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机动兵团的起义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全国各大报纸争相报道,《中央日报》怒斥其为“党国最大叛徒”,《新华日报》则赞誉其为“人民的觉醒”。国际社会也为之震动,美国国务院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对华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南京,总统府。
蒋介石面色铁青,手中的红铅笔被折成两段。他面前的办公桌上,铺开着东北军事地图,原本严密的防线因李锦兵团的倒戈而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
“二十一万精锐,全副美械装备,就这么拱手送给共匪!”蒋介石的声音冰冷如铁,“我待李锦不薄啊!黄埔一期,破格提拔,一级上将...他就是这么回报我的知遇之恩?”
站在办公桌前的陈诚、白崇禧等人噤若寒蝉。
“辞修,”蒋介石突然点名陈诚,“你说,现在该如何处置?”
陈诚上前一步:“委座,当务之急是堵住缺口。李锦兵团倒戈,共军已从四平地区涌出,威胁沈阳、锦州。我建议,立即调动杜聿明部、卫立煌部形成新的防线,同时...”
“同时什么?”蒋介石抬眼。
“同时调集重兵,剿灭叛军。”陈诚咬牙道,“若不严惩,恐有效仿者。”
白崇禧摇头:“此时分兵剿叛,正中共军下怀。李锦部现在与林彪部互为犄角,战力倍增。依我之见,不如先稳住战线,再图后计。”
“不行!”蒋介石猛地拍案,“叛徒不除,军心不稳!必须让所有人知道,背叛党国的下场!”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调邱清泉第二兵团、黄百韬第七兵团北上,与东北现有部队组成剿叛集团军。任命杜聿明为总指挥,限期一个月内,消灭李锦叛部。”
陈诚面露难色:“委座,这两大兵团原本用于中原战场,若调往东北,华中地区就空虚了...”
“顾不得那么多了!”蒋介石转身,眼中寒光闪烁,“李锦必须死,叛军必须灭。这是政治问题,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
命令很快下达。国民党精锐的第二、第七兵团开始向东北移动,加上东北原有的国民党部队,组成了超过四十万兵力的剿叛集团军。天空中,国民党空军的侦察机频繁出动,搜寻着李锦兵团的位置。
东北,吉林山区。
第一机动兵团指挥部已转移到一处隐蔽的山谷中。凭借工兵司令部的专业能力,他们在短时间内构建了坚固的地下工事群。指挥部内,电台嘀嗒声不绝于耳,参谋人员忙碌地穿梭。
李锦与兵团高层正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根据情报,老蒋调集了邱清泉和黄百韬两部北上,加上东北原有的国民党部队,总兵力超过四十万,专门来对付我们。”参谋长陈瑜指着地图,“杜聿明任总指挥,他们的先头部队已抵达沈阳一带。”
楚南河冷笑:“老蒋真是下了血本,中原战场都不要了?”
“这说明我们打到了他的痛处。”梁卫国道。
李锦沉默片刻,问道:“与东北民主联军的联络情况如何?”
林风眠回答:“林彪司令员已派代表前来,建议我们两部协同作战。他们愿意提供后勤支援,并配合我们打破围剿。”
“代表什么时候到?”
“预计明天下午。”
李锦点头,转向众人:“诸位,我们面临建军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四十万大军围剿,诸位可有破敌之策?”
沈德威起身走到地图前:“我兵团现驻吉林山区,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建议利用地形优势,构筑纵深防御体系,诱敌深入,然后集中兵力歼其一部。”
“我同意沈副总司令的意见,”陈瑜接话,“但我们不能单纯防御。应当以特种部队骚扰敌军后方,破坏其补给线。”
特种作战司令王大山立即道:“特战旅已准备就绪,可随时出动。”
“炮兵司令部可提供火力支援,”周振邦说,“但我建议节约弹药,补给线被切断后,弹药补充会非常困难。”
众人议论纷纷,提出了各种建议。李锦静静听着,不时在地图上标注。
“诸位的意见都很好,”最后李锦总结道,“但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向李锦。
“我们不能坐等敌人来攻,也不能单纯防御。”李锦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我建议,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几位将领面露惊讶。
“没错,”李锦眼中闪烁着战略家的光芒,“杜聿明料定我们会固守待援,我们就反其道而行。集中装甲力量,突袭沈阳方向的敌军先头部队,打乱他们的部署。”
楚南河眼睛一亮:“擒贼先擒王!杜聿明的指挥部很可能设在沈阳。”
“正是,”李锦点头,“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我们要通过这次突袭,将敌军主力吸引到沈阳方向,然后...”
