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姨看着屋里的陈设,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转头说:“那我现在就打扫,一会儿我和张勇就搬过来。”

张浩上前一把拉住她的手,语气恳切:“小姨,跟我不用这么客气。你是我妈的亲妹子,我妈走了,你就是我最亲的人了,还跟我生疏什么?”

“我和张勇怎么会是外人?张勇是我亲弟弟,这房子是我特意申请的,舅舅也都同意了。回头你还是回公安系统上班,张勇就让他跟景华他们一起上学,跟自家孩子一样。”

小姨望着张浩真诚的脸,眼眶有点发热,轻轻点了点头:“张浩,我以后不会了。”

“这就对了,别担心,我们是亲人,明白吗?”张浩笑了笑。

小姨这才放下心来,上下打量着屋子,忽然问:“这二楼楼顶是空的呀?”

“嗯,就两层。一楼住了几个工作人员,”

张浩解释道,“我这边隔壁那栋楼全分给我了,一楼本来也能用,就是临着路口太吵,我就空着了。你要是想用一楼的地方,跟保卫说一声就行,他们在一楼放了点东西,打个招呼就成。”

“不用不用,这二楼挺好的。”小姨连忙摆手。

张浩知道她还是有些拘谨,也不急着催,只说:“今儿先不忙收拾,好好洗个澡,睡一觉,明天再弄。要不我跟保卫说一声,让他们来搭把手?”

“真不用,没多少活,我自己来就行。”小姨坚持道。

“行,听你的。”张浩笑着打趣,“吴同学,那就先回去吧。”

小姨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伸手拍了他两下:“叫谁吴同学呢?”

她锁好房门,脸上的笑容轻松了不少:“你以后不许再叫我吴同学,听到没有?”

“哈哈,小姨,你得承认,咱们俩确实是同班同学,这是事实,叫吴同学没毛病啊。”张浩故意逗她。

“哼,就你有理。”小姨嘴上嗔怪,眼里却漾着笑意,先前的局促早已消散了大半。

张浩跟保卫处的人打了招呼,又塞过去几包烟,让他们帮忙把小姨那栋楼的二楼拾掇一下。

保卫人员一看是他,连忙应承:“张省长,您放心,这事包在我们身上!”

“那就多谢了。”张浩道了谢,转身离开。

第二天一早,张浩先开车把几个孩子送到学校,特意跟老师交代了张勇的情况,这才往单位赶。

一进办公室,丁一军就匆匆跑了过来:“领导,古教授那边一早上打了好几通电话,催您过去一趟。”

“知道了。”张浩端起茶杯,慢悠悠地说,“他能有啥事,无非是要钱呗。”

这话丁一军可不敢接,只低着头站在一旁。

张浩抬眼问:“还有别的事吗?有事一起处理了。”

丁一军连忙摇头:“我这边没别的事,我去问问彭艳秋他们?”

“去吧。”

张浩在办公室泡了杯茶,摊开这几天的笔记,开始整理——他要把江汉平原的调研情况写成会议纪要,上会时跟班子成员汇报。

刚理出个头绪,丁一军就回来了:“领导,暂时没别的事。您看接下来有什么安排?”

张浩递过去两页纸:“你别跟着我了,把这个整理成书面材料,我回来要开会用。”

丁一军一脸苦相:“领导,我是您的秘书,不贴身跟着说不过去啊。要不……我把这活儿给彭艳秋?”

“呵呵…,你自个找骂我还拦着?”张浩瞥了他一眼。

果然,隔壁很快传来彭艳秋阴阳怪气的声音:“小丁啊小丁,你可真会派活!领导让你弄,你倒推给我?”

