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 第779章 忠义归心添猛将,险途设隘阻雄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79章 忠义归心添猛将,险途设隘阻雄师

梁山军兵分多路,逐一排查乡镇,遇负隅顽抗者当即剿灭。

对愿意投降的辽兵,只要放下武器,便既往不咎。

愿意返乡者发放盘缠,愿意留下者编入辅军,待遇与汉军同等。

对于境内辽民,王进更是明令:

“凡归降辽民,与汉人一视同仁,可领田产、享赋税减免,不得歧视欺凌。”

不少辽民见梁山军言而有信,纷纷放下戒备,主动配合清查残敌,部分青壮年还加入了梁山军的辅兵队伍。

这日,关胜、呼延灼率军清剿涿州境内残辽,行至城外两狼山时,忽闻山中藏有一寨。

二人登高望去,只见山寨依山而建,旌旗鲜明,上书“光复汉人祖地”七个大字,寨外农田有人耕作,附近村落炊烟袅袅,百姓神色安宁,全无流离之态。

更奇的是,寨中士兵巡逻有序,军纪严明,绝非散兵游勇可比。

“此寨非同寻常,不可贸然围剿。”关胜勒马道,呼延灼亦点头附和,当即命人原地扎营,快马将此事禀报王进。

王进听闻消息,沉吟道:

“乱世之中,敢举‘光复’大旗,又能保一方百姓安宁,必是汉人有志之士。”

遂点齐史文恭与祝氏三杰,轻装简从前往两狼山。

山寨守门士兵见有人来访,通报后引众人入寨。

穿过两道寨门,只见大堂之上,一年近半百的将领虎目虬髯,正是当初祝家庄不愿归降的栾廷玉!

栾廷玉见王进亲自登门,身后还跟着祝龙、祝虎、祝彪三兄弟,顿时百感交集,上前一步便拜倒在地,声音哽咽:

“天尊哥哥!当初祝家庄一战,是小人意气用事,错看了梁山!”

王进连忙扶起他,温声道:

“栾兄乃忠义之士,当初之事何必挂怀。”

祝龙上前笑道:

“栾教师,自你离去后,梁山可做了不少大事!

杀高俅、败童贯,在大名府、高唐州斩贪官、救百姓,如今祝家庄更是人人有衣穿、有饭吃,老有所养、少有所长,早已不是昔日模样!”

祝虎、祝彪也纷纷补充梁山北伐复土的义举,说起《梁山北伐宣言》中“驱逐辽贼、还我河山”的誓言,字字铿锵。

栾廷玉听得热泪盈眶,转身对寨中众人高声道:

“我等聚义两狼山,所求不过光复故土、解救同胞!

如今梁山兴义师北伐,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

说罢,栾廷玉再次向王进拱手:

“愿率全寨弟兄归顺梁山,随天尊哥哥北伐辽贼,收复燕云!”

王进大喜,上前握住他的手:

“栾兄肯来,如虎添翼!从此我等同心协力,共复汉家河山!”

当日,栾廷玉便率两狼山数千义军编入梁山北伐军,王进麾下再添一员猛将,军心愈发振奋。

十余日后,涿州境内治安渐稳,流民归家,商户复业,农户耕耘,城内秩序井然。

城外营地中,梁山大军也完成了休整,补充了粮草军械,士气愈发高昂。

王进见根基已固,遂召来戴宗、时迁、杨林、马麟四人,吩咐道:

“兀颜光退守易州,必布防备战,你四人速往易州打探虚实——

戴宗凭神行术查探路途关隘,时迁潜入城内摸清守军布防,杨林、马麟乔装客商,打探粮草储备与援军动向,务必小心谨慎,半月内回报!”

四人领命,即刻收拾行装,戴宗绑上甲马,与时迁三人分头出发,消失在通往易州的官道尽头。

而涿州城内,梁山军依旧稳扎稳打,一面操练兵马,一面巩固城防,等待探报归来,再图易州之战。

涿州往易州的百余里路途,恰处太行余脉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山陉交错、河川纵横,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

兀颜光率残兵西逃时,便沿此路布下五道连环关卡,借天然地势层层阻截,欲将梁山北伐军困于半途。

第一关“赤焰陉”,坐落于涿州城西三十里的红砂岩峡谷中,两侧崖壁赤黄如燃,烈日下热气蒸腾。

守关主将为兀颜光麾下十一曜大将之一的太阳星将耶律得重,此人手持开山大斧,勇不可当。

辅以二十八宿将军的奎木狼郭永昌、娄金狗阿哩义。

郭永昌长枪灵动,专破骑兵;阿哩义短刃迅捷,善察破绽,三人于陉道内堆满干柴火油,又设滚石擂木,只待敌军闯入便纵火封路。

第二关“黑风渡”,距赤焰陉二十里,是中易水河一处咽喉渡口。

河道狭窄且暗流涌动,唯一通路是座年久失修的木桥,桥底暗藏尖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