他的手指向地图上的另一个点:“然后我们主力秘密转移至长白山区,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同时,派出部分部队伪装主力,继续在吉林山区活动,迷惑敌人。”
“声东击西!”陈瑜恍然大悟。
“正是。”李锦微笑,“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开辟第二条战线。”
“第二条战线?”
“政治战线。”李锦看向林风眠和秦若兰,“通过广播、传单、秘密联络等方式,向围剿我们的国民党官兵宣传我们的主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个口号要传遍每一个国民党军营。”
秦若兰接话:“我们已经开始这项工作。我们的广播电台‘擎天之声’已经开始播音,每天向全国广播。”
林风眠补充:“政治部已编写了大量宣传材料,将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到国民党部队中。”
李锦满意地点头:“好!现在我们来制定具体计划...”
会议持续到深夜。一个结合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和战略转移的全面计划逐渐成型。
三日后,沈阳郊外。
国民党第二兵团先头部队——整编第二十八师正在构筑工事。师长李正先中将站在指挥部门前,用望远镜观察着周围地形。
“师座,侦察部队报告,未发现共军主力动向。”参谋长报告。
李正先皱眉:“杜长官判断李锦叛部会固守吉林山区,但我总觉得不对劲。李锦我了解,他用兵向来出奇制胜。”
“我部已做好战斗准备,就算叛军来袭,也足以抵挡到援军到来。”
李正先点头,但眉间的忧虑未散。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二十公里外,第七军装甲部队已悄然集结。
第七军军长刘慧平站在指挥坦克上,通过无线电向各部队下达最后指令:“记住总司令的交代,快打快撤,不可恋战。一营、二营从正面突击,三营迂回侧翼,目标是敌人的指挥系统和后勤设施。”
夜幕降临,第七军的坦克群引擎轰鸣,如同苏醒的巨兽。楚南河亲临前线,坐镇指挥。
“开始行动!”随着命令下达,坦克群如离弦之箭,冲向国民党军阵地。
此时的国民党二十八师官兵大多正在用餐,突如其来的坦克突击让他们措手不及。
“坦克!叛军的坦克!”哨兵的惊呼被引擎的轰鸣淹没。
谢尔曼坦克的炮火撕裂夜幕,国民党军阵地顿时陷入混乱。第七军的装甲洪流如一把尖刀,直插二十八师心脏。
李正先匆忙组织抵抗:“顶住!命令炮兵还击!向兵团部求援!”
但通讯线路已被特种作战司令部事先破坏,求援信息迟迟发不出去。
上百台大功率坦克引擎同时轰鸣,如同沉睡的巨兽骤然苏醒,声浪震动了整个原野。一道道雪亮的坦克前照灯猛地划破黑暗,如同利剑刺向国民党军阵地。
一排排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呈楔形攻击队形,如同决堤的钢铁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向敌阵。营属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则凭借其高速度,如同灵活的猎豹,从侧翼快速穿插,用37毫米速射炮精准点射着敌军的机枪火力点和轻型车辆。
二十八师阵地前沿匆忙布设的鹿砦和铁丝网,在三十多吨的钢铁巨兽面前如同玩具般被轻易碾平。一些国民党士兵试图用集束手榴弹进行反坦克作战,但谢尔曼坦克伴随的装甲步兵——乘坐半履带车的步兵们,用密集的m1加兰德步枪子弹和bAR自动步枪的火力,将他们死死压制在战壕里。
几乎在坦克突击发起的同时,在二十八师阵地的后方,另一场无声的猎杀也在上演。
特种作战旅旅长江枫,亲自带领一支精干的破袭分队,利用坦克突击制造的巨大混乱,如幽灵般渗透至敌军纵深。他们身着缴获或仿制的国民党军服,行动迅捷而隐秘,巧妙地避开了匆忙奔赴前线的预备队。
他们的目标明确:补给仓库和炮兵阵地。
二十八师的主要补给点设在一个相对隐蔽的小山谷里,守卫因为前方的激战而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江枫打了个手势,两名队员无声地摸掉了仓库区的哨兵。另一组队员则将塑性炸药安放在油料桶堆栈和弹药箱旁。
“设置完毕。”
“点火!”
