列为‘头号工业威胁’,他们准备在工业软件领域全方位动手了。EdA、工业设计软件……这次是彻底断供。怎么样?怕了吗?”
林远闻言,却笑了。
他转身看着墙上那幅巨大的作战地图,目光落在标注着“燕云软件”和“中德联合研发中心”的一角。
“怕?”
“赵主任,你以为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大代价从你手里抢过燕云软件?又为什么要费尽心机把汉斯从德国请来?”
“我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他们想断供?正好。我们的‘铸剑’计划还有最后一块拼图,正愁没有试刀石呢。”
他对着电话,缓缓说道:
“告诉上面,不用慌。既然他们想玩‘软件战’,那我们就陪他们玩一把大的。”
“通知刘华美,启动备胎计划。”
“我们要让全世界看看,没有了美国的软件,我们中国人是不是就真的画不出图纸,造不出机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