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袁绍暗中与董卓结盟,密谋构建针对燕国的围剿之网时,身处北方蓟城的燕王正悠然自得地躺在王宫中,浑然不觉危机将至。
自平定北疆以来,荀彧、郑玄、蔡邕等文臣殚精竭虑,将燕国治理得井然有序。军中则由三大军团主导,严格整训六十万新军,以老带新,日夜操练。
隐秘卫作为燕国安插天下的耳目,迅速截获李儒针对燕国的毒计,飞鸽传书将情报送达。此刻,郭嘉正手持密报,向燕王详细禀报。
见燕王仍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郭嘉忧心忡忡地劝谏:主公,董卓、袁绍、公孙度三方势力暗中勾结,意图合围燕国,您怎能如此不上心?
刘凤斜倚御座,悠闲地品尝着西域葡萄,笑道:奉孝何必如此忧虑?年纪轻轻,别把自己折腾成小老头。
眼看军师即将动怒,刘凤连忙收起玩笑,正色道:奉孝,李儒此计虽妙,可惜为时已晚!并州九郡早已归顺我燕国,百姓心向燕旗。
除非牛辅失心疯,否则他率五万西凉铁骑攻打并州,不过是自取 ** 罢了。
否则,牛辅只能带着麾下五万西凉铁骑,从哪儿来滚回哪儿去!
至于被我大燕打残的辽东公孙度,那厮没个三五年休养,根本不敢再动刀兵。
奉孝啊!依寡人看,李儒那阴险小人八成还不知道——北疆数十万叛军已被寡人亲征平定!
长安那边压根不晓得:北疆叛乱平息,鲜卑彻底跌落草原霸主之位,贼首公孙瓒在辽西自刎,**与扶余兵马尽数被俘,正给我大燕修城搬砖呢!
唯一漏网的公孙度,不过是被拔了牙的病猫,蹦跶不了几天了!
渤海的袁绍?哼,区区一郡之地,麾下十几万新拉来的壮丁,战力不提也罢!
李儒这厮谋划的燕国包围圈,还没动手就胎死腹中了!
刘凤先将李儒的计策贬得一文不值,而后话锋一转:反观我大燕——国内安定,新军整编完毕,正是开战良机!
寡人坚信:百战雄师不是练出来的,是战场上砍出来的!
真正的铁血之师,必须经历血火洗礼。唯有通过生死考验,才算合格的大燕将士!
军事学院那批将领快结业了,该派去军中任职了!
奉孝,辽东那只病猫该收尸了。如今辽东乱成一锅粥,那群人快把狗脑子打出来了。
等秋粮入库,寡人要亲征辽东,一举拿下四郡!
说完计划,刘凤嚼着葡萄笑问:奉孝觉得寡人这主意如何?若有不当之处,但说无妨——寡人可是从善如流的明君啊?
(
郭嘉实在是看不惯自家主公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气得直磨牙。奈何论拳脚功夫又不是燕王的对手,最后只能翻个白眼当作没看见。
我们英明神武的燕王殿下啊!郭嘉没好气地拱手道:您就别拿臣等寻开心了!无论是并州九郡还是辽东公孙瓒,这些跳梁小丑连给燕国提鞋都不配,臣难道连这点局势都看不明白吗?
他话锋一转,神色凝重起来:臣要禀报的是关于南方诸侯联军那个盟主——渤海太守袁绍的事。如今董贼与袁绍暗通款曲,分明是要祸水东引,让燕国无暇顾及关中地区的西凉集团。
最可恨的是董卓竟敢假传圣旨!郭嘉咬牙切齿道:说什么北疆疆域辽阔而燕王治理无方,硬是将渤海等六郡划为代州,还封袁绍做代州牧。那李文优想出来的借口简直荒谬绝伦!眼下袁绍的兵马已经要来接管代郡三地,臣等该如何应对?
