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硬板床睡得我腰背有些酸疼,但精神却异常清醒。窗外传来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还有远处隐约的鸡鸣,取代了省城熟悉的汽车噪音。这是一种属于小县城的、缓慢而真实的苏醒。

我用蜂窝煤炉子烧了热水,就着酱菜吃了两个昨天从食堂买的冷馒头。第一口咬下去,粗糙的口感让我微微皱眉,但几口之后,胃里有了食物,反而生出一种踏实的暖意。这滋味,像极了此刻青云县给我的感觉——粗粝,真实,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咀嚼。

七点半,我准时走出宿舍。政府办主任李大海已经等在楼下,依旧是那副憨厚而略带拘谨的样子。

“林县长,您怎么起这么早?食堂七点五十才开早饭。”他有些意外。

“习惯了。先去办公室。”我笑了笑,“李主任,以后不用特意来接我,几步路,我自己走过去就行。”

“那怎么行,这是规矩……”李大海连忙说。

“规矩是人定的。”我摆摆手,语气温和但不容置疑,“以后我自己上下班,你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李大海张了张嘴,最终点了点头:“好的,林县长。”

走在清晨的县委大院,空气清新,带着露水的湿润。已经有干部陆陆续续来上班,看到我,都投来好奇、审视,甚至有些敬畏的目光,然后纷纷停下脚步,恭敬地喊一声“林县长早”。我一一颔首回应。

这声“县长”,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头衔,而是沉甸甸地压在了我的肩上。我知道,从踏进这间办公室起,我面对的不再是宏观的政策研究,不再是替领导起草讲话稿,而是几十万人口的吃饭、穿衣、教育、医疗,是具体到一条路、一座桥、一个学校的现实问题。

办公室还是昨天那样简陋,但经过一晚上的沉淀,我再看它,心态已然不同。这里不再仅仅是“简陋”,更是我的“指挥部”,是我在青云县这个新战场的“前敌指挥所”。

我坐在那张吱呀作响的转椅上,摊开笔记本。昨天翻阅了大量资料,脑子里信息庞杂,需要梳理出个头绪。

千头万绪,从何开始?

马胜才强调“团结稳定”,暗示“不出事”;

财政报告显示家底空空,寅吃卯粮;

基层调研(虽然只是途中观察)反映出基础设施落后,民生困苦;

班子成员态度不明,需要观察和磨合。

直接去跑资金?没有具体项目支撑,空口白牙,上面凭什么给?

大刀阔斧搞改革?情况不明,阻力未知,容易陷入被动。

先整顿吏治?动静太大,容易引发恐慌,甚至被解读为“新官上任三把火”,急于立威。

我想起了周老笔记里的一句话:“新到一地,莫急于求成。先立威,不如先立信。威信并立,方能服众。”

立信靠什么?靠解决实际问题,靠让干部群众看到希望。

我的目光落在了昨天看到的那份“关于解决部分乡镇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的紧急报告”上。教育是百年大计,教师工资都发不出,何谈发展?何谈未来?这件事,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但一旦解决,最能凝聚人心,也最能体现新班子的决心和能力。

就从这个最棘手、也最得民心的事情入手!

但钱从哪里来?县财政肯定是拿不出来的。我拿起电话,想拨给财政局长,又放下了。现在叫来,他除了哭穷,估计也给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必须另辟蹊径。

我的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着,大脑飞速运转。省里的转移支付是有固定渠道和时间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县里有没有可能盘活一些闲置资产?或者,有没有可能向上争取一些专项的教育补助资金?

思路渐渐清晰。当务之急是三件事:

第一,稳定人心。优先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这是燃眉之急,也是立信之举。

第二,摸清家底。不仅要看账面上的数字,更要摸清县里真实的资产、资源、潜力在哪里。这需要深入的调研。

第三,打开局面。寻找一个或几个短期内能见效的“突破口”,哪怕是修一段路,治理一段河堤,让老百姓看到变化,让干部看到希望。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请进。”

门被推开,李大海探进头来:“林县长,马书记问您九点钟方不方便,他过来跟您碰个头,沟通一下下午常委会的议题。”

“好的,请马书记过来吧,我随时方便。”我点点头。与马胜才的第一次正式工作沟通,至关重要。我需要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也要让他明白我的工作思路。

李大海答应着,却没有立刻离开,犹豫了一下,说道:“林县长,还有件事……关于给您配司机和秘书的人选,您看……”

对了,还有身边工作人员的问题。司机和秘书,是领导的眼睛和耳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领导的形象和倾向。人选必须慎重。

“司机的人选,办公室有什么建议?”我问道。秘书可以稍微放一放,但司机需要尽快确定。

“办公室推荐了几个,这是名单和基本情况。”李大海递过来一张纸,“都是老司机,技术过硬,政治可靠。”

我扫了一眼名单,上面有几个名字和简单的履历。我的目光停留在其中一个名字上:**李卫国**。履历很简单:部队汽车兵转业,在县政府开车队十年,安全行驶无事故,性格耿直。

耿直?这个词在机关里,有时候可不算纯粹的褒义词。

“这个李卫国,怎么样?”我指了指名字。

“李卫国啊……”李大海似乎有些意外我的选择,“技术是没得说,当年在部队还是标兵。就是……就是脾气有点倔,不太会……来事。所以一直在车队,没给哪个领导开过专车。”

不会来事?脾气倔?我反而来了兴趣。在省城,见多了那些心思活络、八面玲珑的司机,一个耿直、技术好的司机,或许正是我现在需要的。

“就他吧。”我做了决定,“让他今天上午就来报到。”

李大海愣了一下,连忙点头:“好,好的,我马上通知他。”

李大海离开后,我站起身,走到窗边。院子里,阳光已经驱散了晨雾,斑驳地洒在老槐树的枝叶上。

新的战场,已经铺开。第一场战役,就从解决教师工资和选择身边人开始。我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肩上的重量,也感受着内心那股久违的、属于挑战者的兴奋。

青云县,我林致远的战斗,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