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 第356章 星际信号初现:新征程的邀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6章 星际信号初现:新征程的邀请

车灯划破夜色,陈默靠在后座,手心捏着最后一片葡萄糖。他闭着眼,呼吸缓慢,但大脑没有停。星轨的数据流仍在体内循环,修复神经的损耗。副驾驶上,林小满靠着窗,手里还攥着那块带蓝痕的金属片。她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像是在回忆什么。

李维坐在前排,背包搭在膝盖上。Emp模块已经烧毁,外壳发黑。他没说话,只是把线路一根根拆出来,塞进随身的工具袋。车子驶过县城边缘的旧桥,铁架发出轻微震动。

两小时后,三人走进实验室。

这里原是县中学的物理教研室,如今被彻底改造。墙上挂着量子天线阵列的控制面板,中央平台是一组环形传感器,连接着地下三米深的冷却系统。空气中有股淡淡的臭氧味,来自刚重启的主机。

陈默脱下校服外套,挂在门边。钢笔插在胸前口袋,笔尖泛着微弱的光。他走到主控台前,输入密码。屏幕亮起,显示“系统自检中”。

“先恢复南太平洋方向的监测。”他说。

李维点头,把改装过的增幅器接进接口。天线缓缓转动,对准坐标区域。这组设备原本用于追踪魔法波动,现在被重新编程,用来捕捉异常信号。

林小满坐在终端前,启动量子传感器。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基础参数。屏幕上出现波形图,杂乱无章,全是背景噪声。

“信号太弱。”她说,“可能需要更高灵敏度。”

“用共振模式。”陈默说,“跳过常规滤波。”

林小满调整频率阈值,切换到非线性采样。几秒后,波形突然稳定下来。一段极低频的脉冲信号出现在画面中央,间隔精确,每1.3秒一次。

“这不是自然信号。”李维盯着数据流,“周期性太强,而且……它在变化。”

陈默走近屏幕。星轨开始运行分析程序。0.3秒后,反馈信息涌入脑海。这段信号包含多层编码结构,底层频率与魔法能量共振曲线高度吻合。

“不是地球技术。”他说。

林小满放大波形细节。在脉冲间隙中,她发现一组嵌套序列。它们不像数字代码,更像某种符号排列。她调出对比图库,尝试匹配已知符文体系。

“不对。”她低声说,“这不是我们见过的任何一种。”

陈默伸手接过鼠标,手动提取那段序列。他让星轨将其转化为三维投影。图像在空中展开,呈现出螺旋状的几何结构,每一圈都带有细微的能量节点。

“它在传递信息。”林小满说,“而且……我能感觉到一点‘意图’。”

李维皱眉。“你感觉?”

“就像有人在看着我们。”她没抬头,“不是监视,是……等待。”

陈默没回应。他打开离线模式,切断所有外部网络连接。然后调出星轨的记忆库,搜索早期记录。高三那年,他在笔记本上画的第一张符文草图被调了出来。

两幅图像并列显示。

投影中的外星符号,与草图的初始结构完全一致。只是后者是二维线条,前者是高维展开。

“他们看过我的设计。”陈默说。

“不可能。”李维摇头,“那本子从没离开过你身边。”

“但它存在的那一刻,就被记录了。”陈默看着投影,“也许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某个节点,他们回溯到了起点。”

林小满忽然站起身,走到传感器旁。她把手贴在接收端口上,闭眼感受。几秒后,她睁开眼。

“信号里有知识片段。”她说,“很零碎,但能读取。第一段讲的是……空间折叠原理,结合了量子隧穿和高维拓扑。”

陈默立刻下令:“保存所有数据,建立隔离区。”

李维迅速设置防火墙,将信号流导入加密舱。主机嗡鸣运转,开始逐层解码。初步结果显示,这段信息涉及能源、通信、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技术水平远超当前人类认知。

“这不是警告。”林小满轻声说,“也不是攻击。”

“是邀请。”陈默说。

“谁会邀请我们?”李维问,“就因为我们干掉了暗鸦?还是因为我们搞出了魔法引擎?”