郭嘉越想越气:北疆原是帝国最苦寒之地,百姓食不果腹,还要受异族侵扰。可在燕王治下短短五年,不仅人口增至三百万,百姓安居乐业,官仓充盈,连北方部族都不敢南下牧马。如今竟被说成治理不善,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
权力角逐向来荒诞,即便借口拙劣不堪,当事者也从不惧怕沦为笑柄。
谈及龟缩于渤海郡的袁绍时,刘凤眼中寒芒乍现,唇角泛起冷笑:袁本初竟敢勾结董卓——那个屠尽袁氏满门的凶手。这对我们燕国而言,倒是天赐良机。
坦白说,寡人倒盼着袁本初狂妄些,最好敢借天子诏书索取代郡、上谷、涿郡三地。当初诸侯会盟,寡人故意率军讨伐董卓,就是要引北疆的魑魅魍魉现形。
这招引蛇出洞堪称完美。不仅肃清了北疆隐患,歼灭公孙瓒叛军,收复右北平等要地,更将鲜卑拉下神坛,令草原陷入混战。至于公孙度之辈,经此一役已不足为虑。
如今李儒想用合纵之策困我燕国,何不来个将计就计?
郭嘉眸光微动:王上欲重施故技?但渤海郡与蓟城近在咫尺,即便攻下南皮,不过添一郡之地...
刘凤正襟危坐,目光灼灼望向南方:寡人岂是贪图渤海八城?那六七十万百姓,在寡人眼里不过棋局闲子。
【 ** 手记·卷一】
寡人所谋者,非蝇头小利,乃囊括九州之宏图。
冀州九郡百城,五十一万户生民栖居于此,四百万丁口堪称膏腴之地。每每思及,指尖便不住在舆图上摩挲出印痕。
可恨那刘虞——朕这位宗室叔父端坐冀州,教人寻不出半分征伐的由头。此州坐拥河北沃野,冠绝十三州之富庶,恰似肥美羔羊,叫人如何不垂涎?
更紧要的是,冀州卡着燕国铁骑南下的咽喉。当今天下诸侯逐鹿中原,我燕国甲士虽能裂石穿云,却被这方水土阻了去路。眼睁睁瞧着群狼分食,却困于北地不得伸展,实乃锥心之痛!
并州虽为朕之疆土,然重峦叠嶂,太行之险更胜剑阁。守则固若金汤,攻则举步维艰。至于司隶?早成破落户的窝囊地,取之反类鸡肋。
(指尖蘸墨,在羊皮地图上划出浓重墨迹)
唯得冀州,燕国方成踞北望南之势。届时黄河以北尽入彀中,进可问鼎中原,退可划疆自治。
想到此处,刘凤忽觉唇齿间泛起血腥味,原是咬破了牙龈。转念却又苦笑:那刘虞叔父待我亲厚,倒叫人撕不开脸面动手。
(朱砂笔在二字上重重洇开)
为使燕国夺取冀州,唯有借势而为,使我那叔父被迫离境。
唯有如此,燕国方能师出有名。
简言之,我燕国需寻一柄利刃,而袁绍正堪此任!
郭嘉聆听王上剖析,终明其深意。
作为最早追随王上的谋臣,郭嘉历经燕国崛起全程,深知主君脾性。
......
郭嘉不认为算计冀州牧刘虞有何不妥,亦不觉谋划亲叔封地有违道义。
王权之争本就诡谲莫测,何来温情可言?
纵有宗亲之名,亦难阻王上问鼎之志。
袁绍、袁术骨肉相残便是明证。
郭嘉稍作思忖,进言道:王上欲再施故计,示燕国空虚之态,使袁绍懈怠?
令彼误判我军无力驰援,诱其大举攻冀。
待其尽占冀土,我燕国再以讨逆之名南下,顺取九州疆域?
......
刘凤对郭嘉推演出己谋毫不意外,坦然颔首:奉孝所言无差。
(以下为符合要求的
——————
寡人必须郑重声明:代郡、上谷郡、涿郡这三寸土地,绝不容袁绍那厮染指分毫!
公孙瓒引发的北疆之乱对燕国民生造成的疮痍,至今令寡人心惊。如今国内民生初定,断不能再遭战火荼毒!
