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鸿蒙动乾坤 > 第1210章 薪火相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去秋来,青云山脚下的茅屋依旧炊烟袅袅。这日清晨,一个背着书箱的青衫少年叩响了柴门。少年眉目清秀,眼中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沧桑。

“晚辈林凡,特来拜见前辈。”少年对着开门的老农深深一揖,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院内那个劈柴的身影。

刘云轩放下柴刀,抹了把汗:“小友找错人了吧?我们只是寻常农户。”

林凡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书页上隐隐有大道流光:“这是家师临终前所赠,说唯有青云山下的樵夫能解其中奥秘。”

苏婉从灶间走出,瞥见古籍封面上的《万物归真录》五字,与刘云轩对视一眼。这是他们三年前随手赠予一个过路书生的笔记,没想到竟成了传承。

“你师父是?”苏婉温声问道。

“家师道号清微,三年前在此得道。”林凡眼中含泪,“临终前说,他一生修行,反不如在此劈柴三月所得之多。”

刘云轩轻叹一声,接过古籍。书页翻动间,竟浮现出他们未曾写下的批注——那是清微真人的感悟,将日常劳作与天道至理完美结合。

“你师父错了。”刘云轩合上古籍,“道不在劈柴,而在劈柴的人。”

林凡似懂非懂,却见刘云轩随手拿起一根柴火。柴火在他手中化作利剑,剑尖轻点虚空,竟演化出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

“看好了。”刘云轩剑势一变,从劈柴的动作为起手,每一式都朴实无华,却暗合天地至理。林凡看得如痴如醉,这三式剑法,分明蕴含着开天辟地的大道真意。

守古老祖在云层中抚掌:“妙啊!将无上剑道藏在劈柴动作中,非大智慧者不能为。”

灰袍人若有所思:“这般传授,倒是暗合‘道法自然’的真谛。”

林凡在茅屋旁结庐住下,每日跟着刘云轩劈柴担水,随苏婉种菜做饭。三月过去,他劈的柴依然歪歪扭扭,种的菜仍是稀稀拉拉。

这日暴雨倾盆,林凡望着被冲垮的菜地发呆。苏婉撑伞走来,指着水中漂浮的菜叶:“你看这菜叶随波逐流,可知其为何不沉?”

林凡摇头。

“因为菜叶懂得顺应。”苏婉轻笑,“道也是如此,强求反而不得。”

一语惊醒梦中人。林凡放下执念,从此劈柴时不再想着剑招,种菜时不再念着道法。说来也怪,他的柴越劈越直,菜越长越好。

一年后的某个清晨,林凡照常劈柴。柴刀落下时,忽然心有所感,随手一挥,竟在虚空划出一道完美的圆弧。弧光过处,草木逢春,枯井涌泉。

“恭喜小友得道。”刘云轩含笑点头。

林凡却放下柴刀,对着二人深深一拜:“晚辈明白了。道不在招式,而在本心。晚辈想下山游历,将这份感悟传于世人。”

苏婉递过一个包袱:“这里面有些干粮,还有一本《家常菜谱》。”

林凡郑重接过,转身下山。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灰袍人疑惑:“为何只传他劈柴种菜之道?”

守古老祖笑道:“你还没明白吗?最高的道,就藏在最平常的生活里。”

三年后,修真界出现一个奇人。他不修飞剑,不练法宝,只在市井间传授劈柴担水之法。更奇的是,跟他学习的人,反而比名门大派的弟子进步更快。

这日林凡回到青云山,身后跟着十几个弟子。这些弟子有樵夫,有厨娘,甚至还有青楼歌女。但他们眼中都闪着悟道的光彩。

“前辈,弟子带他们来悟道。”林凡恭敬行礼。

刘云轩看着这些“弟子”,忽然大笑:“好!好!道本平常,何分子丑寅卯!”

他随手折下一根柳枝,在空中画了个圆。这个圆看似简单,却让所有弟子陷入顿悟。樵夫看见了开天斧法,厨娘悟出了造化妙手,歌女竟从中悟出天籁之音。

苏婉端出米粥:“都来吃饭吧。”

众人围坐喝粥,普通的米粥入口,却让人回味无穷。有个弟子忽然泪流满面:“这粥里...有妈妈的味道。”

“这就是道。”苏婉轻笑,“道在衣食住行间,从未远离。”

夜幕降临时,弟子们各自领悟离去。林凡留在最后,欲言又止。

“还有事?”刘云轩问。

林凡迟疑道:“弟子近日感应到,天地似有异动。”

话音未落,整座青云山突然震动。不是地震,而是某种更高层次的存在正在苏醒。

苏婉掐指一算,面色微变:“是‘观道者’醒了。”

夜空忽然亮如白昼,无数双眼睛在云端睁开。这些眼睛没有情感,只有纯粹的“观照”。

“终于找到了。”一个空洞的声音响起,“将‘平常之道’交出来。”

林凡大惊,正要拔剑,却被刘云轩按住。

“别急。”刘云轩淡淡一笑,“客人来了,先奉茶。”

他随手摘下一片柳叶,放入碗中,冲上开水。柳叶在碗中舒展,竟演化出大千世界。

观道者的声音第一次出现波动:“这...这是...”

“道在茶中。”苏婉轻笑,“阁下要观道,何不品茶?”

云端眼睛渐渐闭上,那个声音带着几分困惑:“我们观察万界,从未见过这样的道...”

“因为你们总是在‘观’。”刘云轩将茶碗举起,“却忘了,道是要用来‘活’的。”

茶香飘散处,观道者的气息渐渐消散。他们来得突然,去得也莫名。

林凡若有所悟:“前辈,难道他们...”

“也是求道者。”苏婉望着夜空,“只是走错了路。”

自此,青云山下来悟道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再追求飞天遁地,而是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真谛。有个铁匠在打铁时悟出炼器至理,有个农夫在耕田时得证大地之道。

而林凡成了真正的传道人,他将“平常之道”传播到四面八方。有趣的是,跟他学习的人越多,天地反而越和谐。

十年后的某个黄昏,已经白发苍苍的林凡回到青云山。茅屋依旧,炊烟如昨。

“前辈,弟子来复命了。”林凡对着空无一人的茅屋行礼。

清风拂过,带来刘云轩的声音:“道已传下,何须复命?”

林凡抬头,看见夕阳中有两个身影并肩而立,渐渐化作满天霞光。

他忽然明白,前辈从未离开。道在每一缕炊烟里,在每一滴雨水中,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心里。

薪火相传,道灯不灭。而这,才是真正的“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