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今袁本初做着吞并冀州的春秋大梦,却不知燕王远征辽东不过是请君入瓮之计。

此刻刘备对志大才疏的袁绍充满了鄙夷与失望。他冷眼旁观袁绍在主位沉醉于称霸幻想,暗自盘算:此刻进谏非但徒劳,反倒开罪许攸。这袁本初素来猜忌于我,更不肯予我兵权,是时候另谋出路了。

反观郭图、逢纪二人,听闻主公将许攸比作谋圣张良,顿时妒火中烧。这关乎他们在河北集团的地位存亡——若许攸是张良,他们岂不成了谄媚误国的阉宦之流?

郭图和逢纪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交换了眼神,心里都清楚不能让许攸独占风头。

他们也得让主公明白,帐下谋士并非只有许攸能运筹帷幄、献计献策,他们同样能为主公出谋划策。

然而许攸太过狡猾,他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再加上厚颜 ** 地吹捧主公,哄得主公眉开眼笑,得意忘形。

若他们直截了当地反驳,不仅驳不倒许攸,反而会让主公关公于面子上下不来台,甚至记恨他们。

因此,他们要进言就必须另辟蹊径,以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甚至对许攸的计策加以补充完善。

郭图眼珠一转,立马憋出个主意,上前恭敬地说道:“主公,许子远所言确有道理,但他提出的计策需耗时数月,而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变数太多。”

“我们绝不能坐等机会从天而降!”

“主公,我们不该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燕国身上,被动等待燕国给我们创造夺取冀州的机会。”

“相反,我们应当主动出击,眼下正有一个天赐良机,能让我们迅速壮大势力!”

正在沾沾自喜的袁绍听到这番话,立刻将目光投向郭图,疑惑地问道:“公则,你有什么妙计能助我们快速崛起?”

郭图的话精准戳中袁绍的痛处,让他迅速冷静下来。

说实话,袁绍也不愿一味苦等燕国讨伐公孙度的时机。

他很清楚,自己那个愚蠢的弟弟已雄踞一方,跻身三大诸侯之列;当初的小弟曹操,如今也占据整个兖州,跃升为顶级诸侯之一。

而自己作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长子,却仅守着渤海一郡之地,窝囊地仰人鼻息度日。

袁绍心中涌起强烈的不甘,他渴望获得一鸣惊人的良机。

当郭图提出能助他迅速壮大势力的计策时,袁绍立即露出急切神情,连声催促谋士快讲。

许攸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死死盯着郭图。他暗自咒骂:该死的郭图!你分明是要我难堪!我倒要看看你能有什么高明之策!若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我定在主公面前好好参你一本!

刘备用那双标志性的大耳朵专注聆听,同时思索着如今的形势。他实在想不出在此时与燕国交恶的情况下,有什么良策能让袁绍势力突飞猛进。眼前这个只会谄媚主上的郭图,真能想出妙计?

难道我看走眼了?刘备眼中精光一闪,将目光锁定在郭图身上,等着听他的高见。

郭图环视众人,脸上挂着惹人生厌的自得笑容。他向来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但见主公面露不耐,便收起得意之色。

咳咳!郭图清了清嗓子,胸有成竹道:主公,这道圣旨正是我们崛起的天赐良机!董卓假借天子名义,将六郡之地划为代州,加封您为代州牧。我们何不顺势而为......

尽管董卓乃【国之大患】,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所颁圣旨仍具法理效力。

圣旨明令主公接管渤海、河间、中山、涿郡、上谷、代郡六地,我等何不光明正大赴任?

郭图献策方毕,许攸便嗤笑:“呵!郭公则,此等废话与不言何异?”

话音未落,袁绍骤然蹙眉拍案:“住口!且听人把话说完!”

突遭呵斥的许攸只得垂首,暗瞪郭图这挑事之徒。

郭图毫不退让地回瞪,眼中之意昭然:不服便来较量!

他随即向袁绍拱手:“当今天下诸侯,燕国国力最盛,兵精将广,更有众贤辅佐。燕王刘凤贵为宗室之首,天子皇叔,**钦封监国,权比周公。然其终归是大汉藩王,天子之臣。主公今奉旨接管代郡、上谷、涿郡三地,燕王岂敢抗旨?纵使燕国上下反对,百官亦只会迁怒幕后主使董卓!”

袁绍闻言颔首:“公则之言甚善。”

“主公且慢,容臣续陈后策。”

郭图轻笑着打断主公的溢美之词,目光扫过同僚们投来的视线,轻抚短须继续从容道:若燕国当真奉行天子诏令,我们便能名正言顺接管代郡、上谷、涿郡三地。

倘使燕国公然抗旨,势必与长安董卓不死不休,横竖都牵扯不到我们身上。

主公英明,诸位同僚且想,若燕国胆敢抗旨不遵,便是公然藐视朝廷威仪,昭示燕王刘凤早有不臣之心——此人怕是早对天子御座虎视眈眈,妄图染指大汉至高权柄。

届时我们大可将其狼子野心昭告天下,揭露这个企图篡夺亲侄皇位的乱臣贼子真面目。

主公身为诸侯盟主,振臂一呼便可再聚义师,北上讨伐燕国逆贼刘凤。纵使他身负监国之职,也难获天下官民认同。

更妙的是,燕国朝野必将因此动荡。刘凤向来标榜匡扶汉室,多少忠义之士被其虚伪面目所蒙蔽。如今撕破其假面具,燕国朝堂乡野定生巨变。

主公正好高举朝廷义旗,趁其内乱之际挥师北进。待燕国上下自顾不暇,更可揭露刘虞僭越称帝之罪,亲率雄师夺取冀州九郡。

郭图略作停顿,见众人凝神聆听,当即施展谄媚绝技:届时主公坐拥冀并幽三州,疆域横跨黄河以北,治下千万黎民,钱粮丰足兵强马壮,何愁大业不成?