随着江枫一声令下,队员们拉燃导火索,迅速撤离。
几秒钟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连响起!首先被引爆的是油料库,冲天的火球腾空而起,将半个山谷照得亮如白昼,炽热的气浪甚至掀翻了百米外的帐篷。紧接着,殉爆的弹药如同节日的礼花,发出连绵不绝的爆鸣,无数的子弹、炮弹破片在空中呼啸飞溅。
仓库区瞬间化作一片火海,堆积如山的粮食、被服、药品以及至关重要的坦克配件和炮弹,都在熊熊烈火中化为乌有。试图救火的国民党后勤兵被这恐怖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继而四散奔逃。
几乎在同一时间,二十八师师属炮兵团的阵地上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炮兵们刚刚接到向坦克集群进行拦阻射击的命令,弹药手正手忙脚乱地从弹药车上搬运炮弹。江枫分队的另一个小组已经悄无声息地摸到了阵地边缘。
他们没有选择强攻,而是由狙击手率先开火,精准地击毙了炮兵阵地的指挥官和几名关键岗位的炮手。突如其来的冷枪让炮兵阵地陷入了短暂的混乱。
就在这混乱中,几名特战队员如同猎豹般突入阵地,将“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和炸药包投向那些昂着炮管的m2A1 105毫米榴弹炮。
“轰!轰!轰!”
巨大的爆炸接二连三地响起,一门门重炮在火光中被炸成扭曲的废铁,炮轮被炸飞上天,炮管像扭曲的麻花般垂落。堆放在一旁的炮弹被引爆,产生了更剧烈的二次爆炸,整个炮兵阵地地动山摇,残肢断臂和钢铁碎片四处横飞。
失去了炮火支援,前线正在苦战的二十八师步兵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突击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第七军在予敌重创,尤其是彻底瘫痪了其后勤和炮兵支援后,没有丝毫恋战。刘慧平接到楚南河的命令:“任务完成,按计划撤离!”
坦克群开始有序后撤,利用烟幕弹遮蔽行踪,沿着预先侦察好的路线,迅速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装甲工兵则在撤退路线上布设了反坦克地雷和诡雷,迟滞可能的追兵。
当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亲自率领援兵,心急火燎地赶到战场时,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地狱般的景象:
二十八师的阵地千疮百孔,遍布着燃烧的坦克残骸和车辆骨架,被碾碎的工事还在冒着黑烟。后方,补给仓库的火光仍未熄灭,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和硝烟的恶臭。炮兵阵地更是惨不忍睹,一门门价值不菲的重炮变成了扭曲的废铜烂铁。幸存的士兵们大多失魂落魄,脸上写满了惊恐与茫然,伤员痛苦的呻吟声此起彼伏。
李正先师长灰头土脸地前来报告,他的师损失超过三分之一,技术兵器和大部储备物资尽失,已基本丧失战斗力。
邱清泉望着第七军撤离的方向,脸色铁青,拳头紧握,最终从牙缝里挤出一道命令:“追!给我追!绝不能让他们跑了!”
