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沈家。
苏扶摇办完了和沈知行的婚礼。
一回生二回熟——
婚礼酒席办了两头,这次苏扶摇捋清了婚礼顺序,甚至还抽空去后厨出了几道菜。
沈知行无奈,但也只能随她去了。
苏扶摇忙得脚不沾地,新婚夜倒头就睡……
好在真正的新婚夜在北城已经过完了。
沈知行没有什么不忿,只有好笑和心疼。
而与此同时。
钓鱼湾宾馆。
一场重要的国际会议即将举行。
而会议后的国宴,无疑是重中之重的外交场合。
意义远超一顿饭本身。
国宴筹备组原本的掌勺老师傅突发急病入院,一时间,谁能临危受命,担起这千钧重担,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名单提了几次,又都被否决。
老干部们急得不行。
不知道是谁伸出手发言:“对了,魏老不是在都城吗?”
“听说是参加徒弟的婚宴,正好还有个打下手的,不如,给人请过来?”
于是,一道调令,加急送到了都城魏老家里。
随后,又流到了沈家。
苏扶摇收到信的时候异常惊喜。
“呀,师傅,您要带我去下手?”
苏扶摇笑眯眯的,一双眸子忍不住弯起。
沈知行气得揉乱她发辫:“你休得过来吗?”
魏老哈哈大笑:“你心疼她也不成,我这徒弟跟我年轻时候一个脾气,只要能爬得起来,就得轮铲子干!”
沈知行无奈。
苏扶摇眼睛却亮晶晶的。
这场国宴,对一下时间——
是后世自己在新闻上看到的那场。
魏老退休返聘,临危受命,宴款国际友人。
“我,真能去?”
苏扶摇有些不敢相信。
魏老点点头,随后道:“何止,这场宴席我打算推荐你主厨,老头子我给你打下手。”
苏扶摇瞪圆了眼睛。
沈知行知道自己拦也没有用。
魏老哼了一声:“怕了?”
“怕?”苏扶摇抿抿嘴:“有点。但更多的是……机会难得。师父,您得给我压阵。”
魏老这才露出点笑意:“不错,这才是我徒弟的样子,走着!”
……
龙凤呈祥、文思豆腐、开水白菜。
全是炫技之作。
巧合的是,一道魏老倾囊相授的拿手菜,两道是一开始拜师之前,苏扶摇就更魏老研究的菜色。
其实从那时候开始,魏老就看出来,苏扶摇的目标,绝对不在一方小厨房里。
而这次国宴厨师竞选,也没有表面的那么简单。
苏扶摇资历尚浅,之前一直在工厂后厨。
虽然有已经退休的郑老和魏老、沈家老爷子和目前在位的沈知行父亲联名推荐。
但难免让人怀疑是苏扶摇仗着关系走过来的。
所以,国宴组织方最后还是决定,正常筛选。
厨房里十二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傅,要在后厨站上一天一夜。
各自有资历傍身。
苏扶摇水灵灵一个小姑娘站在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魏老没有参与评委,却笑意盎然,十分自信。
有老厨子和他是旧相识,打趣道:“这丫头给你们几个老家伙灌了迷魂药了,这么推荐她?”
魏老冷哼:“你是不知道,老郑头子当年第一次吃苏扶摇做的饭,那叫一个惊为天人!”
“你们就等着瞧好吧!”
……
点评结果一出,苏扶摇艳压群芳。
老伙计们不敢相信,纷纷走上来品尝。
这一尝,一个个摇头晃脑。
苏扶摇紧张不已:“师傅,您不会真给我走后门了吧?”
魏老都无语了:“我还有这本事?知不知道评委组是什么人呐!”
苏扶摇干笑。
摇头晃脑的老家伙也终于倒出嘴巴的功夫了。
“嘿,这丫头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要给我们这把老骨头给推死了!”
“这么年轻就有这手艺,我看行。”
“一天一夜,能把菜品完善到这个份上,我老李甘拜下风!”
其实苏扶摇的菜品不是最出色的。
她本来就不是单打独斗的将,哪怕在一开始工厂后厨的时候,多了个苏月那样的刺头,苏扶摇依旧能把后厨各种应急状况完美化解。
一天一夜做出国宴菜,从一开始的高汤准备到最后下锅出品,其他厨子都有些手忙脚乱。
按照国宴标准,最后只出品了一道菜的人不计其数。
只有苏扶摇有条不紊。
兼顾后厨统筹和出品的色香味、菜品种类方面,苏扶摇拿到了综合的最高分。
……
苏扶摇回北城的时间延期了。
沈知行只好先一步回北城,继续工厂的工作。
苏扶摇飞快投入国宴的准备中。
外宾的饮食禁忌、文化信仰相关,会议的主体精神,需要输出的文化……
一边准备菜单,一边还要疯狂吸取这些知识。
苏扶摇连睡觉都是在办公室搭了个行军床。深夜,筹备办公室灯火通明。苏扶摇面前铺满了草图和建议菜单。
“鲍参翅肚显隆重,但不够亲切,也略显守旧。”
“全用地方特色,又怕难以调和……”
“创新菜……尺度不好把握。”
魏老在一旁闭目养神,偶尔睁眼瞥一下,并不多言,全然信任的姿态。
忽然,苏扶摇目光定格在窗外一株金桂上,喃喃道:“开放、合作、丰收……有了!”