1333年

那时主公一跃成为天下最强诸侯,连长安董卓、中原袁术等各路豪强都需看您脸色行事!

主公只需休整半年,招兵练兵,届时亲率百万雄师南下,必能横扫诸侯,迎天子回洛阳皇宫。

届时主公对朝廷立下不世之功,为大汉江山做出永世铭记的贡献。

而天子碌碌无为,自当禅让帝位——主公便可开创袁氏王朝,名垂青史!

袁绍此刻已被郭图激昂的演说点燃,完全沉浸在这宏图伟业中。他端坐主位,面颊通红,目光炽热地注视着这位谋士,当众高声赞道:妙极!公则此策当真绝妙!

公则真乃我袁本初的陈平!必当厚赏!

郭图闻言嘴角几乎翘到耳根,却仍强装谦逊道:主公谬赞!属下怎敢与开国功臣陈平相比?

此策全赖主公雄才大略点拨,功劳当属主公,属下岂敢居功!

这番马屁拍得袁绍通体舒畅,大笑着挥袖道:公则就爱说实话!

待我重整山河登基之日,必封你为当朝丞相!

此刻的袁绍早已飘飘然,竟在群臣面前口无遮拦,浑然不觉这番话会引发怎样的 ** 。

......

渤海太守府,书房内文武属僚各怀心思。

张合、高览、颜良、文丑四位大将战意高昂,眼中尽是建功立业的渴望。郭图、审配、许攸、逢纪等谋士则暗中盘算,谋划着后续方略。

此刻最是难堪的当属许攸。他万万没料到,素来被自己视为奸佞的郭图竟能提出这般周详的战略部署。平心而论,这套计划确实环环相扣,极具可行性。

许攸既妒且恨,却找不出半点破绽。即便偶有异议,也不敢贸然进谏。眼见主公袁绍满面红光,显已被郭图的宏图大计深深吸引。此时若贸然反对,不仅无济于事,反会招致主公记恨,日后难免处处受制。

他只得强压怒火,堆起笑容附和众人。一时间书房内君臣相得,其乐融融。

立于文官末席的刘备冷眼旁观。在他看来,郭图所献纯属无稽之谈。虽然与燕王刘凤接触不多,但这位皇族翘楚五年来的所作所为,他始终密切关注。

尤其在会盟时结怨后,更命人加紧搜集燕国情报。正如兵法所言:知彼者,莫过于敌手。

这位燕王殿下,绝非恪守纲常的愚忠之辈。

最重要的在于:董卓乃天下人尽皆知的【 ** 】,他假借天子名义颁布的所谓圣旨,根本毫无正统性可言!

反观燕王刘凤手握 ** 遗诏,受命监国之职,身为皇族宗室之首,更是当今天子的亲皇叔,其地位堪比当年的周公旦!

莫说抗旨不遵,纵使燕王要废黜长安城的刘协,另立新君或自立为帝,那也是名正言顺。天下官员百姓,必当一致认同其正统性。

可笑现在竟有人妄想借天子圣旨,迫使燕国朝廷屈服,让燕王拱手让出三郡要地,简直痴人说梦!

袁绍此人实在狂妄——既高估了自身能耐,又错判了天子权威,更低估了燕国上下的决心!

他过分迷信【汝南袁氏】的门楣光环,也太把诸侯盟主身份当回事了!

袁本初何不瞧瞧自己?论家世——你不过是世家子弟,燕王却是根正苗红的皇族血脉;论地位——你区区渤海太守、祁乡侯,怎比得上身兼监国、骠骑大将军、太尉数职的实权藩王?

萤火之光,也敢与皓月争辉?

燕国尚未发兵攻打渤海郡,袁绍就该庆幸。如今竟不知死活要捋虎须,这分明是自寻死路!

看着袁绍那得意忘形的嘴脸,刘备暗自嗤笑:往日竟未看出此人是这般蠢材,胆敢行此疯狂之举!如今跟着这愚夫,实在太险,须速速脱身为妙!

公元1336年,局势危急。

倘若袁本初与燕王公然反目,兵戈相向,以燕国独步天下的强盛军力,不出旬日便可鲸吞渤海全境。

然则即便能觅得良机抽身而退,近来在袁营中的苦心经营岂不付诸东流?

刘玄德啊刘玄德!汝定要思得良策才是!

必须在袁本初与燕王兵戎相见前,设法带走部分袁军部众!

存着这等心思,玄德自然不会替袁绍指出郭图计策的疏漏。

对于宿敌燕王刘凤,刘备深知其为人。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燕王犹如蚍蜉之于巨象。

若燕王当真要除他,普天之下绝无容身之处。

刘备素来识时务,自知斤两。在未具抗衡实力前,他绝不会主动触怒燕国,反而要远离燕王视线。

这些念头电光石火般掠过心头。表面上,刘备却口若悬河地奉承道:本初兄真乃天纵英明!麾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实在令人艳羡!

接下来的时光里,刘备尽情施展逢迎之能事,将众人捧得飘飘然不知所以。

袁绍高坐主位,听得差不多了,才含笑打断:玄德尽是实言。既然诸位别无良策,便依公则之计行事。

众文武齐声应命。

于是袁绍按郭图之策,着手向代郡、上谷、涿郡三地派遣官吏,准备奉天子诏令行事。

为壮声势,袁绍特意派外甥高干与谋士荀谌率五万精兵随行,准备接管代郡、上谷、涿郡三地。大军将就地驻防,招募当地青壮入伍,随时应对燕国可能发起的战事。

永汉元年(188年)七月初一,燕国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