张浩没理会两人拌嘴,径直下楼,丁一军赶紧跟了上去。

车子一路开到船厂,丁一军出示证件后,门卫很快放行了。

张浩找到古教授时,船厂的领导们也闻讯赶了过来。

上回因为接待不周挨了批,这次谁也不敢疏忽,一个个屏声静气地跟在旁边。

“教授,听说您找我?只要不是催钱,啥都好说。”张浩半开玩笑地开口。

古教授抬手点了点他,脸上带着嗔怪:“你小子把我当什么人了?新船下水这么大的事,你都不过来看看,像话吗?”

“是是是,是我的不是,该罚。”张浩连忙认错,“要不咱现在就去瞧瞧?”

“走着。”

两人说着就往码头走,丁一军赶紧跟上。

旁边的厂领导们看着他们乘上快艇,都松了口气。

保卫处处长凑到厂长身边:“厂长,这回真不怪我,张省长雷厉风行的,我第一时间就通知您了。”

船厂党委书记摆摆手:“知道了,张省长这是直奔主题呢。安排几个人在岸边等着,等他回来再说。”

快艇很快驶到新船旁,三人顺着舷梯爬上船。张浩放眼望去,船舱分为前后两段,一行人径直往驾驶室走去。

驾驶室里围着不少技术人员,新船刚下水,还有不少细节在调试,大家正忙着记录各项实验数据。

“古教授!”众人见古教授进来,纷纷打招呼。

古教授摆摆手,转头给张浩介绍:“你看,这是雷达系统,航线规划图在这边,还有电台和各项操作按钮……”

“挺好挺好。”张浩点头,话锋一转,“下去看看?”

“嘿,就知道这些表象糊弄不了你。”

古教授笑了,“成,走吧。你们继续忙,我陪张省长下去转转。”

说着,他带着张浩往船舱下层走去,丁一军紧随其后。

刚下两级台阶,就听见机器运转的轻微嗡鸣——那是新发动机在低负荷运行,声音平稳得不像刚出厂的设备。

张浩盯着眼前的发动机,转头问:“教授,说说数据?”

古教授没直接回答,从旁边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一个文件夹,翻看几页后递过去:“自己看,这是实时记录的参数,设计值和实际运行值都在上面。”

张浩接过文件夹认真看了起来,越看眉头越舒展,最后忍不住道:“嚯,教授,你这手笔够大的!9500匹,好!这船全长多少米?”

“上面有数据,自己找。”古教授故意卖了个关子。

张浩翻到后面,更惊讶了:“教授,你这动作够快的!两台这规格的发动机,船全长才140米?这得少拉多少货?”

“我要是没点优势,怎么跟他们比?”古教授扬了扬下巴,语气里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张浩笑了,他就喜欢古教授这性格:“嘿嘿,您这股劲儿,我佩服。但是您当我夸你呢?这有点浪费啊!”

他知道“他们”指的是沪城船厂。两边确实有差距——沪城船厂能造江船也能造海船,资质更全,而江城这边受长江航道限制,大型船舶造出来也用不上,多少有点尴尬。但是这个动力太大,确实有点浪费。

两人争论了半天。

“形成文案,上报吧。”张浩说道。

古教授把他拉到一边:“文案早整理得差不多了,再等几天,等这边实验数据全了一起报。到时候,你小子可得硬气点。”

“明白。”张浩点头,“就你们这数据,还不够硬气?我估摸着沪城那边连上次咱们送过去的图纸都没吃透呢。”

“那倒不能小瞧他们,那边还是有实力的。”

古教授嘴上谦虚,脸上却带着得意的笑,“走走走,再上去看看其他数据。”

三人顺着楼梯回到上层,古教授又从工作人员手里拿过一个文件夹递过来。

张浩翻到雷达参数那页,咂了咂嘴:“这雷达……你小子要求还挺高。”

“这玩意我确实不算精通,眼下的性能是有点拉胯,”

古教授坦然道,“但我们预留了升级空间,后续能换更好的。”

张浩点点头,合上文件夹:“行,有这规划就好。实验数据抓紧汇总,报上去的时候,我给你们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