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219章 沙海追凶:边境口岸的终极对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9章 沙海追凶:边境口岸的终极对峙

戈壁的风裹着沙砾,像无数把细小的刀子刮在脸上。林砚抹了把被汗水和沙尘黏住的额发,视线死死锁着前方延伸向地平线的车辙印——这是“红衣女尸案”凶手赵铁军的货车留下的痕迹,已经追了整整三天三夜。

“林队,还有五十公里就到红柳口岸了!”驾驶越野车的年轻警员小王嘶哑着嗓子喊,方向盘在颠簸的土路上剧烈晃动,“油只够跑来回八十公里,要不要先联系口岸派出所支援?”

林砚抬手看了眼磨损严重的手表,指针指向下午两点。豫、皖、苏、甘四省连环作案,六名红衣女子惨遭杀害,凶手赵铁军凭借长途货车司机的身份流窜作案,若让他越境逃到邻国,再想抓捕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用,”林砚的声音带着难掩的疲惫,却异常坚定,“口岸人流量大,打草惊蛇反而麻烦。通知口岸派出所封锁出境通道,我们先赶过去摸清情况,等支援到了再行动。”

副驾驶座上的省厅老刑警老张叹了口气:“这赵铁军真是疯了,杀了人还敢往边境跑。要不是你坚持按犯罪侧写锁定长途货车司机,再加上那台简易指纹比对设备,咱们现在还在茫茫人海里捞人呢。”

林砚没接话,思绪飘回了半个月前。三省警方联合办案陷入僵局时,是他力排众议,提出建立跨省犯罪信息库,将所有受害者的案发地点、时间、遇害方式整合分析,最终勾勒出凶手“男性、35-45岁、长途货车司机、有情感创伤、对红色衣物有特殊执念”的侧写。

更关键的是,他向省厅反复申请,引进了省内第一台简易指纹比对设备,又手把手培训基层警员提取现场微量物证。正是在其中一名受害者的衣物纤维中,提取到了凶手残留的指纹,与货运系统登记的赵铁军指纹完美匹配。

“前面有片胡杨林,”小王突然减速,“车辙印往那边去了,可能是在补水。”

林砚立刻绷紧神经:“停车,隐蔽!”

越野车悄悄停在沙丘后,四人轻手轻脚地爬下车,借着沙砾的掩护向胡杨林靠近。戈壁的正午烈日炎炎,地表温度超过四十度,每走一步都像踩在烙铁上,汗水顺着衣缝往下淌,在沙地上洇出小小的湿痕。

胡杨林中央有一口干涸的古井,旁边停着一辆破旧的解放牌货车,正是赵铁军的车。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男人正蹲在井边,用一个塑料桶舀着井底仅剩的一点浑浊积水,往嘴里灌。

“就是他!”老张压低声音,握紧了腰间的手铐,“林队,咱们直接冲上去?”

林砚摇头,目光扫过货车周围:“他是老司机,警惕性高,而且长途货车上大概率有凶器。小王绕到车后,老张守住左侧,我从正面牵制,等支援到了再动手。”

三人刚分配好位置,赵铁军突然像是察觉到了什么,猛地抬起头,眼神凶狠地扫视四周。他的脸上布满胡茬,眼角有一道狰狞的疤痕,正是侧写中提到的“面部有明显特征”。

“谁在那儿?”赵铁军猛地站起身,手摸向货车驾驶室的方向,“出来!别躲躲藏藏的!”

林砚知道不能再等,缓缓从沙丘后走出来,双手举在身前示意没有敌意:“赵铁军,我们是警察。”

“警察?”赵铁军咧嘴一笑,笑容里满是疯狂,“你们追了我这么久,终于找到这儿了?可惜啊,再晚一步,你们就再也抓不到我了。”

他缓缓从驾驶室里拿出一把磨得发亮的杀猪刀,刀刃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那些女人,穿着红衣服,看着就碍眼!她们都该死!”

