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场后台的补光灯下,苏晚的平板屏幕亮得刺眼——上面是她从敦煌研究院拷贝的高清纹样库,此刻正停在“飞天伎乐图”的细节页。她指尖放大屏幕,盯着飞天飘带的褶皱处,突然眼前一亮:“你们看这里!”
周绣娘、小张和小李立刻围过来,只见屏幕里的飞天飘带褶皱间,藏着几缕极细的回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是……敦煌壁画里的隐藏纹样?”周绣娘眯着眼睛,语气里满是惊讶,“我去敦煌考察时都没注意到,这也太隐蔽了!”
“是敦煌研究院的老师特意标注的,说这是唐代工匠的‘暗纹’手法,用来体现飞天飘带的层次感。”苏晚指尖划过屏幕,眼神坚定,“咱们之前给压轴款飘带加了青金石碎末,已经够特别了,但还少点‘别人抄不走’的东西——把这暗纹加上,绣在飘带内侧,用荧光丝线,平时看不出来,一照紫外线灯就显形,这才是‘涅盘’系列独有的印记!”
“荧光丝线?”小张眼睛瞪圆,“这主意绝了!林薇薇就算抄了飘带的样子,也不知道里面有暗纹,到时候咱们一亮出来,谁是原创一目了然!”
“可……这纹样图会不会太模糊了?咱们要绣得跟壁画上一样精细,得要更清晰的线条稿才行。”周绣娘指着屏幕上的褶皱处,“你看这里的回纹转折,高清图也有点糊,我怕绣走样了。”
苏晚皱了皱眉,指尖反复放大图片——确实,壁画年代久远,有些细节已经磨损,就算是研究院的扫描件,也没法完全还原暗纹的弧度。她抬头看向陆时砚,语气带着一丝期待:“能不能联系一下敦煌研究院的李老师?麻烦他把原始的线描稿发过来,最好是带比例标注的,这样绣出来才精准。”
“现在?”陆时砚看了眼手机时间——米兰时间下午一点,国内已经是晚上七点,“我试试,李老师之前跟你聊过纹样,应该会愿意帮忙。”
他立刻走到角落拨打电话,语气比平时柔和了几分:“李老师您好,我是苏晚的朋友陆时砚……对,我们在米兰时装周后台,想麻烦您发一下‘飞天伎乐图’里飘带暗纹的线描稿,带比例标注的那种,越急越好,关乎原创细节的呈现……好,谢谢您,我们等您邮件。”
挂了电话,他走到苏晚身边,揉了揉她紧绷的肩:“李老师说马上让助手整理,十分钟内发过来,还说要是有工艺问题,随时给他打电话。”
“太好了!”苏晚的眼睛瞬间亮了,转头对小张说,“等邮件一到,你立刻把线描稿打印出来,按飘带的实际尺寸放大,标注好每段回纹的长度和弧度,方便周绣娘下针。”
“没问题!”小张立刻把平板接过来,守在打印机旁,手指不停刷新邮箱页面。
这时,秦峰拎着一个文件袋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苏总监,陆总,刚从警局那边过来,顺便看了眼林薇薇发布会的反馈——外媒都在吐槽她的‘飞天飘带’,说‘看起来像廉价塑料做的,没有任何文化细节,连飘带的褶皱都像硬折出来的’!”
他把手机递给苏晚,屏幕上是《米兰时装报》的实时评论,最热门的一条写着:“对比昨天苏晚团队曝光的金线工艺,林薇薇的作品更像一场‘敦煌元素cosplay’,缺乏对传统的敬畏与理解。”
苏晚看完,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把手机递给周绣娘:“您看,这就是咱们要做暗纹的意义——不是为了炫技,是为了让敦煌文化的细节真正被看见,而不是被随便抄个样子就糊弄过去。”
周绣娘接过手机,越看越解气:“该!让她抄,抄了皮毛抄不了骨,连飘带该有的纹路都不知道,还敢说自己懂敦煌!”
“邮件来了!”小张突然喊了一声,打印机“滋滋”地吐出纸张——上面是清晰的暗纹线描稿,每一段回纹的弧度、间距都标得清清楚楚,旁边还有李老师手写的备注:“此暗纹需沿飘带自然褶皱绣制,每厘米3针,方能还原唐代‘随形走线’工艺。”
苏晚拿起线描稿,和压轴款飘带比对,刚好能贴合飘带的褶皱走向。她从工具箱里翻出一卷淡蓝色的荧光丝线,递到周绣娘手里:“您试试这个线,在普通光下接近白色,跟金线搭着不突兀,一照紫外线灯就会显蓝色,像敦煌壁画里的青金石底色,刚好呼应咱们的珠子。”
周绣娘接过丝线,抽出一根对着灯光看了看,又用指尖捻了捻:“这线够细,适合绣暗纹,我先在废布上试几针,找下手感。”
小李立刻找来一块白色的丝绸边角料,小张帮忙把线描稿固定在绣架上,苏晚则蹲在一旁,拿着尺子比对飘带的实际尺寸,在稿纸上标注出需要调整的地方——飘带的弧度比壁画上的稍大,暗纹的间距得微调,才能保证绣出来不拥挤。
陆时砚没打扰他们,默默走到外面,给团队订了米兰当地的中式夜宵——知道大家忙得没顾上吃饭,特意选了热乎的粥和包子,还贴心地给苏晚加了一份她爱吃的豆沙包。
等他拎着食盒回来时,周绣娘已经在废布上绣出了一小段暗纹。苏晚拿起紫外线手电筒,对着布料一照——淡蓝色的回纹瞬间显形,线条流畅,跟线描稿上的几乎一模一样,连转折处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太绝了!”小张忍不住拍手,“这暗纹一藏,就算林薇薇把飘带拆了看,也未必能发现里面有文章,除非她也用紫外线灯照!”