“都不是。”陈默盯着星图,“是因为我们走到了这一步——科技和魔法融合的临界点。他们一直在等这个信号。”

林小满调出信号来源方向。经过三角定位,最终锁定一片空域:半人马座a星系外围,距离地球4.37光年。

“四光年多。”她说,“信号传到这里,用了四年多时间。”

“也就是说。”李维慢慢说,“他们在四年前就发出了这段信息。那时候我们还在高考考场。”

陈默没动。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方不是临时探测,而是长期观测。他们的文明早已掌握跨星际通信技术,甚至可能拥有时间预判能力。

“他们知道我们会成功。”林小满说,“也知道我们会破解这段信号。”

“所以这不是第一次联系。”陈默说,“这是回应。”

李维冷笑一声。“那他们为什么不早点出现?非得等到我们快炸了才来打招呼?”

“也许规则不允许。”陈默说,“就像我们不会随便干预原始部落的发展。他们只能观察,直到我们达到门槛。”

“然后递一张入场券。”林小满看着屏幕上的符号,“我们拿到了。”

实验室陷入短暂沉默。主机仍在运行,数据不断刷新。新的片段陆续浮现:一种新型反应堆的设计轮廓,一种能在真空中自我复制的纳米结构,还有一段关于意识传输的数学模型。

“这些技术。”林小满说,“如果全部实现,人类可以直接进入星际时代。”

“前提是能理解。”李维提醒,“我们现在连第一段都没完全破译。”

陈默走向钢笔。他拔下笔帽,轻轻插入主控台的专用接口。这是魔法增幅器与科技系统的唯一物理连接点。星轨的能量顺着笔身流入主机,瞬间提升了解析速度。

屏幕上,符号结构开始分解。每一层都被标注出功能属性。第三层显示出一个完整的星图轨迹,起点是地球,终点指向半人马座a的一颗类地行星。

“这不是地图。”林小满说,“是路线。”

“他们给了路径。”陈默说,“也给了方法。”

李维站起身,走到两人中间。“你们真打算回应?”

“不是现在。”陈默说,“但我们必须准备。”

“怎么准备?拿这支破笔写封信?”李维声音提高,“外面的世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政府、军队、科学家,没人相信魔法存在。我们三个站出去说‘外星人邀请我们去旅行’,会被当成疯子关起来。”

“那就先让他们看见证据。”陈默说,“造一台能运行的原型机,公开测试。只要结果可重复,质疑就会变成研究。”

“然后呢?”李维问,“我们真的要去?”

“不去,永远停留在地面。”林小满说,“去了,可能死,也可能……看到全新的世界。”

陈默收回钢笔。笔尖仍有些发烫。星轨正在加载一项新协议,名为“维度应答”。它不是武器,也不是防御系统,而是一种语言转换框架,能把人类的知识打包成对方能理解的形式。

“第一步。”他说,“破译全部内容。”

林小满坐回终端前,戴上耳机,继续监听信号流。她的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方,随时准备启动深度扫描。

李维把最后一根线路接入隔离舱,关闭外部接口。防火墙状态由红转绿。

“这次。”他轻笑,“轮到我们被黑了。”

陈默站在中央平台,看着星图缓缓旋转。半人马座a的光点闪烁,像是远方的眼睛。

他抬起手,按下解析按钮。

主机全速运转,量子阵列发出低频嗡鸣。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填满每一寸存储空间。

林小满的终端突然弹出新窗口。一段从未见过的符号自动展开,形成动态结构。它不像之前的编码,反而像一段记忆的投影。

画面中,一座悬浮在太空的城市缓缓显现。建筑风格陌生,却带着某种熟悉的韵律。城市中心,有一座塔形装置,外形竟与陈默设计的魔法发动机惊人相似。

她张了张嘴,还没说出话。

主屏幕突然跳转。所有分屏同步显示同一行信息:

“检测到匹配认知模型。”

陈默盯着那句话。

他知道,对方不仅看到了他们的技术。

他们早就知道他们会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