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8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小刘学习能力强,很多东西一学就会。”

李默说着忽然振奋起来:“快把剧本拿来我看看!自从听你提起这个故事,我就一直惦记着!”

赵雪见李默不再多言,心里像被猫抓似的痒痒。

她实在想不通,一个人如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既能绘画又能演戏,还能胜任导演和编剧的工作。

当李默接过剧本仔细阅读时,立即被其中规范的角色分段设计和场景描写所吸引。

相比当下常见的剧本格式,这个剧本显然更加专业规整。

除了角色对白之外,剧本还详细标注了内外场景转换和表演要求,整体排版整洁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看着李默完全沉浸在剧本中默不作声,赵雪几次欲言又止,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

当李默一口气读完剧本,看到刘东绘制的分镜草图时,不由笑出声来。

画中人物都用简练的线条勾勒,简约到让人乍看难以辨认。难怪你说分镜是简单画的,这确实是相当简练啊!”

“时间实在紧张。

剧本创作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平时又要兼顾表演和拍摄,实在抽不出更多时间了。”

刘东笑着解释道。

这次为了赶进度,分镜头全部采用了简笔画法,用火柴人的形式快速勾勒出大致构图和动作走向。确实辛苦你了,等忙完这阵给你放几天假休整一下。”

王洋读完剧本后,陈怀安忍不住问道:“王导,这个本子……”

“这事你得问梁辉,剧本是他的心血,我不能替他做主。”

陈怀安闻言略显尴尬,不知该如何接话。剧本写得真精彩,比上次听你说的版本更完整,细节也更丰富。

不过我有个疑问,为什么特别强调不能用戏剧化的表演方式来塑造角色?”

王洋将剧本递还给梁辉。不够真实。”

梁辉接过剧本,顺手递给满脸期待的陈怀安。

当初他刚进厂时受过对方关照,现在给人看看剧本也没什么,反正还不是最终定稿。不够真实?”

“对,不够真实。”

梁辉肯定地点头:“戏剧表演适合舞台,观众距离远,更注重形体和音量。

但在电影银幕上,面部表情会被放大。

如果拍出来的电影让观众觉得假,那片中呈现的内容又如何取信于人?要是角色中枪后迟迟不倒,打光子弹都不用换弹匣——这种失真感会破坏整个作品的感染力。”

“我们作为创作者,理应拍出让观众挑不出毛病的作品。

如果连基本真实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电影人的担当?”

王洋陷入沉思,而陈怀安全神贯注地研读剧本,完全没留意梁辉刚才那番话。

此刻他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这剧本实在太精彩了。

新颖,确实新颖!

“妙啊!真是好本子!”

这边梁辉正与王洋商讨后续安排,那边陈怀安突然拍案叫绝。老陈,注意影响。

在年轻同志面前要起表率作用。”

“这真是小梁独立创作的?”

“当然!之前不就告诉过你?还非要亲眼见证才信?”

“我不是这个意思!”

陈怀安放下剧本,细细回味刚才阅读的内容:“这些创意是怎么诞生的?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可以这样构建故事?”

“你这年纪能和人家小梁比吗?”

“什么意思?嫌我老了吗?王导您作为领导,可不能喜新厌旧啊!”

“哎!这话可不妥。

小梁有才华值得肯定,各项技能全面。

你是老同志经验足,他年轻思路活。

文艺创作又不是论资排辈的事,很多老创作者到一定阶段反而灵感枯竭,这不正说明需要鼓励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吗?”

“行!老李,这事就这么定了,我听你的!”

聊了几句,陈怀艾看着赵阳,忽然想起自己年纪还不大的儿子。

两人不过差了七岁,可赵阳已经会画分镜、演戏、拍戏、写剧本,而自家孩子还在玩泥巴——这怎么比?

“小赵,等老孙回来,我们开个会,把剧本传阅一下,把事情定下来。

你得辛苦一点,拍完这边就准备前期工作。

我帮你问问厂里有没有人愿意帮忙,没有的话,我给你安排一个合作导演。

最近抓紧时间休息,等正式开拍,可能就真没空了。”

但赵阳根本没闲下来,反而更忙了。

之后两天,他和林小梅赶着把个人戏份全部拍完,等孙大山带人回来后,再集中拍群像戏。

孙大山回来的那天,赵阳请假去参加上级组织的联欢会。

直到前一天,他才接到具体地点通知——竟然在人民会堂。

他完全没想到联欢会会安排在这里,这级别可不一般。

赵阳骑着刚上牌的自行车过去,沿途被拦下检查了好几次,查证件、问单位、问住址。

越是靠近会堂,检查越严,他越发觉得这场合不简单。

进了会堂,有工作人员引他到一张桌子前,安排他坐下。

他环顾四周,这里的布置和他后世来时不太一样,无论是大厅还是装修,都显得更庄重、更有时代感。赵阳同志?”

