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陈默的手机就开始不停震动 —— 不是电话,是各种新闻推送的提示音。
他揉着眼睛点开第一条,标题刺得人眼睛发疼:“某境外英语媒体:中国商人金广发曝官场黑幕,自称遭政治迫害申请庇护”。
文章里配着金广发在发布会上痛哭的照片,把他描述成 “敢于对抗腐败的勇士”,对那些伪造的邮件、录音却只字不提真假,反而添油加醋写了句 “若指控属实,将是中国近年来最大官场丑闻”。
随手往下滑,更多境外媒体的报道像潮水般涌来:
某反华门户网站用红色加粗字体标着 “金广发提交的‘证据’直指中国省级官员”,还特意把陈默的名字和职务单独列出来,配了张他之前参加会议的公开照片,却故意裁剪掉旁边的同事,营造出 “孤立无援” 的假象;
某东南亚媒体更离谱,直接编造 “陈默家族涉嫌海外资产过亿” 的谣言,连来源都懒得标。
这些报道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把金广发那套漏洞百出的谎言包装成 “真相”,拼命往 “政治迫害” 上引,明眼人都能看出背后的刻意炒作。
七点刚过,国内网络彻底炸了。
陈默打开常用的社交平台,热搜榜前十里有五个都和这事有关:
# 金广发指控陈默# 冲到第一,后面跟着个 “爆” 字;
# 周若雪 流产真相
# 排第三;
# 被点名省委官员身份
# 排第五。
点进话题,评论区里乱得像菜市场:有人没看任何证据就骂 “贪官该查”,有人拿着伪造的邮件截图说 “锤死了”,还有人跟风编段子,把陈默和周若雪的关系说得不堪入耳。
更有人翻出之前 “雷霆行动” 的新闻,质疑 “抓不到主犯就找替罪羊”,哪怕下面有网友贴出技术组拆解伪造证据的截图,也很快被淹没在新的谩骂里。
“陈哥,你看了吗?网上都乱套了!” 小李的电话打进来,声音带着急慌,“我们刚发现,有一批账号在批量发负面评论,还故意带节奏,应该是有人花钱雇的水军!”
陈默握着手机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小区门口聚集的几个陌生人 —— 他们背着相机,时不时往楼上看,不用想也知道是来蹲守的记者。
“知道了,你们先把打假视频再优化下,加上水军账号的截图,证明有人故意带节奏。”
挂了电话,他刚换好衣服,门铃就响了,透过猫眼一看,还是那几个记者,手里举着话筒,眼神里满是急切。
陈默没开门,隔着门说:“所有情况官方会统一发布,请关注省日报的消息。”
门外的记者却不肯走,追问着 “金广发的指控是不是真的”“你和周若雪到底是什么关系”,直到小区保安过来驱赶,门口才暂时安静下来。
他坐上车往省委赶,一路上司机师傅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陈秘,我今早看新闻了,那些肯定是假的吧?您可是为咱们青南市办了不少实事的。” 陈默心里一暖,点点头:“谢谢师傅,放心,真相会水落石出的。”
可车刚到省委大楼门口,更热闹的场面等着他 —— 大门外拉着警戒线,几十名记者挤在警戒线外,手里的话筒、相机举得老高,看到陈默的车过来,立刻像潮水般围上去,保安拼尽全力才挡住。
“陈秘书长!请回应金广发的指控!”“你是否参与过洗钱?”“周若雪的流产和你有关吗?” 各种问题劈头盖脸砸过来,车玻璃被拍得 “砰砰” 响,陈默只能让司机慢慢开,从侧门进了大楼。
走进办公室,眼前的景象更让他头大:办公桌上的固定电话响个不停,手机也在震动;
秘书抱着一摞文件进来,额头上全是汗:“陈秘,已经接了三十多个记者的电话,还有十几个单位的咨询电话,问要不要暂停和咱们的合作;省日报那边刚才来电话,说官方辟谣稿已经发了,您看看。”
陈默接过平板,省日报的头版新闻标题很醒目:“金广发指控存多处疑点,官方将依法调查,相信司法公正”,里面详细列出了邮件 pS 痕迹、录音剪辑证据,还附上了技术组的鉴定报告。
可他心里清楚,这种理性的辟谣,在情绪化的舆论面前,效果恐怕有限 —— 就像往滚沸的油锅里倒凉水,只能暂时压一下,很快又会沸腾起来。
果然,半小时后,秘书又进来汇报:“网上对辟谣稿的讨论分成两派,有人说‘官方终于发声了’,但也有人说‘这是护短’,还有境外媒体把辟谣稿说成‘压制真相’,现在 #官方辟谣被质疑# 又上热搜了。”
