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西山,某军事禁区。

一辆挂着白色军牌的奥迪A6穿过层层岗哨,驶入了一座被苍松翠柏掩映的灰色小楼。这里是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的一处秘密驻地。

会议室里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一张巨大的实木长桌和墙上那幅覆盖了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态-势图。在郑宏图的引荐下,林远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张将军。

这位负责全军装备科研订购与国防知识产权的实权人物,穿着一身笔挺的陆军常服,肩章上的金星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那双看惯了金戈铁马的眼睛,正审视着眼前这个年轻的“闯入者”。

“林远,”张将军的声音低沉有力,“郑书记说,你是来献宝的。但我看,你是来找‘护身符’的吧?”

军人说话,直来直去。

林远没有丝毫尴尬,坦然地迎上将军的目光:“首长,我不否认我有私心。在商言商,我需要生存。”

“但是,”林远的话锋一转,神色变得肃穆,“如果我这块‘宝’,真的能成为国家手中最锋利的剑和最坚固的盾,那么,国家给我一张护身符,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口气不小。”张将军指了指椅子,“坐。给我一个理由,为什么要让军队介入你们的地方经济纠纷?”

“因为这不再是经济纠纷。”林远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早已准备好的、代号为长城(Great wall)的绝密计划书。

“这是关于未来战争形态与数字基础设施的战略分析。未来的战争,不再是单纯的火力覆盖,而是算法的博弈、数据的厮杀和网络控制权的争夺。如果我们国家的底层数字基础设施——操作系统、芯片架构、通信协议——依旧建立在西方的技术标准之上,那么一旦开战,我们所有的智慧城市、工业大脑,甚至无人作战平台,都将成为敌人的提线木偶。”

“而启明联盟,”林远指着计划书,“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把这层地基,彻底换成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钢筋混凝土!”

“我今天来,不是求保护。我是来请求参军!”

这番话精准地切中了军方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最深层的焦虑。张将军翻开了计划书。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林远没有讲任何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用最硬核的技术语言,向张将军阐述了一套完整的、可执行的深度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首长,军民融合最大的痛点在于标准不一。民用标准追求快和廉,军用标准追求稳和强,过去这两套体系是割裂的。我的方案是‘基核同源,双轨并行’。”

“我们将‘启明oS’最底层的、经过形式化验证的微内核无偿捐献给装发部,作为军民两用的‘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面向民用市场的‘启明-c’版和面向军用市场的‘启明-m’版。我们将申请,将‘启明-m’版的标准直接纳入GJb(国家军用标准)体系!”

“这样一来,平时我们利用庞大的民用市场为内核提供海量的测试数据和迭代资金;战时,民用设备可以瞬间通过otA升级,接受军方统一调度,成为国防动员的末梢节点!”

张将军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平时服务经济,战时服务国防。你这个‘藏兵于民’的想法,有点意思。”

“光有软件不够,还得有硬件。”林远继续说道,“启明联盟汇聚了中国最顶尖的制造业力量,都是军方急需的货架产品。我建议,在装发部的指导下,依托启明联盟建立一个国防科技工业供应链白名单’。凡是加入联盟并通过我们安全认证的企业,自动获得‘军工二级配套资格’。军方可以直接从白名单中采购成熟的民用组件,这将把军用装备的研发周期缩短50%,成本降低40%!”

“作为交换,”林远提出了他的条件,“进入白名单的企业,其核心资产将受到《国防法》的特别保护,任何地方行政力量不得随意干预、查封或接管!”

这正是林远要的护身符——用军工供应链的安全,来换取联盟企业的行政豁免权。

“最后是组织架构。”林远翻到最后一页,那里画着一个全新的股权结构图。“为了确保体系的绝对安全可控,我建议对启明联盟的运营主体进行特殊机制的混改。我们不引入行政化的‘特殊管理股’,我们引入国防安全审查特别席位。”

“在江南之芯集团的董事会中,增设一名由装发部指派的‘安全董事’。该董事不参与日常经营,但对涉及核心技术转让、关键数据跨境等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同时,在我们的数据中心内划出一片物理隔离的‘红区’,所有涉军及关键基础设施数据必须存储于此,其安防运维由军方直接接管。”

“这样,”林远看着张将军,一字一句地说道,“既保证了企业的市场化活力,又确保了国家的绝对安全。赵家那帮人想管,可以,让他们先去问问装发部同不同意!”