“你为什么要杀她们?”林砚一边说话拖延时间,一边悄悄观察四周,“是因为你老婆当年穿着红衣服跟人跑了,对吗?”

赵铁军的脸色瞬间变得扭曲,握着刀的手微微颤抖:“你怎么知道?那些臭女人,都和她一样水性杨花!穿着红衣服勾引男人,就该下地狱!”

林砚心中了然,这与他之前的侧写完全吻合。赵铁军因妻子出轨离异,长期压抑的情绪让他心理扭曲,将所有穿着红衣服的女性都视为报复对象。

“你老婆的错,不该由其他人来承担,”林砚放缓语气,“你现在放下刀自首,还能争取宽大处理。”

“宽大处理?”赵铁军狂笑起来,“我杀了六个人,还能活吗?不如拼一把!”

他突然举起刀,朝着林砚猛冲过来。林砚早有准备,侧身避开刀锋,同时抬脚踹向他的膝盖。赵铁军重心不稳,踉跄着摔倒在地,杀猪刀掉在了沙地上。

老张和小王立刻冲了上来,死死按住赵铁军的胳膊。赵铁军拼命挣扎,嘶吼着:“放开我!我要杀了你们!”

“咔嚓”一声,手铐牢牢锁住了他的手腕。林砚捡起地上的杀猪刀,仔细收好作为物证,这才松了口气。此时,远处传来了警笛声,口岸派出所的支援终于到了。

赵铁军被押上警车时,突然回头看向林砚,眼神复杂:“你怎么知道我会往边境跑?”

“你的货车油箱大,续航能力强,跨省作案时就习惯往偏远地区逃窜,”林砚平静地说,“而且你在边境有个远房亲戚,我们查过你的通话记录,你出发前联系过他,想躲在那边。”

赵铁军颓然低下头,再也说不出话。警车呼啸着驶离胡杨林,扬起漫天沙尘。林砚站在原地,看着警车消失在戈壁尽头,紧绷了半个多月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林队,这次多亏了你。这起连环大案破了,你可是立了大功!”

林砚笑了笑,脸上满是疲惫:“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跨省信息库,没有指纹比对设备,没有各地警方的配合,我们也抓不到他。”

夕阳西下,戈壁滩被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小王兴奋地说:“林队,等回去了,咱们可得好好庆祝一下!这趟沙海追凶,真是太不容易了。”

林砚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他想起穿越到1985年的那个清晨,在简陋的警局宿舍醒来时的茫然;想起第一次参与“菜窖女尸案”时,老刑警们质疑的眼神;想起为了推广现代刑侦技术,一次次与人争执的场景。

五年时间,从见习刑警到刑侦大队队长,从孤身一人到有了并肩作战的伙伴,他不仅破解了无数悬案,还推动了80年代刑侦技术的发展。这趟跨越时空的旅程,充满了挑战与危险,却也让他找到了真正的价值。

“走吧,回去了。”林砚转身走向越野车,“还有很多事要做。”

老张和小王跟在他身后,三人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越野车驶上返程的路,车窗外的戈壁风光不断倒退。林砚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这次案件的侦破心得,他想把这些经验整理下来,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的刑侦人员能用上现代刑侦方法。

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南州市公安局打来的。林砚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林队,恭喜你们成功抓获赵铁军!省厅已经决定,把你的‘现代刑侦工作法’在全省推广,还邀请你去各地警校授课呢!”

林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现代刑侦技术的认可。在这个没有监控天眼、缺乏先进设备的年代,他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守护一方平安,弥补父辈的遗憾,这就足够了。

越野车在戈壁公路上疾驰,朝着家的方向驶去。林砚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嘴角扬起一抹坚定的笑容。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案件,更多的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将用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书写属于一名刑警的正义之歌。

边境口岸的灯光在远处闪烁,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亮了守护正义的征程。林砚知道,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能成为守护平安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