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7

这是一部基调沉重的影片,尤其在当下,更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两部影片都具备批判旧社会的性质,属于现实揭露型作品。

而且这两类题材在当下几乎无人涉足,属于电影创作中的新方向。

如今电影产量有限,群众可看的片子不多,往往是有什么就看什么。

优秀的影片提交审批后,甚至可以反复观看。

娱乐方式匮乏,看电影便成了一件相当受欢迎的消遣。

短暂思索后,梁飞随口提了提其中的一些构思,并未深入展开剧情,却听得王洋眼睛发亮。这是你刚刚想到的?”

“是啊,厂长您一提,我才有了这个念头。”

“你这天赋当演员太浪费了!还好我考虑让你转型,不然真埋没了你的才华!”

王洋站起身,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站定说道:“这样,你先把这个故事记下来,慢慢打磨剧本。

等《小兵张嘎》拍完,你的剧本也成熟了,我们就接着拍这部。

年轻人脑子就是活络,点子多,以前从没人往这方面想过。

这片子能深刻揭露旧社会,在资本主义、买办势力和封建压迫下,百姓的生活有多么艰难、无奈和悲凉。

你最后的构思很好,我们要扫除一切不公,为那些曾受苦难的群众讨回公道!”

王洋越琢磨越觉得这个方向必须推进。

立场鲜明,揭露前朝黑暗,新时代为人民复仇、铲除不平——这样的对比,更能凸显时代的进步。

看着梁飞,王洋更加确信自己之前的判断:必须充分发掘梁飞的潜力。

既然要树立典型,推动“向梁飞同志学习”

的风气,再加上他本身的才能,厂里应该不会有人在这个项目上制造障碍。

至于拍电影的事,他也计划好了:第一部不让他单独执导,会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协助,这样也能堵住一些人的嘴。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一同去食堂吃了饭。

梁飞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在早上喝上了鸡汤,还吃上了肉。厂长!外面有位记者同志要找梁飞!”

“知道了,请进来吧。”

王洋起身说道:“走,厂里昨天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带你过去。

一会儿说话注意些,把基础打牢,后面别因为多嘴误了事。”

“放心吧厂长,我明白。”

梁飞被带到一个房间门口,外面挂着欢迎的横幅,红底金字,显得格外喜庆。

这还是张伟头一回在工厂里见到悬挂的横幅。

走进房间,空间不算宽敞,但布置得相当正规,与普通房间不同,看得出厂长是费了心思的。你就是张伟同志?”

张伟正打量着四周,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

转过身,一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正站在那儿打量着他。是的,请问您怎么称呼?”

“我叫赵建国,叫我老赵就行。”

赵建国轻轻放下手里的文件和物品:“之前听说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我还不大相信,直到见到你,才确认是真的。”

“你别紧张,我们就是随便聊一聊,没外人,放轻松。”

“好。”

张伟坐下,看着眼前的中年人,丝毫没觉得紧张。

采访嘛,上辈子连几十个记者举着镜头围上来他都经历过,那阵仗可比这大多了。

现在只是面对一位纸媒记者,既不是深夜被拍到读剧本,也不是在泳池边闹出什么新闻,这有什么好紧张的。

和后来的那些场面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张伟看着赵建国惊讶的表情,点了点头:“当时的情况和想法就是这样,没多想,遇到了就上去帮忙了。”

赵建国边听边点头,低头写下:张伟同志助人不图名利,遇事果断,不畏困难,为救人民群众不顾个人安危。家里情况怎么样?”

“家里挺好的,吃穿不愁,感谢国家。”

赵建国继续记录: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仍心系国家,是坚定的爱国者。工作方面呢?”

“厂里的同志对我都很好,我也一直在学习。”

厂里最出色的画师,还被选为电影男主角,天赋高,为人谦虚。

随着赵建国一个个问题问下来,采访渐渐接近尾声。张伟同志,最后再问你一句,你对自己未来有什么期望吗?”

赵建国合上本子,问道:“如果有的话,也可以告诉我,说不定以后能帮上忙。”

“没什么特别的,就想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点贡献。”

“很好,脚踏实地往前走,希望以后还有机会采访你。”

赵建国采访完张伟,又去找了李强,了解了一些关于张伟的情况,之后婉拒了李强留下吃饭的邀请,离开了电影厂。怎么样?”