“她就算照了也没用。”苏晚关掉手电筒,语气带着自信,“这暗纹的走线手法是周绣娘的独门手艺,每针的角度都有讲究,不是随便学就能会的——您看这段回纹的收尾,得用‘藏针’手法,把线头埋在布料里,外面根本看不出痕迹。”
周绣娘笑着点头,手里的针还在不停动:“没错,这手艺是我跟我妈学的,传了三代,就凭林薇薇那点本事,就算看到暗纹,也绣不出这效果。”
小李突然想起什么,指着线描稿上的另一个纹样:“苏总监,您看这个‘忍冬纹’,能不能也绣在第十套样衣的袖口?刚才那套‘祥云绕月’已经惊艳了,第十套加个忍冬纹,跟领口的青金石珠子呼应,效果肯定更好!”
苏晚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线描稿角落里确实有一朵忍冬纹,花瓣卷曲的弧度刚好适合袖口的弧度。她立刻点头:“好主意!就用银色丝线绣,跟袖口的金线搭着,既不抢风头,又能多一个文化细节。”
“那我现在就调整线描稿!”小张立刻坐回电脑前,开始修改袖口的纹样尺寸,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
陆时砚把食盒放在工作台上,打开盖子:“先吃点东西再忙,粥还热着,别饿着肚子干活。”他拿起一碗粥递给苏晚,又给周绣娘、小张和小李分别递了包子,“李老师刚才又发了邮件,说要是需要其他纹样的细节,随时跟他说,研究院全力支持咱们的原创。”
苏晚接过粥,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从敦煌考察时李老师的耐心讲解,到现在千里之外的加急支持,再到身边团队的齐心协力,还有陆时砚无处不在的守护,这些都是她坚持做好原创的底气。
她放下粥碗,拿起刚绣好的暗纹废布,在灯光下仔细看:“咱们今晚得加个班,把压轴款飘带的暗纹绣完,再把第十套、第十二套的忍冬纹补上——虽然有点赶,但这些细节加进去,‘涅盘’系列才算真正完整。”
“我没问题!”小张第一个举手,“反正我年轻,熬个夜不算啥,刚好把所有纹样素材整理好,以后咱们工作室还能建个专属的敦煌纹样库。”
“我也留下!”小李跟着说,“我帮周绣娘穿线、固定样衣,还能给大家递水,多个人多份力。”
周绣娘放下手里的针,擦了擦手:“你们都留下,我更得留下!这点活不算啥,当年在敦煌给壁画临摹纹样,熬通宵是常事,今晚咱们就一起把这些纹样绣好,让老外好好看看咱们中国的传统手艺!”
陆时砚看着眼前斗志昂扬的团队,眼底满是欣慰:“我也留下,帮你们整理素材、对接国内的消息,有需要随时跟我说。”
苏晚看着他们,心里一阵热流——这就是她的团队,没有抱怨,只有齐心协力,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她拿起平板,重新打开纹样库,指尖划过那些精美的飞天、忍冬、回纹,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那咱们分工:小张负责把所有需要补纹的样衣尺寸和纹样图对应好,标清楚位置和丝线颜色;小李帮忙穿线、固定样衣,顺便盯一下发布会的流程,别耽误明天的出场;周绣娘负责绣暗纹和忍冬纹,我给您打下手,帮您扶着样衣;陆时砚……就麻烦你帮我们盯着邮箱,顺便跟国内报个平安。”苏晚快速分配好任务,语气里满是干劲。
“没问题!”所有人齐声应和,立刻行动起来——小张打开电脑整理素材,小李拿出针线盒开始穿线,周绣娘把压轴款飘带固定在绣架上,陆时砚则坐在一旁,一边看邮箱,一边给苏晚递过刚温好的牛奶。
补光灯下,线描稿铺了满满一桌子,荧光丝线在周绣娘的指尖游走,淡蓝色的暗纹在飘带内侧慢慢成型。苏晚蹲在绣架旁,帮着扶稳样衣,偶尔提醒一句“这里的弧度再大一点”,眼神专注而明亮。
秦峰站在门口,看着里面忙碌却有序的场景,悄悄退了出去——他知道,不用多问,这个团队今晚一定会交出最惊艳的作品。而此刻国内的敦煌研究院里,李老师正对着电脑,把更多的飞天纹样细节整理好,准备发给苏晚,邮件标题写着:“愿敦煌之美,随你绽放米兰。”
后台的时钟慢慢指向晚上八点,压轴款飘带的第一段暗纹已经绣完。苏晚拿起紫外线手电筒,对着飘带一照——淡蓝色的回纹沿着飘带的褶皱蜿蜒,像敦煌壁画里的流水,温柔又坚定。
“太好看了……”小李忍不住小声感叹,“明天发布会要是亮这个细节,肯定能惊艳全场!”
苏晚关掉手电筒,嘴角露出自信的笑容:“这还只是开始,咱们今晚把所有细节都补完,明天让‘涅盘’系列,带着最地道的敦煌之美,站上米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