陈默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刚想说话,办公室的门被推开,省委宣传部的李部长走进来,脸色凝重:“陈默,情况比想象的严重,刚才接到中央网信办的电话,说境外有黑客攻击咱们的官方网站,想篡改辟谣内容,还好技术部门挡住了;另外,周若雪那边也出事了,记者堵在医院门口,她情绪很不稳定,已经联系心理医生了。”
提到周若雪,陈默心里一沉 —— 他能想象到,一个刚经历流产的女人,突然被卷进这种舆论漩涡,还要面对 “和官员勾结”“参与洗钱” 的指控,心里该有多崩溃。
他拿出手机,犹豫了半天,还是给周若雪发了条短信:“保护好自己,别在意网上的谣言,真相会清楚的。” 过了很久,才收到她的回复,只有两个字:“谢谢。”
更麻烦的还在后面。
上午十点,省委原定要开的 “国企改革推进会” 被迫推迟 —— 因为参会的几位官员里,有两位被金广发点了名,记者堵在会议室门口要采访,根本没法正常开会;省国资委的电话也被打爆,企业负责人纷纷打电话问 “改革会不会受影响”“和金广发有关的项目要不要停”,工作人员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陈默去李建国书记办公室汇报时,正好碰到被点名的退休老领导张厅长 —— 他手里拿着一份声明,气得手都在抖:“我都退休三年了,金广发这混小子竟然咬我!我要公开澄清,不能让他毁了我的名声!”
李建国叹了口气,让张厅长先坐下,然后对陈默说:“现在的当务之急,一是继续拆解金广发的伪造证据,用更通俗的方式给老百姓看,比如做短视频、漫画;二是加强舆论管控,防止谣言扩散;三是加快对金广发海外线索的追查,只要能找到他作伪证的实锤,舆论自然会反转。你这边,也要多注意安全,记者围堵的事,让保安多安排几个人。”
陈默点点头,心里清楚,这场舆论风暴不是偶然,是金广发和幕后势力精心策划的 —— 他们就是想通过舆论压力,打乱调查节奏,逼他们放弃追查,甚至让他和被点名的官员 “身败名裂”,好掩盖真正的腐败真相。
回到办公室,陈默刚坐下,老谢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陈秘,窃听器有新发现!金广发刚才和一个人打电话,提到‘舆论效果比预期好,上面的人很满意’,还说‘再闹几天,陈默他们就没时间管瑞士账户的事了’!我们已经把录音导出来了,这就是他们故意制造舆论的证据!” 陈默心里一松,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 只要有这个录音,就能证明金广发的指控是有预谋的,不是什么 “被迫发声”。
他立刻让老谢把录音送到省纪委,同时联系省日报,准备发布新的辟谣内容。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依旧聚集的记者,心里突然平静下来 —— 舆论再乱,终究抵不过真相;压力再大,只要坚持下去,总能等到水落石出的那天。
他想起小李牺牲前说的 “只要我们不放弃,正义就不会缺席”,想起林志强留下的证据,想起那些还在等待真相的受害者,握紧了拳头。
这场舆论风暴,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但暴雨过后,总会有晴天。
陈默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会更难,但他不会退缩 —— 他要和这场舆论战硬刚到底,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清白,更是为了那些被谣言伤害的人,为了不让金广发和幕后势力的阴谋得逞。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坚持真相” 四个字,然后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新的证据材料 ——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谎言终究是谎言,永远掩盖不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