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其实你给不给我站台都无所谓,我也不需要。”
古教授摆了摆手,“就是这边搞研发确实不容易,你小子得多往这边倾斜倾斜资源。”
张浩点头应道:“教授,我明白。我现在更关心的是,这边的技术员有没有把您的技术吃透?说实在的,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咱们现在技术底子有了,只要他们能吃透,后续想做小型化改进,也不是没可能,您说是吧?”
古教授用手指点了点他,眼里带着赞许:“小子哎,不错啊,有点意思了。不愧是干了几年领导,连这层意思都想到了,好啊。”
张浩莞尔一笑:“您老火急火燎把我叫过来,不就是为了这事吗?”
古教授叹了口气,语气沉了些:“确实,我叫你来就是说这个。现在技术大方向已经定了,我可能也要撤了——学校那边一堆事等着,实验室还有不少东西要完善,还得编几本教材。但这边我实在放心不下,毕竟在这儿耗了两年,有感情了。”
“您老费心了。”张浩道。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古教授摆摆手打断他,“这么说吧,这个团队底子还是不错的。只要别给他们派些乱七八糟的活儿,让他们安安心心搞研究,就这两台发动机的技术,他们已经摸得七七八八了。我也跟他们说了,真有不懂的,随时找我。”
“明白,教授。”
张浩语气笃定,“革委会那边我虽然说不上绝对的话,但我向您保证,绝不会让他们来这儿瞎搅和,添不痛快。”
“有你小子这句话,老头子我就放心了。”古教授舒了口气,“成了,回去吧。”
“这就回去啊?”张浩愣了下,“您老不是说要试机吗?”
“试个啥子?”
古教授哼了声,“机器的性子早刻在我脑袋里了,现在就等实际运行数据。回去我就整理报告,过几天这边数据齐了,我再跟你说,咱们俩一起往上报。”
“成。”
三人登上小艇,一路往船厂码头驶去。江风拂过,带着水汽的凉意,古教授望着远处新船的轮廓,嘴角悄悄勾起一抹笑意——两年的心血,总算没白费。
三人刚上岸,王书记和周厂长就快步迎了上来。
张浩正准备跟古教授告别,王书记一把拉住他:“张省长,您这才来就要走啊?”
“嗨,王书记,我都来好几个小时了,船上也转了一圈,那边还有事等着呢。”张浩笑着解释。
“别别别,”
王书记紧拉着他不放,“您得讲两句啊!上次您悄悄来悄悄走,我们一点准备都没有。今儿说啥也得吃了饭再走。”
周厂长也在一旁帮腔:“张省长,就简单给我们讲两句,鼓舞鼓舞士气呗。”
张浩看着两人恳切的眼神,实在不好拒绝,看了看时间说:“行吧,那就开个短会。你把技术部、生产部的负责人,还有钳工、铆工这些技术骨干都叫过来,咱们简单聊聊。”
“哎,好嘞!”周厂长一口应下,转身就去安排。
王书记拉着张浩往会议室走,笑着说:“我这不是怕您又偷偷跑了嘛。”
“你啊。”张浩无奈摇摇头。
进了会议室,生产部、技术部的干部和技术骨干们陆续赶来,见平时严肃的王书记跟一个中年人有说有笑,都有些诧异。
等众人坐定,王书记站起身介绍:“这位是省里的张省长,今天特意来看看大家。咱们这技术突破,多亏了张省长一力促成,发动机和部分图纸都是他帮忙协调的。今天能有这成绩,张省长功不可没,大家鼓掌欢迎!”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张浩站起身,双手虚按示意安静:“各位,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王书记太夸张了。今天过来,也是受两位厂长所托,跟大家聊几句。”
众人都坐直了身体,认真听着。
张浩环顾一圈,坦诚地说:“我也是技术出身,就不聊那些虚的了,咱们今天只说技术。”
我对你们厂能做出这样的成就,确实非常欣慰。
过段时间,我会和古教授一起把这项成果上报,这段时间,希望大家配合古教授把技术整理工作做好。
周厂长连忙接话:“张省长您放心,这事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好。”
张浩点头,话锋转向技术部门,“另外,古教授可能要回京城了,接下来的担子就得靠在座各位挑起来。”
“第一点,现有的两套图纸,研发部和技术部能不能吃透?这是我最关心的。”
“教授说过,有问题可以找他,但他回去后事务繁忙,我们不能总依赖他。所以我希望,大家尽量自己把技术啃透,非必要不麻烦他。”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者,吃透技术的同时,得有创新。新船下水是好事,但也暴露了问题:
一是雷达性能确实一般;二是两台9500匹的发动机配140米的船,有点资源浪费。
接下来你们的研究方向,要紧扣长江航道的实际,针对200米以内的船舶做匹配优化,不是追求参数越高越好,而是要避免浪费。技术部和研发部,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技术员缓缓站起身:“张省长,您说的我们都懂。其实古教授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只是受限于当前条件,暂时还没完全解决,但优化的方向我们已经明确了。”
“您坐。”
张浩抬手示意,“我不是要求你们立马出成果,而是要有清晰的方向,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
接着,他看向生产部门的负责人:“至于生产部门,图纸有了,技术也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高效生产。能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这是关键。”
“你们过去‘传帮带’的老经验要保留,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我给生产部门提个要求:”
“尽快梳理生产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范,把技术转化成稳定的产能。遇到卡壳的地方,及时跟技术部门沟通,咱们拧成一股绳,才能把船造得又快又好。”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众人都在认真琢磨他的话。
张浩看着大家专注的神情,补充道:“你们是江城造船业的底气,好好干,将来不仅要满足省内需求,还要让咱们造的船,在长江沿线都能打响名气。”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次的掌声里,多了几分笃定和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