……

张将军合上了计划书。他站起身,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军靴踏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不得不承认,林远的这个方案太诱人了。这不仅解决了军工领域长期存在的“封闭、低效、成本高”的顽疾,更为军队在信息化时代的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这是一场双赢。军方得到了技术、生态和供应链;林远得到了安全、订单和政治地位。

“林远,”张将军停下脚步,目光如炬,“你知道一旦穿上这身‘军装’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将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意味着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一切,包括你的技术、财富,甚至你的生命。你,做好准备了吗?”

林远站起身,立正,神色庄重。

“时刻准备着。”

“好!”张将军猛地一拍桌子,“这件事,装发部接了!三天后,我们会联合工信部、国防科工局,成立‘军民融合与数字基础设施专项工作组’,你担任副组长。至于那个什么《管理办法》,”张将军轻蔑地冷笑了一声,“我会让人去跟发改委打个招呼。国防重地,闲人免进!”

……

三天后。

那份原本已在京城各部委流转的《管理办法》,突然被“暂缓印发”。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点的通知》。

文件中明确指定“启明联盟”为首批国家级试点单位,并宣布成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中心主任由军方少将担任,执行主任由林远担任。

这则消息如同一枚核弹在京城的政治圈里炸响。赵家老爷子在那座深宅大院里,摔碎了他最心爱的一只宋代汝窑茶杯。他知道,大势已去。林远已经不再是他可以随意拿捏的地方干部,他身上披着的是“国防”的铠甲。谁敢动他,就是动国家的枪杆子。

而对于林远来说,这场“铸盾”行动才刚刚开始。他立刻召开了“军民融合专项工作部署会”,宣布正式启动启明联盟的北方基地建设计划,选址雄安新区。他要求王海冰和汪韬将一半的研发力量北迁,成立规格更高、保密等级更严的“启明防务技术研究院,全力投入军用芯片的量产列装、无人机“蜂群”战术体系的研发,以及协助军方升级指挥控制系统的“数字长城”工程。

随着“北方基地”的建立和军民融合项目的全面铺开,启明联盟内部的成员企业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m集团成立了防务事业部,成为后勤保障的骨干;石头科技开始为军方开发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德施曼的安防技术被用于军事基地的周界报警系统。

整个启明联盟正在发生质的飞跃。他们不再仅仅是一个商业利益共同体,他们正在变成一个集研发、制造、保障于一体的,庞大的、令人生畏的军工复合体雏形。他们有了最硬的后台,最稳定的订单,以及最高的护城河——国家安全。

……

深夜,雄安新区,临时指挥部。

林远站在窗前,看着远处正热火朝天建设中的“启明防务技术研究院”工地,灯火通明,塔吊林立。他终于把这盘棋下活了,不仅在商业上击败了对手,更在政治上为自己找到了一块真正的免死金牌。

就在这时,他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响了起来。是赵孟頫。

林远接起电话,声音平静:“赵主任,这么晚了,有何贵干?”

电话那头,赵孟頫的声音听起来苍老而颓废:“林远……你赢了,我输得心服口服。”

“但是,”赵孟頫的声音里突然带上了一丝诡异的笑意,“你以为你真的安全了吗?你以为把启明交给了军队,你就高枕无忧了吗?你知不知道,你正在制造一个连国家都会感到恐惧的……怪物?”

“当资本、技术、军队这三种力量在你的手中完美融合时,你觉得,你是‘护国神剑’,还是……下一个需要被防范的‘军阀’?”

嘟……嘟……嘟……

电话挂断了。林远握着听筒,看着窗外深沉的夜色。赵孟-頫最后那句话,像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心里。

怪物吗?军阀吗?

他看着玻璃窗上倒映出的自己那张年轻、坚毅,却又带着一丝陌生的脸庞,突然发现自己似乎真的已经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一条通往权力巅峰,却也通往深渊边缘的路。

但,那又如何?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林远放下电话,目光重新变得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