“还行,就是普通聊天,没什么特别的。”

“那你真是天生适合大场面,这么年轻就这么沉稳。”

李强嘱咐了张伟几句,让他有空写写剧本,这样等《小兵张嘎》拍完,下一部戏也能早点筹备。

之后几天,欧阳红英回来后,马上开始拍摄其他演员的室内戏份,张伟在旁协助。

连续几天下来,林晓芸整个人都晕乎乎的。

当初赵磊说是让周扬来当副导演、跟着学习,可拍了这些天下来,哪里是周扬来学习——分明是周扬来给她“上课”

的!

之前在城外拍外景的时候,还没这么明显,可一回到制片厂里,林晓芸直接被震住了。

哪有人学东西这么快的?那些拍摄设备,他过一遍基本就记个大概,第二遍就能上手操作,等到第三遍,林晓芸索性让周扬直接掌镜,自己站在旁边看。

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人!

“周扬,你平时不拍戏的时候,不是画分镜就是写东西,也没见你歇着,一般年轻人哪有你这么坐得住的。”

林晓芸端着饭碗在他旁边坐下,忍不住问道。写自己的东西,怎么会坐不住。”

“你写的是什么呀?之前没细问,方便说吗?”

“没什么不方便的,是个剧本,厂长安排的。”

“你还会写剧本?”

林晓芸彻底惊住了。

画画、演戏、拍摄,这些会也就算了,居然连剧本都能写!

“会写。

写剧本不就是把故事讲出来,再套上电影格式嘛,没什么特别难的。”

周扬语气平静。

林晓芸一时说不出话来,只能在心里感叹:真是后浪推前浪。

红旗底下长大的孩子,能力就是不一样。过两天张导就回来了,后面拍摄进度要加快,上面开始催了。

你的任务估计会更重,又得演戏,又得跟组拍摄,还得画分镜。

不过趁着年轻多学点,以后的路才能走得更稳。”

“好嘞!”

周扬应道,“不过我过两天得去开个会,张导回来的时候我可能不在。”

“开会?厂里的?”

“不是厂里的,是上面的安排。

之前不是救人的那件事吗?当时我下乡拍戏,就往后推了,现在通知下来了,得去参加。”

“这是大事,你可不能耽误。

张导那边我会跟他说的,你尽管去。”

说完这些,周扬拿着剧本就往厂长办公室走。

刚走到厂区,迎面撞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李志远,李导的父亲。

将近一个月没见,他今天居然回来了。周扬来啦,快坐快坐,正提到你呢。”

王厂长笑着招呼,“最近怎么样?听同志们说你忙得很。”

“年轻嘛,忙一点好,厂里事情多,我多学习学习。”

“想法是好的,但也得注意身体,平时在厂里吃饭多吃点,这年纪可不能饿着,更何况你还是个大功臣!”

“哎厂长,这是怎么一回事?”

李志远看着王厂长和周扬,一脸不解,“我才走多久,厂里发生什么了?小周立功了?”

“没错,而且是立了大功!”

李默没有向赵雪透露具体情况,只是满怀期待地看着刘东递来的那叠文件问道:“剧本完成得如何了?”

“已经完成了。”

“完成了?”

“确实完成了!”

望着李默难以置信的神情,刘东肯定地点了点头。短短几天就完成了?当真?创作这种事可急不得,需要精雕细琢。

你平时还要参与电影拍摄,时间上不用太赶。”

“导演,真的完成了。

故事大纲已经分类整理好,趁着拍摄间隙还简单绘制了分镜草图。”

李默闻言震惊不已。

他在影视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从未见识过如此高效的创作速度。

几天完成剧本创作,连带分镜草图都已备好!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迹。

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识过各路人才,却从未遇过这般情形。

若是以这种效率,恐怕国家重大项目都能提前竣工了!

若是刘东知晓李默此刻的想法,倒想跟他聊聊那些传奇创作人的故事。

在影视圈里,边拍边改剧本、临时创作的情形比比皆是。

十余天完成一部电影创作的事例屡见不鲜。

站在一旁的赵雪轮流打量着二人,满脸困惑:“小刘不是一直在作画吗?怎么突然开始写剧本了?”

“那都是多久前的事了。

现在他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还兼任编剧。”

“什么?”

赵雪震惊地睁大眼睛:“怎么会同时身兼数职?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