他正观察着,身旁有人喊他的名字。是,我是赵阳。”

“果然是你!今天早上还在报纸上看到你——电影厂的先进,冲进火场救人!”

对方边说边伸出手来。

赵阳打量眼前的人:一身军装,头戴五星帽,胸前别着奖章。

握上去的手带着明显的枪茧,可这人却格外年轻。

那张脸,也让赵阳觉得十分眼熟。同志您怎么称呼?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

“以前有没有见过不知道,但现在肯定见着了!”

年轻人笑着握紧他的手,摇了摇松开:“我叫刘钢,叫我小刘就行。”

刘钢?

看着他的面容,听他说话略带口音,赵阳笑了:“刘钢同志,你老家是湘水的吧?”

“这你都能听出来?”

“目前在东北工作?”

“你认识我?”

王磊明显怔住,他分明记得自己今天才在报纸上第一次看到陈帆的名字。

陈帆心里泛起一丝波澜,连忙请对方落座。

王磊同志,是众所周知的全国模范战士,后来成长起来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向王磊同志学习”

——这号召正是那位长者亲笔题词,在《奋进报》上刊登过的。

他被誉为人民的好儿女,是众人学习的楷模。

此时是1962年,王磊同志尚未遭遇意外,仍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我听说过您的事迹,在湘水畔长大,主动申请调往东北工作。”

“都是为人民服务,不算什么,我们这儿的人都这样。”

王磊见联欢会还没正式开始,便向陈帆打听起电影制片厂的情况。

两人相谈甚欢,陈帆了解到王磊同样年轻,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得知陈帆正在参与一部电影的拍摄,并在其中担任主角,王磊表示日后一定要去观看。

陈帆也从王磊那里得知,他是从东北来京城参加这次联欢暨表彰大会的。

不一会儿,桌边坐满了人,不过其他在座者的年龄明显比他和王磊大不少,不少人已鬓发斑白。

主持人上台宣布联欢会开始后,桌上陆续摆满了茶点。

几个文艺节目表演完毕,通报声中,几位众人熟悉的身影步入大厅,全场顿时沸腾,雷鸣般的掌声几乎掀翻屋顶。

几位长者一同前来参加此次联欢活动。大家随便用点,不必拘束。

今天是为迎接各位,你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该我们向你们学习!”

声音依然洪亮,精神矍铄。我们几个过来,算是叨扰大家了。

借此机会,也是来给同志们加油鼓劲!

同时通过这个联欢会,对各位进行表彰!”

讲话结束后,文艺演出继续。

几位长者亲切地走到群众中间,认真聆听身旁人员的介绍。

每到一桌,他们都会停下脚步,仔细倾听介绍,没有丝毫不耐。

周围的人们想上前又怕挤到他们,只能强压内心的激动。

快了,就快来到我们这桌了!

一路停停走走,终于来到了陈帆这一桌。这位是廖健房同志,津门铁路工人,为抢救国家财产奋不顾身。”

“铁路工人干的是重体力活,一定要保障好,特别是伙食,务必让大家吃饱吃好!”

“这位是王磊同志,东北辽沈地区的青年团战士,模范代表,多次立功受奖。”

几位长者点头赞许:“年轻同志是未来的希望,为人民服务一定要坚持到底。

模范代表责任更重,更要吃饱吃好。”

“是!为人民服务!”

王磊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位是陈帆同志,在北影厂工作,下班回家时遇上邻居家失火,房屋都快塌了,当时没人敢冲进去,是他冒着危险闯进火场,把人救了出来。”

“这位年轻人我了解,我平时也看报的。

年轻一代有担当,我们应当给予鼓励!”

老人笑容慈祥地看着陈帆:“家境困难不要紧,踏踏实实往前走,只要品德端正,一切都会好起来。

咱们国家不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吗?你要好好干,拍出老百姓真正爱看的电影,说不定哪天我们看的电影就是你拍的呢!记得好好吃饭!”

周围的人都笑了,心里默默记下了“北影厂陈帆”

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