她拿起笔,在菜单上快速写下几道主菜构思,然后推到魏老面前:“师父,您看这样行不行?”
魏老睁眼细看,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胆子不小,但……思路对路。就这么报上去!”
其实原本的菜单已经订好了。
但这是苏扶摇这辈子第一次参与重大国宴。
苏扶摇不希望这是自己临时顶岗的最后一次。
她设计了好几道新菜。
……
除了常规炫技,展示东方饮食文化底蕴的常规菜谱,苏扶摇还设计了新菜。
刀工将各色酱肉、轻腌制过的蔬菜运用榫卯结构,搭建成微缩高楼。
刚好对应本次中外合资建立的大厦。
主食加了道丝绸明珠,是扬州炒饭的演变。
加入松子、葡萄干、咖喱粉等,参与外宾的国籍特产配料。
寓意外邦商路的联通。
米饭粒粒分明,即东方传统主食,也寓意菜名上的明珠。
丝绸之路,互联互通。
负责人尝过两道菜,赞不绝口。
“苏扶摇同志,你真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啊!”
……
菜单报送,一次通过。
外交部和组委会对其中的寓意连连称赞。
后厨成了苏扶摇的战场。
师傅魏老成了她手底下的小将。
反复尝试、菜品研发,组委会也很看好苏扶摇的新菜,专门请来做了一辈子扬州炒饭的老师傅来给苏扶摇做参谋。
老师傅也参与了之前的厨师选拔,后悔的直拍大腿。
“哎呀!这么好的主意,我要是早想到,今天站在这的就不是苏扶摇同志,是我了!”
魏老哈哈大笑。
“后悔去吧?我的徒弟,你拍大腿都赶不上!”
老师傅笑骂回嘴两句,却也心知肚明。
苏扶摇年纪轻轻就有了这厨艺,脑子也活络,自己这老浪……
已经被掀翻了。
……
宴会圆满成功。
后续反馈极佳,尤其是对菜品的创意和其中蕴含的友好寓意给予了高度评价。
参与国宴的外交部成员,更是当场在和外宾聊起丝绸明珠炒饭时,来了段慷慨激昂的临时演讲。
苏扶摇被从后厨叫到国宴现场,和外宾沟通。
谁也没想到,苏扶摇的口语居然这么够用。
外宾本身照顾苏扶摇背后所代表的人面子,用语简单。
苏扶摇即和他对答流畅。
不光是前世积累的底子,还有苏扶摇前段时间研究菜单时候参考的文献,一些特殊专业的商业和文化用词,全被苏扶摇用心记下。
周围人脸色从微妙的紧张,逐渐转为惊喜的赞叹。
摄像机全部录下,在后世,外交部的临时演讲和苏扶摇的对答如流,甚至成为一段经典流传。
而此刻……
苏扶摇脱下厨师服,走出宾馆,深深吸了一口秋夜的凉气。
连续紧绷了数十小时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疲惫如潮水般涌上,但心底却是一片滚烫的成就感。
魏老拍拍她的肩:“没给我丢人。”
“回去好好休息,明天估计还有你的采访。”
“这北城,你一时半会,回不去喽!”
苏扶摇笑了:“要是真能成,师傅,您以后在北城可吃不到我做的饭喽。”
魏老一愣,随后反应过来。
可不吗。
苏扶摇嫁给沈知行,迟早要回到都城。
北城容不下这两尊大佛的。
这俩年轻人,在各自的领域上,各自有为。
不过魏老很快就回过神:“嗐,我在哪养老不是一样?你还是琢磨怎么把你家老太太哄过来吧!”
两人一边说这话,不远处开过来一辆轿车。
苏扶摇哟了一声:“这谁呀,这时候能进钓鱼湾?”
车窗摇下。
驾驶位的,赫然是沈知行。
沈知行笑道:“托我妻子的福。”
苏扶摇这下真惊讶了:“沈知行?你怎么回来了?不是去酒厂了吗?”
沈知行又道:“都说了,托你的福。”
“都城酒厂的老吴要退了,上边的意思是把你留在都城,让我也调回来。”
“明天就要开会。”
沈知行一边说着,顿了顿:“可惜,不能参加你的嘉奖仪式了。”
苏扶摇笑意盈盈,扶着魏老上了车。
对着沈知行道:“只要我们心在一块,何必在乎这一时。”
沈知行笑,重新发动汽车,牵住苏扶摇的手。
魏老在后面无奈道:“知行啊,这是在哪开车呢?安全最重要,手放上去……”