然而,他知道,这支叛军的核心打击力量已经成功逃脱,并且给了他们一记无比响亮的耳光。这场持续仅三小时的突袭,不仅重创了一个精锐整编师,更极大地震撼了整个剿叛集团军的军心。冲天火光映照下的,不仅是二十八师的惨状,更是国民党东北战局陡然增加的变数。
第二兵团的坦克和卡车开始集结,准备追击。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第七军撤离路线上早已布满了工兵司令部设置的雷区和伏击点。
与此同时,李锦兵团主力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向长白山区秘密转移。庞大的部队分成数十路,沿着隐蔽路线悄然东进。后勤司令部的运输车队用帆布覆盖,减少反光;炮兵部队的轮子用布包裹,降低噪音;士兵们被告知保持绝对安静。
秦若兰领导的译电室和通信司令部则忙碌地发送假情报,迷惑国民党情报部门。电子对抗连使用实验性干扰设备,扰乱国民党空军的侦察。
南京,总统府。
蒋介石接到沈阳遇袭的报告,勃然大怒:“一个整编师,三个小时就被打残?李正先是干什么吃的!”
“委座,叛军装备精良,战术刁钻,而且...”陈诚欲言又止。
“而且什么?”
“而且我军部分官兵作战意志不强,对剿叛任务有抵触情绪。”
蒋介石眯起眼睛:“什么意思?”
陈诚拿出一份文件:“这是从前线部队收缴的传单,叛军散发的。”
蒋介石接过传单,上面醒目地写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和平建国,反对内战!”
“起义官兵是民族的功臣!”
“混账!”
蒋––将传单撕得粉碎。
“这是蛊惑军心!严令各部队,收缴所有此类传单,私藏者军法处置!”
“是,委座。但...”
“但什么?”
“但我军内部确实有部分官兵受此影响,作战不力。据报,有些部队与叛军交火时,只是朝天放枪...”
蒋––脸色阴沉,在办公室内踱步良久,突然停下:“告诉杜聿明,改变策略。不再区分叛军和共军,凡是抵抗者,格杀勿论。同时,悬赏李锦的人头,黄金十万两!”
长白山区,第一机动兵团新基地。
兵团主力经过一周的艰苦行军,终于抵达预定区域。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在新建立的指挥部里,李锦与东北民主联军代表会面。
“李总司令,林彪司令员对贵部的义举深表敬佩。他建议我们两部建立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共同对敌。”代表说道。
李锦点头:“这正是我所期待的。请转告林司令员,我部愿意接受联合指挥部的统一调度。”
“太好了!”代表兴奋地说,“林司令员已经拟定了一个联合作战计划。他建议贵部依托长白山根据地,牵制国民党剿叛部队主力,而我军则在外线作战,切断敌军补给,然后里应外合,粉碎这次围剿。”
李锦与陈瑜等人交换眼神,均看出彼此眼中的赞同。
“这个战略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李锦说,“请转告林司令员,我部将全力配合。”
送走代表后,李锦立即召集兵团高层。
“诸位,我们已与东北民主联军达成联合作战协议。接下来,我们将面临最艰难的阶段——吸引并牵制四十万敌军。”
沈德威说:“长白山根据地防御工事已初步建成,但还需时间完善。”
“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李锦走到地图前,“杜聿明不是傻子,很快就会识破我们的意图。必须在他们全面进攻前,做好一切准备。”
这时,秦若兰匆匆进入会议室,面色凝重:“慕寒,紧急情报。蒋介石悬赏十万两黄金要你的人头,同时杜聿明已调整部署,预计三日内将对我根据地形成合围。”
指挥部内一阵骚动。
“来得真快。”李锦却笑了,“既然如此,我们就给他们准备一个惊喜。”
他转向众人:“我决定,在敌军完成合围前,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节奏。”
“如何出击?”
“组织一支精干突击队,深入敌后,袭击杜聿明的指挥部。”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太危险了!”梁卫国首先反对,“你是兵团总司令,不能亲自冒险。”
“我不是这个意思,”李锦解释,“我不亲自去,但需要一支最精锐的特遣队。王大山的特战旅是最佳选择。”
王大山立即起身:“保证完成任务!”
李锦点头,但神色严肃:“这次任务极其危险,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特战旅不怕死!”