董卓老贼假托圣旨,在寡人眼中不过废纸一张。吾手握**陛下遗诏,身为钦定监国,自可无视所谓天子诏令。然天下黎民与朝中**三大臣,未必与寡人同心啊。
提及圣旨之事,刘凤剑眉深锁:奉孝,若放任袁绍派人接管三郡,当地官员恐真会箪食相迎。故而绝不可给袁绍可乘之机。
奉先听真,即便袁绍持圣旨前来,寡人也必将其爪牙尽数逐回南皮!如今天下剧变,早令那袁本初方寸大乱。
他那蠢钝胞弟坐拥六郡,已成中原霸主;昔日跟班曹操如今雄踞兖州八郡,跻身二等诸侯之首。反观这位联军盟主,蜷缩渤海弹丸之地,自然急欲扩张。
北境有吾大燕坐镇,袁绍断不敢轻启战端。唯冀州九郡方是其觊觎之地。然若冀州生变,寡人必亲率王师平叛——谅他也不敢妄动干戈。
让我试着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刘凤负手而立,沉声道:若本王亲率大军东征辽东,讨伐公孙度以收复四郡之地。
袁绍头顶那把悬剑便暂时解除了。
彼时袁绍与其幕僚定会抓住时机,举兵南下,妄图一举击溃刘虞,速取冀州全境。
待我军接到战报时,恐怕叔父早已马革裹尸。
袁绍 ** 必以为,无论燕国朝堂还是本王,断不会为一位逝者轻易开启战端。
更甚者,若见我军在辽东之战中折损严重,那袁绍说不准会趁机攻我燕国。
辽东地势险要乃世人皆知,我军即便取胜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言毕,刘凤嘴角扬起一抹成竹在胸的笑意:这便是本王的连环之计!
趁袁绍初得冀州立足未稳之际,以讨逆之名挥师南下,一举收复九郡之地,纳入燕国版图。
贾诩目光如炬,立即指出:王上此计虽妙,却有一处破绽...
刘凤非但不恼,反而正色道:文和但说无妨。
见众人瞩目,贾诩捋须笑道:计策中有两处关键:其一,若袁绍幕僚识破此计当如何?其二,若袁绍反咬王上抗旨不尊,又当如何?
首先,即便袁绍如殿下所料那般行动,但殿下亲征辽东四郡期间,若大军未能及时回防,导致冀州全境失守,岂非弄巧成拙?
其次,袁绍在冀州素有威望,与世家豪族关系密切。凭借多年经营的人脉网络,他能迅速掌控冀州全境。届时燕国若想攻取冀州,难度将远超夺取一郡之地。
再者,若燕国与袁绍陷入持久消耗战,即便最终取胜,国力也将大损,恐无力继续南下争霸中原。
此外,即便燕国拿下冀州九郡,占据黄河以北疆域,拥有横扫天下的军事实力,也必将成为众矢之的,引来诸侯围攻。
贾诩提出的五点关键问题,引得郭嘉连连颔首。
刘凤却淡然一笑:无妨!纵使袁绍谋士识破此计,袁本初又能如何?天下大势已定,他除了谋取冀州,还能染指何处?中原、江南、西凉皆名花有主,冀州乃其根基,钱粮丰足,人口众多,是成就霸业的基石。即便看出这是燕国设下的圈套,他也只能往里跳——除非他甘心蜗居渤海,做个安分守己的郡守。但袁本初志在天下,又岂会偏安一隅?
刘凤起身踱至殿门,仰望着澄澈苍穹,淡淡道:奉孝、文和,袁绍之流欲损寡人声名,便由他们去吧。成王败寇,自古皆然。若他日寡人执掌乾坤,青史如何书写,自是由我等做主。可若是功败垂成,纵使做得再好,也不过是任人涂抹的败军之将。
他转身望向殿中两位谋士,眼中闪过一丝锐芒:再说,袁本初那些话,黎民百姓就当真会信?既然他能污我燕国清誉,寡人为何不能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