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点亮哲心:迪卡拉底的启迪之课 > 第27章 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本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章 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本质

巷口的修鞋摊支着块帆布,老李头正蹲在小马扎上绱鞋底,锥子穿过皮革的声音“噗嗤、噗嗤”,像在数着什么。马克手里捏着双开胶的运动鞋,苏拉捧着个裂了缝的搪瓷杯,两人在摊边的矮凳上坐下,看着老李头的手在鞋面上翻飞。

“胡塞尔说‘回到事物本身’,”马克忽然碰碰苏拉的胳膊,“你说这双鞋,在老李头眼里,和在咱眼里,是不是一个东西?”

苏拉把搪瓷杯转了个圈,杯身上“劳动最光荣”的字掉了一半,裂缝像条歪歪扭扭的小河。“平时我看它,就想着‘这杯子漏了,该扔了’。可现在……”她用指尖轻轻摸着裂缝边缘,“能感觉到瓷面的凉,裂缝硌手的糙,还有杯底没擦干净的茶渍黏。胡塞尔说的‘悬置偏见’,是不是就是先别想‘该扔了’,就光看着它、摸着它?”

老李头抬起头,手里的锥子还悬在半空:“你们城里娃净说些绕弯子的话。我修鞋,不想它是张三的还是李四的,就看哪开线了、哪磨薄了。这就叫‘回到鞋本身’?”他嘿嘿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褶,“就像你娘蒸馒头,不管是给你吃还是给邻居吃,面发得好不好、碱放得匀不匀,才是实在的。”

马克把运动鞋放在修鞋摊上,鞋边的胶已经发黄,鞋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平时我穿它,只想着‘这鞋舒服’。现在细看,鞋面上沾着的泥还带着草屑,大概是上次爬山蹭的;鞋舌上的标签磨掉了一半,能看出是蓝底白字;连鞋带孔都被勒出了浅浅的印子。”他忽然觉得,这双鞋好像比平时熟悉多了,“就像认识个人,以前只知道他叫啥,现在忽然看清了他眼角的痣、说话时爱抿嘴的习惯。”

苏拉想起书里说的“直观本质”,指着不远处卖糖葫芦的摊子:“你看那糖葫芦,红的是山楂,亮的是糖壳,串起来的是竹签。平时觉得‘就是糖葫芦呗’,可要是悬置了这个念头,光看——山楂上的坑坑洼洼,糖壳上沾的小绒毛,甚至能想到熬糖时的热气。这些加起来,才是糖葫芦的‘本质’?”

老李头已经把鞋帮拆开,露出里面的布衬:“你看这布衬,磨破的地方毛茸茸的,就知道他走路总往右边歪。鞋的‘本质’,不在牌子,不在价钱,在这些磨出来的、蹭出来的实在劲儿里。”他用锥子尖挑出布衬里的一根草刺,“就像看人,别听他说啥,看他做事的道道,那才是根本。”

旁边卖菜的王婶正和买主讨价还价,“这菠菜刚从地里拔的,带着泥呢!”买主说“洗干净了谁知道是不是新的”。苏拉忽然笑了:“王婶说的‘带着泥’,就是想让买主‘悬置’‘洗干净的才好’的偏见,直观菠菜刚从地里出来的样子。这不就是现象学的法子?”

马克望着巷口的老槐树,叶子被风吹得哗哗响。“以前总觉得它就是‘村口那棵树’,今天没这么想,就看它的枝桠怎么弯的,叶子的纹路像不像羽毛,甚至能闻到树皮晒热了的味。”他忽然明白,“胡塞尔说的‘本质’,不是藏在后面的啥秘密,就是把这些看得到、摸得着、闻得到的东西合在一块儿,像拼拼图似的,拼出个完整的模样。”

老李头把修好的鞋递过来,胶抹得匀匀的,鞋跟垫了块新皮子。“试试?”马克穿上鞋,脚踩在地上,能感觉到新垫的皮子有点硬,却稳稳当当的。“好像比以前更合脚了。”他说。

“因为你现在才真的‘穿’着它,不是光让它‘带着你走’。”苏拉把搪瓷杯揣进兜里,“我不扔它了,回家找块布补补,说不定能当笔筒。”

夕阳把修鞋摊的影子铺在地上,老李头收拾着工具,锥子、线轴、剪刀在帆布上摆得整整齐齐。马克觉得,这些工具不再是“修鞋用的”,它们带着老李头的体温,沾着不同鞋子的皮屑和线头,本身就是一串故事。

胡塞尔大概是想说,别总隔着“该咋咋地”的想法看世界,像第一次见似的,睁大眼睛、伸出手去,世界自会把它的本来样子,一点点递到你面前。就像老李头修鞋,不琢磨别的,只跟鞋本身较劲,倒把“修”这件事,做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