“我知道,”李锦拍拍王大山的肩膀,“但我希望你们尽可能活着回来。记住,袭击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扰乱敌军指挥系统,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
“明白!”
会后,李锦与王大山详细制定了袭击计划。特战旅将派出最精锐的“影子”分队,由江枫带队,潜入敌后,袭击杜聿明的前线指挥部。
与此同时,兵团其他部队加紧构筑防御工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两日后,杜聿明前线指挥部所在的城市——通化。
虽然已是深夜,指挥部内依然灯火通明。杜聿明与参谋们正在研究作战地图,部署对长白山区的围攻。
“李锦叛部已退入长白山区,与林彪部形成犄角之势。”参谋长分析,“我建议,以第二兵团为主力,从正面进攻;第七兵团分两路迂回,切断叛军与外界的联系;同时,空军对山区进行持续轰炸。”
杜聿明点头:“可以。转告各部队,总统对此战极为关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响起爆炸声,紧接着是密集的枪声。
“怎么回事?”杜聿明皱眉。
卫兵匆忙进来报告:“总司令,城外发生爆炸,疑似小股叛军渗透。”
杜聿明不以为然:“不过是小股骚扰部队,加强警戒即可。”
他并不知道,这“小股叛军”正是特战旅的“影子”分队,而爆炸声只是佯攻。真正的危险正从地下接近——特种爆破团早已在城市下水道系统中布设炸药。
江枫带领的小分队通过下水道,直接潜入到指挥部附近。他们身着国民党军服,巧妙地避开了巡逻队。
“爆破组就位。”
“狙击组就位。”
“突击组就位。”
通过无线电,各小组陆续报告。江枫看着手表,等待预定时间的到来。
突然,指挥部大院内接连发生爆炸,多个建筑同时起火。紧接着,狙击手开始射杀指挥部周围的卫兵和军官。
“敌袭!保护总司令!”卫兵队的呐喊与枪声混杂在一起。
杜聿明在卫兵掩护下匆忙撤离,整个指挥部陷入混乱。
江枫见目的已达到,下令撤退:“各小组按预定路线撤离!”
特战分队如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中。这次袭击虽未抓获或击毙杜聿明,但成功摧毁了指挥部部分设施,击毙了多名参谋军官,更重要的是,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士气。
长白山区,第一机动兵团指挥部。
李锦接到特战分队成功撤回的消息,松了口气。
“袭击成功,杜聿明指挥部遭到重创,至少需要一周时间重整。”王大山报告。
“好!”李锦眼中闪过兴奋,“这一周时间,足够我们完成防御部署,并与林彪部协调作战计划。”
陈瑜接着说:“根据最新情报,国民党军内部矛盾加剧。邱清泉与黄百韬因指挥权问题发生争执,部分部队对我们的宣传有反应,作战意志下降。”
林风眠笑道:“我们的政治攻势见效了。最近又有三支小部队派人来接触,表示不愿与我们作战。”
“这是好消息,”李锦点头,“但要谨慎,可能是杜聿明的反间计。”
“已经核实过,应该是真的。”秦若兰说,“我们的地下工作人员确认了这些部队的情况。”
李锦走到观察口前,望着远方的山峦:“诸位,最艰难的时刻即将到来。杜聿明重整后,必定会发动疯狂进攻。我们必须守住根据地,为东北乃至全国的战场创造有利条件。”
楚南河坚定地说:“我们有美械装备,有坚固工事,有民心支持,更有为理想而战的决心。一定能守住!”
众人纷纷表示信心。
李锦转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准备好,迎接这场决定命运的战斗吧。”
指挥部外,长白山的群峰在朝阳映照下熠熠生辉,如同擎天之柱,巍然屹立。
秦若兰悄悄走到李锦身边,低声说:“周先生来电,党中央高度评价我们的起义。”
李锦握住妻子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远处,士兵们正在紧张地加固工事,炮兵团正在校准射击诸元,坦克部队在隐蔽处待命。整个第一机动兵团如同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准备射出致命之箭。
围剿与反围剿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